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和对策研究*

2021-11-30 11:40罗玉洁兰清成都工业学院综合改革与政策法规处成都工业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巴蜀四川中华

文/罗玉洁 兰清(.成都工业学院综合改革与政策法规处;.成都工业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一、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筑中国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础,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民族壮大的根本,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向社会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渠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这为加强青年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教育、增强青年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培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培养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的时代新人需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可以说,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直接关系到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关系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

二、四川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调查

(一)四川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和素养情况

1.通过多样化途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

数据显示,54.28%的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7.16%的青年非常了解,7.76%的青年不了解,37.97%的青年仅知道一点。调查表明,受教育程度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程度总体呈正比,从专业来看,哲学、法学等专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相对较高,文学、艺术学、历史学等专业呈现出两极化现象,“非常了解”和“完全不了解”比例都最高。80.91%的青年认为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最深远。四川青年群体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呈现多样化,其中书籍和网络成为主要获取途径,本科生受到课堂教育的比例相对于大专生要高。但也反映出学校教育(课堂和讲座)发挥作用不足,家庭教育略显缺失。相比而言,研究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来自家庭教育的比例较其他群体更高。

2.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不够深,阅读量不足

调查显示,10.34%的青年群体对《论语》《道德经》《孟子》《大学》等古代思想著作都不知道,体现出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认知缺乏。阅读过5本以上传统文化书籍的青年占22.07%,3-5本的占24.85%,2本以下的占53.08%,其中8.55%的青年群体从来没有读过。当进一步调查对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阅读情况时,从未读过的青年占2.98%,读过1本的占18.49%,读过2-3本的占49.9%,读过4本的占28.63%。受教育程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籍阅读量总体呈正相关,高中或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阅读3本及以上的比例大体一致。本科生群体呈现出两极化现象,阅读5本以上和0本的比例都最高。以上数据说明,青年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普遍不足,一定程度与阅读量不足有关联性。

(二)四川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情况

1.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强的情感认同,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的缔造价值调研

数据显示,95.82%的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示认同,其中53.28%的青年非常认同。94.63%的青年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儿女的智慧和汗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71.57%的青年感觉充满民族自豪感,更有进一步学习的热情,19.88%的青年感觉充满民族责任感。对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按照重要度排序,依次为传承文化、修养身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拓展知识面、培养爱国心。以上数据说明,四川青年普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度较高,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国家、民族和个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2.具有文化包容心,但对外来文化的甄别能力薄弱

数据显示,58.25%的青年对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现状感到满意,28.63%的青年感觉一般,13.12%的青年感到不满意。表示“不太满意”的青年群体中,本科生占14.33%,大专生占12.59%。表示“非常满意”的青年群体比例和受教育程度成反比现象。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各国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时显示,88.47%的青年群体认为各国文化各有优势,可以相互借鉴,由此说明青年对世界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态度。但对于“推崇外来文化”,24.7%的青年群体表示非常欢迎,2.62%表示无所谓。对认为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最主要的三个原因依次是“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造成的必然现象”“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较低”。以上数据说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青年群体文化主体意识还不强,易陷入激烈的价值冲突和文化认同困境。

(三)四川青年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

1.对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愿较为强烈,保护传承优秀文化意识清晰

调查数据显示,82.10%的青年认为有必要开设国学课程,10.54%认为可有可无。80.52%的青年认为学校开设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能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并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41.35%的青年认为教师讲课生动精彩,有助于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由此看出,青年对学校教育诉求较强烈,教师授课的内容和生动性对于提高青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兴趣提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对于青年自身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上应该如何做的问题,86.88%的青年认为“多了解并适当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从自身做起”,76.94%的青年认为“主要关注如何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并体现其价值”。由此说明,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意识较强,个人目标较为明确,使命感和责任感清晰,且对学校开展相关文化活动诉求较强烈。

2.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缺乏,对其蕴含的文化精髓感悟不深

调查数据显示,53.88%的青年接受过国学课程学习,而有46.12%的青年没有接受过国学课程学习,且15.9%的青年从未选学过学校开设的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在参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活动方面,12.92%的青年经常参加,77.93%的青年偶尔参加,9.15%的青年从未参加过。其中,高中或中专生经常参加比例为23.81%,相对其他群体较高;大专生从未参加过的比例为12.59%,相对其他群体较高。总体而言,四川青年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活动时间较少,体验缺乏。从参加传统文化的原因看,66.60%的青年是出于个人喜好,属于主观意愿,而31.81%的青年是出于工作或学习要求,1.59%的青年完全被迫参加,属于客观及被动意愿。

(四)四川青年对巴蜀文化的认知

1.肯定巴蜀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但对巴蜀文化认知较浅显

数据显示,90.46%的四川青年对保护巴蜀文化的态度表示“非常支持”。从对巴蜀文化的了解认知看,46.33%的青年表示了解,36.18%的青年知道一点,17.49%的青年表示不了解。其中,大专生对巴蜀文化了解比例相比其他群体较高。根据统计分析,青年对巴蜀文化了解程度和对巴蜀文化了解必要性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究其原因,64.41%的青年认为不了解巴蜀文化是因为个人兴趣问题、不喜欢,43.34%的青年觉得没有用,54.47%的青年认为学习负担重,48.91%的青年认为是学校不重视。当问及是否支持发起对巴蜀文化的传承保护运动,18.09%的青年表现出不愿意参加的态度。由此可以看出,青年对本地区文化的认知和意识不足由主观因素而致较为明显。

2.对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表示支持,但关注度不够调查

数据显示,51.69%的青年知道成都正在进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48.31%的青年不知道。88.27%的青年认为成都的突出优势“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巴蜀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64.02%的青年认为成都“拥有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主题品牌和金沙文化品牌”,63.62%的青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天府新区建设等为成都提供了机遇”。当问及心目中的“世界文化名城”应该是什么样,91.85%的青年认为是“市民文明素质提高”,77.53%的青年认为“文化产品丰富”,72.76%的青年认为是“文化产业规模大”,68.59%的青年认为是“优秀文化人才多”。

三、加强四川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初步探索

(一)形成以政府主导、高校阵地、社会服务、家庭基础等多元认同培育主体联动机制

着力解决当前靠高校单一主体单向“灌输”,自外而内的“改造”,充分发挥青年价值体验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育青年个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自主性。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青年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既具有时代眼光、又具有民族传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青年工作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推动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二)建立分类分层的青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培育体系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青年整体特点基础上,基于年龄、学历、专业、民族等多重因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四川青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培育具有必要性。按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目的在于以青年为本,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尊重个体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青年面临的问题与诉求,解决青年认同困境,增强青年认同主体性,从而形成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按照“分层指导”的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融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全过程,使文化认同呈现整体性、互补性。

(三)探索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认同培育长效运行机制

健全的青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培育体系离不开可靠的运行机制作保障,以全方位的有力措施建构长效运行机制,提出青年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目标,优化青年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培育环节,形成保障青年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制度及评价标准等全方位全过程运行机制。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青年的教育成长和价值观养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四川青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状调研得出结论,四川青年对中华民族有着强烈的身份归属感,对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充满自豪,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现实矛盾。有必要从培育主体、培育体系和培育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积极推动对四川青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研究。

猜你喜欢
巴蜀四川中华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民國巴蜀舊體詩話知見錄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