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11-30 11:40佟海涛刘轶群辽宁医药职业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章程现代化院校

文/佟海涛 刘轶群(辽宁医药职业学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明确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根本保障,也是对国家各个领域改革的总部署,可以说,推进教育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高职教育自身的独特性及其肩负的时代使命决定了高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性。

一、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一)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0》,我们要“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更多家庭实现希望。”[3]高等教育有不同的教育类型,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者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4]可以说,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现代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基础,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直接关系着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影响着整个国家治理成效。

(二)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进行了重新定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是“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5]同时,国家全面推进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培养更多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打下基础。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适应国家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总体部署、总体规划的重要构成部分。

二、高职院校治理能力上存在的问题

(一)章程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强

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加强章程建设是根基。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科学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涉及党委、行政、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多方面。根据教育法规规定,国内高校普遍制定了大学章程,为依法治校提供了根本遵循。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但从实际情况看,高职院校章程意识和法治意识仍不够强,缺乏尊崇章程、贯彻章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大学章程的内容仍不够健全完善,例如,许多高校章程未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权利、义务等方面作出规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章程治理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已制定出的大学章程的条款未能得到很好落实,未能真正成为高职院校实行现代化治理的制度保障。大学章程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执行,只有努力形成“有章可依”“尊崇章程”“依章治理”的良好局面,才能提升高职院校的高校提升治理能力。

(二)治理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学术权力行政化问题突出。当前许多高校制定了大学章程,对党委、校长、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各主体的权责界限进行了明确,但从实际情况看,学术权力大多成为行政权的附庸,管理者对学术事务过多干预,严重弱化了学术权力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二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是“院——系”式一级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容易产生诸多问题,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二级管理推进缓慢,系部内部治理主动性和创造性明显不足。三是高职院校行政系统与党委系统职能划分不清晰,许多高职院校存在明显越位、错位行为,过多干预行政事务,党建工作却推进不力。四是教代会作用发挥不明显。教代会理应成为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治理的重要机构,但在多数高职院校成为教代会作用发挥不突出,一方面是很多教职工参政议政的主动性不强,基层教职工诉求未得到有效反映;另一方面,教代会多成为行政权力的从属。

(三)高职院校领导干部治理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领导干部治校能力强不强直接关系着学校治理水平,其治校能力体现在政治领导能力、推动改革发展能力、抵御风险挑战能力等方面。高职院校领导干部既要做政治家、又要做教育家。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高校领导人员要胸怀教育报国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干事创业中增长履职尽责的政治本领,在担当作为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在服务师生中坚守人民立场的价值取向,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6]然而,大多高职院校领导干部普遍存在政治领导能力不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能力弱、抵御风险挑战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不足,存在严重的本领恐慌,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

三、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实现路径

(一)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高职院校是党委领导下的高校,要办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重点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切实提高政治领导能力、制度执行能力、风险防控能力、推动改革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二)要规范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要坚持把大学章程建设摆在首位,这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保障,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切实形成有章可依、遵章守制、违章必究的治校氛围。要加强组织管理体制建设,形成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要坚定不移落实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正确处理好党委、行政、学术委员会、教代会之间的关系,保障各权利主体权利充分发挥,以实现治理的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

(三)着力培养风清气正的大学文化

高职院校的大学文化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成效。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大学文化。要合理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呈现学校的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努力形成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大学文化。要使大学文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人才,使大学文化成为实现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肥沃土壤。

(四)要有信息化治理平台作为保障

信息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技术基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7]要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动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变革创新,以教育信

息化带动高等教育现代化。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突出,在国家信息发展战略的驱动下,要实现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智能化办公管理平台,以提升管理效能,简化办公流程,实现管理工作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充分把握教育办学运行规律。

猜你喜欢
章程现代化院校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