医生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的研究

2021-11-30 01:26成振江
医学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医生职业

成振江

(天津海滨人民医院职业病科,天津 300280)

据调查[1],我国医生普遍存在因为工作负荷大、风险强、质量要求高、作息时间不规律等原因引起的不同程度职业倦怠。长期职业紧张状态不仅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而且会增加医疗差错、缺勤率以及离职倾向,降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严重影响医疗团队服务质量[2]。因此,分析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之间的关系,预防医生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对医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医生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概述、三者之间的关机及应对措施作一综述,以期为改善医生职业健康,提高医疗服务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医生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概述

1.1 职业紧张 职业紧张又称为工作压力,是由于工作或与工作相关因素要求超出员工能力而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3]。相关研究指出[4],当员工感受到工作回报与自身付出努力不匹配时,员工会产程强烈的职业紧张。目前,多项研究表明[5,6],医护人员普遍存在高水平的职业压力。在承担救死扶伤责任的同时,受医疗设备、人口老龄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饱和等因素影响,医生日工作强度和工作量整体增加。但是医生却未得到应有的尊重,且医患矛盾日益加重很大程度增加了职业紧张程度。由此可见,探究职业紧张与疲劳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国际通用职业紧张量表[7]可对职业紧张程度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工作自主、工作要求、社会支持、付出、回报、超负荷6个维度,共22个条目,采用每个维度得分的均数为分界点划分高低。

1.2 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用以描述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中的个体因为工作时间内过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所引起的个人体验到一系列负性症状,如长期情感衰竭、身体疲劳、成就感下降等症状[8]。工作的劳动者都有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相关研究指出[9],医生的职业倦怠发生更显著,医生在临床实习时就已出现职业倦怠症状。职业紧张得不到缓解,职业倦怠进一步发展,即可能会出现抑郁倾向和焦虑等多种心理精神性疾病。随着临床不断研究,提出职业倦怠三维概念,包括情绪衰竭、消极怠慢、成就感。情感衰竭是指个人情感过度消耗,精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不能像以往一样提供良好的服务而导致的紧张和挫败感[10]。消极倦怠主要是指对待服务对象的冷淡、过度疏远、负性态度,尽量避免于服务对象的交往,对待工作消极。成就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进行负性的评价趋势。

1.3 职业抑郁倾向 抑郁倾向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理障碍或情感障碍,是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群或状态[11]。抑郁倾向不同于临床上的抑郁症,只有抑郁倾向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具备这组症候群的基本特征,持续相当的时间、严重损害自身的社会职业能力时,才考虑诊断为抑郁症。抑郁倾向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生理机能减退、社会、工作和生活质量下降,延缓慢性病的康复。

2 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职业抑郁倾向的关系

目前,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职业抑郁倾向已成为严重危害医生群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科学探索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明确医生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关系,可为职业病部门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有利条件,更好的保证医生身心健康,提高医生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1 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医生承担多种角色,置身于复杂的社会、工作、生活关系中,多重角度的特殊性和多样性,需要医生承担着较重的工作和社会压力,即会产生职业应激。高强度的职业应激下,医生若不及时调整心态则可能会出现对工作的疲倦和厌恶感,表现为疲乏不堪、情绪低落和精力丧失等,对待患者则表现出冷漠、缺乏热情、诊断和救护能力下降等,即发生职业倦怠。有研究指出[12],职业倦怠是职业紧张的一个长期效应,是职业紧张发展的一个负性结果。许辉等[13]研究中发现,男性医生消极怠慢评分显著高于女性,大龄医生情绪衰竭评分低于低龄医生(P<0.05),而不同教育背景、婚姻状况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年龄、性别是情绪倦怠的危险因素。而王艳[14]研究指出,控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教育背景,职业紧张(工作自主、工作要求、社会支持、付出、回报、超负荷)各因子与情绪衰竭、消极怠慢、成就感均有显著相关性,且工作要求、付出和超负荷与情绪衰竭、消极怠慢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成就感呈显著的负相关,工作自主、社会支持和回报与情绪衰竭、消极怠慢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提示,职业倦怠对职业紧张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可发挥一定的中介效应。

2.2 职业紧张与职业抑郁倾向的关系 研究显示[15],职业紧张与健康息息相关,适度的紧张有益健康,过度的职业紧张将导致工作能力下降、缺勤率升高以及职业性伤害发生率升高,并且会损害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工作效率。有报道显示[16],医生职业紧张程度越高,职业抑郁倾向越严重。由此可见,职业紧张因子与抑郁倾向相关,可一定程度预测职业抑郁倾向严重程度,进一步提示职业抑郁倾向表现为高工作需求和低自主性与抑郁的发病有显著关联关系;同时,其可反应多种职业紧张源,如工作要求、工作负荷等是抑郁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和自我应对措施是抑郁的保护因素。

2.3 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抑郁倾向的关系 我国关于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抑郁倾向关系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且发展晚。有研究认为[17],急性紧张可导致情绪、行为、机体以及思维症状的改变,同时长期紧张还可能使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系统以及免疫功能改变,导致精神行为出现焦虑、抑郁。由此可见,职业紧张可能是引发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Tuna R等[18]研究显示,职业抑郁倾向的发生与紧张因素相关,医生的抑郁症状是一个因工作中高付出,而现状是低回报、超负荷工作、家庭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陈浩蕾等[19]对某地区4家综合性医院134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职业紧张是抑郁倾向的危险因素,预防职业紧张,可以减少抑郁倾向的出现,且职业紧张程度与抑郁评分之间的关联有差异。同时陈敏等[20]研究显示,高职业紧张程度下会增加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发生,而在控制职业倦怠影响及高职业紧张程度下,抑郁倾向发生率降低。由此表明,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显著相关,而职业倦怠与职业无直接关系关联。总之,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都与抑郁的发生有关联,职业倦怠是职业紧张的负性结果,且在抑郁倾向产生中发挥中介作用,而职业紧张恰是导致职业倦怠和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

3 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的应对措施

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通常是持续、动态、多方面的,是一个复杂的现象。

3.1 提高认识,预防为先 在职业健康病学调查中[21],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都是高发生率的精神异常。但是相关社会调查显示,我国人口对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基本防治知识更是所知甚少,从而使职业人群职业紧张不断加剧,抑郁障碍发生率不断升高。医生作为高发职业紧张人群,应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有研究指出[22],职业紧张产生之前通常存在先兆征兆,如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差错增加、饮食和睡眠障碍等。职业倦怠的征兆主要表现为精力不足,个体的无助和绝望感。因此,及早发现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信号,并及时进行调节,对预防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具有重要意义。

3.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应对能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医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专业技术、更新自我专业知识,并进行专业训练,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对医生的继续教育,给予资源、经费等多方面的支持,鼓励其不断进修和学习,掌握更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更好的应对现代医学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

3.3 实施心理层面的健康促进 有研究表明[23],医生产生心理生理不适时需求医学关怀存在很大障碍。医生自我治疗是对其自信心的挑战,应重视和加强医生心理健康,培养医生自主沟通、求助和宣泄的能力。同时,应掌握沟通技巧,合理处理医患关系。从职业健康方面分析,应通过职业咨询、培养和训练对医生进行心理调适,以缓解其工作压力和职业紧张,进一步可给予心理或药物治疗策略,使医生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4 加强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能够支撑、扶持事物的行为或过程,不仅需要外界的提供,而且需要个体积极主动地去获取。如医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主动去参加团体活动,获得求助和倾诉。有研究显示[24],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和压力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可直接降低职业紧张水平,如同事支持,减少工作量和人工关系紧张,提高个人自信心。同时,医生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支持理念,与此社会各界和媒体应给予患者正确引导,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理解和尊重,配合医生工作,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并营造舒适、轻松的工作氛围,使医生更好的发挥技术水平。此外,医生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救死扶伤,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该方法是增强社会支持的的重要因素。

4 总结

职业倦怠对职业紧张与抑郁倾向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而职业倦怠作为职业紧张的一个负面的结果,对最终导致抑郁倾向的结局有着中介变量的作用。今后应依据医务工作者主要的职业紧张因素制定更为具体详尽的预防措施,为医务工作者职业健康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医生职业
最美医生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我爱的职业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