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型证治及“态靶因果”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中医治疗

2021-11-30 07:53蒋楠魏学礼欧田田代兴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舌质血瘀头晕

蒋楠, 魏学礼, 欧田田, 代兴斌

(1.无锡市中医医院血液科,江苏无锡 214071;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江苏南京 210029)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osis,ET)是一种相对慢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倾向。该病常见于40岁以上患者[1],中位发病年龄为68岁,年发病率约为22/10万[1-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起病较缓慢,但病程较长,难以根治,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少数出现胃肠道和颅内出血等[4]。该病的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巨核-血小板系生成的因子调节障碍有关[5-6]。

依据其临床病症特点,中医学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归属“血积”“髓实”“积聚”的范畴。脉络瘀阻为本病的病机特点。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年老脏腑虚损可致气阴亏虚,气虚血行不畅则血瘀;内伤七情、外感六淫、劳倦过度亦皆可致血瘀,诱发本病。如热毒外袭,热伤阳络则血外溢,热伤阴络则血内溢,出现因不同部位出血而致的便血、尿血、呕血、衄血、皮肤瘀斑等出血或瘀血表现;寒性收引凝滞,血液遇寒凝聚,循行不畅,可致瘀证;肺脾肾三焦运化水液不利,水湿内聚,化生痰湿,流窜不定,久而闭阻脏腑脉络而成瘀;气不摄血或迫血妄行,血行不畅而致血瘀,血瘀积久成块出现胁下痞块;或由于肝肾阴虚,阴液亏损以致血行不畅,脉络瘀阻血不循经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瘀血或出血。《血证论》曰:“凡瘀血,急以祛瘀为要。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机化,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应以清热凉血、解毒化瘀、活血散结为大法,随症酌情加入化痰祛湿、解毒抗癌、补益肝肾的药物。

1 “态靶因果”策略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分期分型证治

根据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进展及病症特点,可将其分为初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其证候病理进展因素包括有热、痰、寒、瘀、虚五类,依此可归为热毒、痰湿、瘀血、寒凝、肾虚这五大证型。

1.1 “态靶因果”辨治策略所谓“态”,是指患者当时的内环境状态,也可称其为“整体证候特征”;“靶”是指在这一特定内环境状态下所滋生出的某一具体疾病、症状或异常指标。“态靶结合”即指在调整内环境的基础上,在不违背内环境调整的前提下,选择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某病、某症、某一指标。“因”指“审因”,即通过当前的“态”推测其发生的原因,以达到审因以除因的目的;“果”指“防果”,通过当前的“态”来推测其将来会出现的病理结果,提前预防,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7]。以寒凝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为例,其“态靶因果”辨治策略阐释如下:“态”为“寒凝血瘀”,“靶”为本病及血小板计数升高这一指标。因此,温阳散寒是本病治疗的一大法则,选方用药当选用阳和汤(靶方),同时加用增强治疗效果的中药如肉桂(靶药)。通过温阳以散寒,防止寒凝血瘀形成,此为“审因”;寒邪久稽,久而凝结成瘀,提前施以温阳散寒,此为“防果”。根据患者内环境紊乱表现出的一系列病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靶方、靶药,在三因制宜的基础上,辨证施治,有时需“重剂起沉疴”,有时则需“四两拨千斤”。

1.2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分期证治特点

1.2.1 初期此期患者病情平稳,临床以头晕乏力为主要表现,偶有鼻腔、口腔出血症状,外周血小板计数在(450~1 000)×109/L。此期多为实证,表现为一派热毒、血瘀、痰湿、寒凝等证候,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壮热不已,胁下痞块,手足麻木,口腔与鼻腔出血,舌质黯红或紫暗,舌下脉络紫暗迂曲,脉沉迟。此期病机特点为各种热毒、血瘀、痰湿、寒凝实邪导致气血逆乱。治疗上当以清热凉血、解毒散结、活血化瘀、化痰祛湿、温阳散寒为主。此期加减用药时多选用虫类药物组合。

1.2.2 后期此期患者血小板数量显著升高,通常在1 000×109/L以上,常伴有自发性血小板聚集的表现,出血和血栓风险较高。此期多为虚实夹杂证,虚证较为明显,证候表现为头晕耳鸣,全身困乏无力,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全身皮肤瘀点瘀斑,舌红少苔,有瘀点瘀斑,脉细数。此期病机特点为脏腑虚损。治疗当以滋阴活血为大法。

1.3 “态靶因果”策略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分型证治中的应用

1.3.1 热毒型此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因外感热毒之邪,或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之品,致热毒炽盛,燔灼营血,迫血妄行,久则凝结成瘀,阻于机体各部,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产生一派热象及瘀血内阻的表现。其辨证要点以热毒内盛为主要证候特点,临床表现如下:头晕头痛,伴有高热,全身困倦,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干结难下,舌红苔黄,舌下脉络紫暗迂曲,脉弦数。治疗靶方选用经方犀角地黄汤。靶药组合为大血藤15~30 g,猕猴桃根30~60 g,冬凌草30~60 g等。

1.3.2 痰湿型此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因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司,致全身水湿内聚;或因嗜食寒凉生冷之品,损伤中焦脾阳,运化水湿不利,痰湿内生;或因久病肾阳虚衰,肾主水液功能不调,下焦水液代谢功能障碍;或因三焦气机不畅,全身水液内聚难下,久而闭阻脏腑脉络而成瘀,从而产生一派痰湿内盛的表现。其辨证要点以痰湿内盛为主要证候特点,临床表现如下:头晕乏力,形体肥胖,胸闷泛恶,肢体困倦重着,纳呆痰多,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滑。治疗靶方选用导痰汤。靶药组合为八角莲10~20 g,瓦楞子15~20 g,海藻12~20 g,昆布12~20 g等。

1.3.3 瘀血型此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因脾失统摄或气虚不摄,血液不能正常循行,溢于脉外或壅积于脏腑;或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液瘀滞,化生血瘀证。其辨证要点以瘀血内阻为主要证候特点,临床表现如下:头晕头痛,身倦乏力,胸部憋气不适及隐隐作痛,胸胁胀满,胁下痞块,偶有疼痛,舌质淡红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或见胸闷胀闷,流窜不定,嗳气,急躁易怒,胁下痞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治疗靶方选用通脉活血汤。靶药组合为水蛭3~10 g,土鳖虫5~10 g,全蝎3~6 g等。

1.3.4 寒凝型此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因寒邪外袭,患者素体实者则血液遇寒凝聚,血流缓慢,化生瘀证;患者素体虚者则阳气不足,温化功能失调,气血凝滞则成瘀。其辨证要点以寒凝血瘀为主要证候特点,临床表现如下:头晕乏力,畏寒肢冷,手足麻木不仁,偶见疼痛,遇寒加重,舌质黯红或黯紫,苔薄白,脉沉迟。治疗靶方选用阳和汤。靶药组合为肉桂5 g,小茴香6~10 g,蜀椒3~6 g等。

1.3.5 肾虚型此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因久病迁延不愈,耗伤肾阴,煎熬阴液,阴液亏虚,虚火内灼,损伤脉络,致恶血内停,从而产生阴虚伴血瘀的证候表现。其辨证要点以肾虚血瘀为主要证候特点,临床表现如下:头晕耳鸣,面色黝黑,两目发涩,身形消瘦,口干唇焦,心烦不寐,多梦健忘,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舌有瘀点瘀斑,脉细数。治疗靶方选用大补阴丸。靶药组合为鳖甲10~30 g,龟甲10~30 g,墨旱莲12~20 g等。

2 病案举隅

张某,男,58岁,2019年1月22日以“四肢肢端麻木8个月余”为主诉,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患者于2018年8月15日于外院检查血常规,结果示:白细胞9.09×109/L,红细胞4.0×1012/L,血红蛋白150 g/L,血小板580×109/L,血小板压积1.80%。之后每半个月复查1次血常规,血小板计数波动在(600~820)×109/L。于我院门诊进行骨髓增殖性肿瘤基因筛查,结果示:基因突变阴性。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5年,曾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氯吡格雷片(具体用量不详)。

刻下症见:头晕头痛,胁下痞块,偶有疼痛,四肢肢端麻木,双下肢可见散在针尖样出血点,纳可寐安,大小便尚调,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西医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医诊断:血积病(瘀血内结证)。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为法,方选通脉活血汤加减。处方用药如下:丹参20 g,赤芍15 g,黄芪30 g,当归10 g,没药10 g,苏木10 g,地龙10 g,全蝎5 g,泽兰15 g,鹿角片20 g(先煎)。共28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早晚分2次服用。

2019年2月25日复诊:头晕头痛不明显,四肢麻木症状改善,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血常规检查结果示:血小板512×109/L,其余指标皆正常。患者目前头晕偶作,上肢麻木症状尚有,续服前方,每日1剂,煎服法同前。患者连服155剂,目前血小板波动在(320~540)×109/L。继续前方巩固治疗,随证加减。

按:《灵枢·百病始生》曰:“若内伤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因脾失统摄或气虚不摄,血液不能正常循行,溢于脉外或壅积于脏腑;或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液瘀滞,化生血瘀证。本病案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身倦乏力,胸部憋气不适及隐隐作痛,胸胁胀满,胁下痞块,偶有疼痛,舌质淡红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或见胸闷胀痛,流窜不定,嗳气,急躁易怒,胁下痞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属于典型的瘀血内结证,故治疗大法应采用活血化瘀为主。选用靶方:通脉活血汤;靶药组合采用地龙、全蝎。方中当归、黄芪补气生血;丹参去瘀生新,行而不破;赤芍祛瘀止痛,常与当归、黄芪相配伍以行血化瘀滞,发散内外之风气;地龙、全蝎走血分,能通血脉、利关节、消瘀滞、疗痹痛。以上诸药均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之功效。

3 小结

临床实践表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机特点主要是瘀血内结,多以实证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需坚持“抓主症,寻病机,随机施治;重兼证,顾重点,随证加减;热与毒,为大患,除邪务尽;痰与瘀,积之本,去除必净。”《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随脏腑之性而治”的理念提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要顺从各脏腑的特性而用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与肝、心、肺、脾、肾五脏关系密切。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心主血脉,心肺同居上焦,肺辅助心脏而行血脉,若心肺功能不调,气血津液输布不均,阻于机体各部,久则化生痰结、血瘀等证。脾主运化水液,运化水谷精微;肝主疏泄,主藏血,若肝脾不调,失于条达,运化失责,水液内聚,精微不得布散,实者痰湿内盛,虚者气虚不摄血液外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后期肾阴耗伤,阴虚火旺,煎熬阴液,久而成瘀。治疗时需抓住主要矛盾,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大法,辅以强心肃肺,疏肝健脾,滋阴补肾之法。选方用药方面,用“靶方剂”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主症,“靶药组”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次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猜你喜欢
舌质血瘀头晕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老头晕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