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原方治疗黄带痛经验案1则

2021-11-30 23:37张建军颜国富
光明中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女科原方血块

张建军 颜国富

自从选择了中医专业、提交了高考志愿、踏入了中医药大学校门那一刻起,一颗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的希望之种便悄然植入心田,激励着我不断努力,汲取知识的营养,用自己的汗水灌溉心田、濡润希望茁壮成长。正如《脉诀汇辨·多读书论》所述“将登泰岱,舍径奚从;欲诣扶桑,非舟莫适”。那书便是径、便是舟,只有不断储存知识、储存丰富的知识,才能厚积薄发,用药如神。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顺利通过了执业医师考试,取得了梦寐以求的执医证和资格证,于是便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启了行医之路。虽然患者较少,经验欠缺,但也有神效之案,特此举隅,共同学习进步。

1 验案简介

方某,女,39岁,2020年6月4日初诊。

黄带2年,痛经1年,加重3个月。患者2年前发现带下量偏多、颜色偏黄、夹有异味,约1年前出现经前腹痛,月经初来量多,夹有血块。近3个月症状加重,特来求诊。期间有所寻医问药,效果欠佳。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时有情志不畅、急躁易怒。刻下:黄带量多,异味重,经前腹痛剧烈,难以忍受,月经第1天经量多、夹大量紫黑血块,此后经量及血块渐少、腹痛渐减,月经一般4 d干净,经后无明显腹痛不适,未诉口干口苦,神志清,精神尚可,纳食佳,夜寐安,大便正常,小便偏黄。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中医诊断:黄带(湿热带下证);痛经(肝郁化火证)。治法:清热利湿、疏肝泻火。选方:易黄汤合宣郁通经汤。药物:山药、生芡实各30 g,盐黄柏、生车前子(包煎)、白果、生栀子各10 g,酒白芍、酒当归、生牡丹皮各15 g,炒芥子、醋郁金、醋香附各6 g,柴胡、酒黄芩各8 g,生甘草8 g。共5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中晚3次饭后半小时服。

6月16日二诊:患者6月11日月经来潮,因此延后复诊,目前黄带量有所减少,颜色变淡,异味减轻,经前腹痛明显缓解,月经来时经量变少,血块明显减少,月经4 d干净。舌暗红,苔变薄、腻减,脉滑。考虑患者处于月经间期,暂缓调经止痛,主治黄带。效不更方,调整药物及剂量,加强清热利湿之功,同时固护后天运化之脾胃。药物:山药、生芡实各30 g,盐黄柏、生车前子(包煎)各15 g,白果10 g,麸炒白术、茯苓各20 g,薏苡仁30 g,生甘草8 g。共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中、晚3次饭后半小时服。

6月26日三诊:患者诉诸症均减,自觉身体状态渐佳,故再次就诊。舌暗,苔稍腻,脉略弦。患者黄带症状改善,距下次月经来潮仍有半月,此次须再加调经药,以便药后观察月经情况,同时不忘顾护脾胃以健脾除湿,适当加强疏肝行气之力。药物:山药、生芡实30 g,盐黄柏、生车前子(包煎)、麸炒白术、薏苡仁、茯苓、酒白芍、酒当归、生牡丹皮、生栀子各15 g,白果、炒芥子各10 g,柴胡、醋香附、醋郁金、酒黄芩各8 g,生甘草8 g。共10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中、晚3次饭后半小时服。7月中旬患者回复,最近经前已无明显腹痛,月经未见明显血块,量、色正常,带下量可,色淡清晰,无明显异味。嘱患者注意饮食、生活卫生,调畅情志,以善后功。

2 黄带与痛经

妇人带下颜色黄,像黄茶浓汁,气味腥臭秽浊,便是黄带。黄带是带下病的一种,在西医学中,常见于盆腔炎、阴道炎、子宫颈炎、宫颈糜烂、附件炎等妇科疾病[1]。傅山按带下颜色分为白、青、黄、黑、赤5种带下病,常合称为“五色带下”。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黄带。“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也”总体概述其病因病机[2]。患者平素饮食失节,养生失慎,而致脾肾两虚。肾与任脉相通,带脉横生,绕身一周,约束纵行诸经,主司妇女带下,亦与任脉相通。肾者主水,肾虚则气不化津,津液不化反成为湿,湿注任脉。脾主运化,脾失健运,则湿聚不化。本下焦有热,湿聚亦化热,故致湿热浸淫下焦。“湿者,土之气,实水侵之;热者,火之气,实木生之”。水本色为黑,火本色为红,今湿热相合,欲成红而不能,相返黑但不得,煎熬成汁,因而变为黄色,日久成腐,故带下色黄臭秽。故治疗法宜补任脉之虚,补脾益肾;清肾火之炎,清热祛湿。与原文结合,详而论述,透彻精辟,并指出治法,从而处方用药。

痛经简言之便是妇女经期或经期前后,周期性地小腹疼痛不适。更严重的有痛引腰骶,甚则晕厥的表现。西医方面按病因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2种。继发性痛经由其他妇科疾病引起,病因明确,治疗方向清晰;而原发性痛经,发病原因复杂,发病机制仍不明确[3]。痛经中,90%以上为原发性痛经,西医治疗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临时症状缓解明显,但停药后易复发,远期效果不佳[4]。中医方面则根据痛的特点,病因病机,主要考虑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2种,进而分为其他不同证型[5]。针对此患者情况,属于傅山所述经水未来腹先疼之表现,再结合患者月经特殊表现,与此完全相符,故可详明其病因病机。夫肝属木,主司疏泄,舒则畅,郁则抑。平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则肝气郁结,疏泄失司,久之郁而化火。肝藏血,经为血,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瘀,故经欲行而肝不应,抑拂其气而疼生。但经满不能内藏,急需外泄,则肝中郁火焚烧,内逼经出,水火两战,则经血多紫黑成块。道路一通,气机则通,肝郁减,肝火泄,故疼渐止。治疗上解肝郁之本,清肝火之标,标本兼顾,药后必定效如桴鼓。

3 易黄汤与宣郁通经汤

易黄汤出自《傅青主女科·女科上卷·带下·黄带下》。山药、芡实皆入脾肾,专补任脉之虚,补脾益肾,固涩止带,共为君药。白果能入任脉,引山药、芡实入任脉之中,补任脉兼能除湿热,故为臣药。黄柏苦寒入肾,清热燥湿,善清肾火,肾与任脉相通,清肾火即解任热;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使湿热从小便而出,二药相合,增强清热祛湿之功,共为佐药。全方清补兼施,通涩并行,使脾肾得补,任脉得实,湿热得清,黄带自止。

宣郁通经汤出自《傅青主女科·女科上卷·调经·经水未来腹先疼》。方中酒白芍养血调经、柔肝止痛;酒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炒栀子泻火除烦、凉血止血;炒白芥子利气散结止痛;柴胡疏肝解郁;酒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之要药,“女科之主帅”;醋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常治经闭痛经;黄芩清热凉血;生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可补肝血,解肝郁,利肝气,降肝火,合用故效果显著。

4 体会与感悟

对于初入临床的我们,经验不足,遣方用药,没有太多自己的习惯体会,不能保证药到病除。所以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提升自己的中医思维,丰富自己的治病经验。怎么做呢,通过此患者的治疗成功,笔者觉得可以原方治疗。就是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辨病辨证后,选方用药时,不要加减药物,仅用原方,如此可以领悟原方原药的奥秘,不断吸取经验。此与经方学派亦有相似之处。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辨证准确,原方原药亦能获得神奇的疗效。等到自己拥有一定的经验,达到相应的水平,便可灵活辨证处方,加减药物。

国医大师熊继柏曾在湖南中医药大学讲座时分享过自己早年治疗的1例狂躁不休案例,患者狂言妄语,行为异常,时时昂首吐唾沫,极少睡觉,口渴多饮,食量倍增,大小便正常,舌红,苔黄厚而滑,脉沉滑有力。先后选用礞石滚痰丸、生铁落饮、当归芦荟丸,均未获效,后考虑或因前诸方降火逐痰之剂,作用单一,药力不及。后遂以《金匮要略》之风饮汤合《三因方》之控涎丹治之。同时加皂角加强蠲饮逐痰之力。丸汤并服,药进5 d,症状改善,嘱继续服药,10 d后复诊,诸症均减,口吐涎沫控制,精神倦怠,舌脉仍有痰热之象。药已中病,当守方继进,斩草除根。再服汤剂10剂,丸剂1剂,诸症均息,病获痊愈,随访未发[6]。熊老当时年轻,亦多次运用原方,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最终找到治疗之法,治病之方,实践出真知。

另一方面,笔者觉得可以“有是证,用是方”。正如《伤寒论》中提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熊继柏老师治疗过1例久卧暗室、4年不起的奔豚气患者,患者有胸中闷痛,一阵阵犹如大水撞击,四肢无力,不能活动,稍微动作,其“大水撞心”则越发严重,心中更加难受的表现。经思考正与《金匮要略》中“奔豚气上冲胸”“发作欲死”的特征相符,再结合其他症状及舌脉,分析此病患责之于肝,遂于奔豚汤加减,药进3剂,诸症均减,服至8剂,患者可自行走出卧室,后予六君子汤加减调理月余,病终至痊愈[6]。平时与同行、师长交流时,亦常听到小柴胡汤原方治疗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等典型例子,此时便会悄然提高中医学习实践积极性,影响深远。

很多时候特殊的验案,在文献、典籍中已有记载。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不断实践,理解总结,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当然厚积才能薄发,熊继柏老师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与年少时的积累分不开,具备扎实的童子功,并且终身学习,不断积累进步。

以国医大师为榜样,读经典,做临床,根据自己的实际,寻求自己的方法,不断积累经验,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人。

猜你喜欢
女科原方血块
基于数据分析比较《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学术特点
柴胡女科之用
中医名言拾粹
图片赏析
抢救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患者中床边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
复聪汤缓解耳聋耳鸣
磕掉了牙齿
银翘散“因地制宜”名家临证举隅
吸痰管替代尿管清除膀胱血块的对照研究▲
“六炭止血散加减”治疗家畜内外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