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传统媒体时政类短视频的创新实践

2021-11-30 03:16戴炅杭
魅力中国 2021年50期
关键词:时政传统媒体内容

戴炅杭

(广西广播电视台 新闻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0)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进化的当下,传统主流媒体逐渐失去了发展优势,时政新闻在人们心中也留下了呆板枯燥,干瘪乏味的印象,无法满足大众的资讯接收需求。如各省级卫视的主要新闻节目正面临着收视率下降、观众流失的被动局面,这种现象应引起广大从业人员的高度关注。《2021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12 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已达9.44 亿,其中,短视频的用户使用率高达87.0%,用户规模8.18 亿。短视频以其具备的传播优势与内容特性成为了群众生活中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来源,也成为传统媒体转型融合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

一、传统媒体时政报道存在的问题

目前传统媒体有很多部门都是专门负责时政新闻以及相应编辑工作,十分重视时政新闻报道工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媒体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第一,时政新闻形式单一,未结合时代发展而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媒体只是单纯把其当作一种宣传手段,没有重点挖掘新闻当中值得深入分析的新闻素材,而是沿用传统的范文式报道方式对其进行制作推出,导致宣传效果受到较大影响。第二,由于时政新闻存在比较明显的严肃性,与社会新闻不同,无法有效吸引较多观众关注,存在“自说自话”、“拍谁谁看”、“谁拍谁看”等问题。第三,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不够具体,很多时政新闻线索来源都是来自会议,“现场会”与“发布会”是最常见的字眼,根据政府部门公开的各类总结材料,很多记者难以摆脱惯性思维的桎梏,只是在撰写时进行删除或修改,内容空泛,“单向灌输”,往往给人以“好像说了什么,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的印象。新闻记者全媒体意识和能力的高低不一导致时政新闻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此外,所有的新闻都追求时效性,时政新闻更是如此,越权威的时政新闻,越应以更快的速度进行传播。但传统主流媒体在播发时政新闻时仍偏向大篇幅、长时段的传统报道方式,不利于新媒体的二次加工与传播。

二、传统媒体时政短视频制作中凸显的弊病

为了加快转型步伐,主流媒体陆续在各大平台开设短视频的官方账号并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受人才紧缺、思维定式、管理僵化等桎梏,传统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加工制作还是面临着诸多困境。首先就是观念落后,缺乏新媒体思维。时政新闻第一要务就是要绝对准确,大家把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新闻的准确性上,似乎没有精力去创新,或者说没有必要创新。尤其是在短视频前加上“时政”二字,更容易使传统媒体在制作新媒体产品时套上“枷锁”,不仅让采写记者束手束脚,也让普通受众难以接受。其次是抓不住亮点,同质化严重,缺乏灵活技巧。传统主流媒体的时政短视频产品基本上只是将本媒体的新闻进行简单的“切条”而并非再加工,这种短视频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时政新闻短视频”。另外就是来源于对其他媒体稿件的直接转载,这种贪图省力、缺乏原创的发稿方式,也助长了移动端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同质化倾向,直接导致受众的流失。第三是在制作上过于强调“专业性”,缺乏大众视角。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往往被认为是其维系生命力的“金字招牌”。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专业性”也禁锢了传统主流媒体制作短视频产品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一个“爆款”时政短视频产品,不仅要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更要寻找共鸣点,让老百姓喜闻乐见。

三、时政类短视频创作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表达方式由个体化向主体化过渡

短视频是在新媒体平台逐渐开放的过程中而衍生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除了具备信息接受开放性特征以外,其对应的信息传播过程也十分开放,受到这一特征影响,很多民众也对短视频创作给予了高度热情,声音表达也逐渐呈现个体化发展趋势。但是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其对应的真实性、客观性也受到了较大影响。传播者是不同个体,其立场与价值观念都有所不同,因此短视频也呈现主观意识十分浓厚的特点。而时政短视频是转换个体化表达的最主要方式,可以通过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客观性,保证整个信息传播的导向性与严谨性,充分发挥传统媒体舆论主阵地作用,使表达方式逐渐转向主体性表达。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坚持创新创优,打造“央视新闻”品牌,推出“时政V 观”、“时政新闻眼”等短视频组合拳,以重大主题主线为重点、以公益广告为补充,不断改进提升融媒体时政新闻报道。

(二)以个性化形式取代范式性创作形态

短视频创作的个体化特征与创作者本身的艺术素养存在直接联系,因此短视频也呈现十分明显的范式化形态。短视频创作者十分热衷于模仿较为成功的视频形式,因此视频内容的创新性也会受到影响,也无法体现视频形式之美。久而久之,也无法引起大众关注,也会因为审美疲劳而对短视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作用。此外,由于传统媒体存在的专业性较强,因此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叙事范式这种较为僵硬的发展模式,也让人们对传统媒体产生了一定偏差认知,百姓对新闻内容的关注度也会受到影响。但是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其对传统媒体的话语权也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主流媒体在时政短视频创作中,也要积极转变原有的话语体系,顺应用户的“创意期待”。时政类短视频也要积极结合受众喜爱,创建更加个性化的视频内容,比如可以把时政类视频与时下风靡的“网络手指舞”互相融合,使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为大众打造旋律更强、互动性更强的短视频,也能让自身的视频模式更加具备个性化。

(三)短视频内容呈现再专业化发展特征

短视频自出现以来就呈现了全民创作热潮,也诞生了形式各异的短视频,对传统影视创作的专业性也带来了较大挑战。很多短视频传播平台都增加了滤镜功能、视频剪辑功能、配乐功能等等,因此短视频的创作难度也被缩减。但是在个性化与易操作化特征当下,短视频一定要重视自身发展的专业化,而时政短视频电影化表达模式也成为了短视频发展的行业标准。例如2020 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社新媒体就借助电影化创作方式,通过直观数据展示、快速镜头切换以及律动感较强的音乐等方式制作了《中国为什么能》三集系列短视频,生动展现了中国发展快节奏,并通过影视视听的方法让数据得到完美呈现,提升了两会宣传报道的创造性、可观赏性以及艺术性。

四、基于现代媒体环境的短视频创新路径探究

基于前文所述,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除了要引以为重,还应立足短视频发展趋势,精准定位问题,提出合理对策:

(一)改进时政短视频形式,提升表现活力

一是要丰富表现方式,营造日常话语言环境。传统媒体视频表述方式过于呆板,不利于维系同人民群众良好的关系。而在短视频媒体发展的今天,人民更加喜欢且也更加愿意倾听日常化的声音,因此要在语言合规基础上,摆脱一丝不苟、正襟危坐的表达方式。所以要深入群众,从日常生活中截取语言片段,以接地气、贴生活的方式展示时政短视频内容,如央视《主播说新闻》就结合现代网络语言和时政内容的“日韩拉黑对方,并互删好友”,其中“拉黑”和“互删好友”常见网络用语不仅拉近了时政短视频新闻内容同群众之间的关系,还在一定程度上拟人化地展示了时政新闻内容;二是要优化报道方式,形成多元报道风格。基于现代环境的媒体时政报道,应改进时政报道风格,以强化同受众的互动。首先,要使用反问报道方式,比如幽默讽刺、映射、扪心等。其次,要降低短视频词汇的专业性,即要口语化,如“用网友的话说真的坏得很”;三是要增加或完善肢体语言。针对千篇一律的时政短视频播放方式,可适当增加一些肢体语言,比如拍胸口、竖大拇指、比心、握拳打气及拒绝的手势等。

(二)凸显“温度”和“深度”,拉近时政内容同受众的距离

时政短视频内容实际源自于群众生活,甚至一些内容主要是服务于群众,因此为吸引观众距离,引起其关注:首先,应以群众认同为中心,完善时政内容。在报道内容上,相关人员应以时政本质内容为中心,以群众认同、认可、关注等为方向,巧妙地处理时政短视频内容,将重大、严肃的时政新闻转化成为接地气的“家长里短”。这种富含着情感和温度的新闻语态,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引发情感共鸣。2020 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视新闻推出时政微视频《最深的牵挂——习近平的两会时间》,以暖心故事和朴实画面记录了总书记四次“下团组”,同代表委员们坦诚交流、共商国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定要把我们的农民扶一把”……两会上的这些暖心话语和难忘瞬间饱含着总书记对人民的真挚感情,一经推出便引发全平台“刷屏式”传播。其次是拓展时政多视频报道内容。一是可以依据重大时政新闻,横向加宽报道宽度。二是可以依据时政新闻本质,将内容进行深度剖析,以纵向拓展深度,以为受众群体用更加权威的管理和时政短视频信息。可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强化时政短视频报道内容方式,比如亲身体验、直接观察及口头访问等;第三,优化报道内容形式,时政短视频应立足内容要素,对单一时政内容进行解读和评价,并加强解读比重,以降低受众的理解难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要合理控制内容来源,比如不仅要从各大会议中截取相关内容,还应同各大媒体机构联动,以提升时政短视频资源的鲜活性。

(三)新媒体矩阵打造传媒新生态

为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传统媒体纷纷开拓新媒体传播平台,全端覆盖、多频共振,让时政报道融入全媒格局,通过新媒体矩阵发挥不同平台的传播优势,形成大小屏功能互补的传播格局。近年来,广西广播电视台除了重点打造广西视听新闻客户端,还先后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西瓜、央视新闻+等平台开设新媒体账号,全网合作平台超过100家。同时,通过与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合作,打造全区融媒传播矩阵。在历次重大宣传中,这些平台矩阵共同发力形成传播合力,实现了包括时政类短视频在内的新媒体报道得到全方位传播,最大限度扩大影响。

五、结语

守正创新是传统主流媒体的共同使命。时政短视频的创新实践,最根本的还是要脚踏实地从内容做起,改变运营模式,提高短视频的吸引力。从内容制作到发布推广,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采编队伍。未来的新型主流媒体,应在媒介融合的大潮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以开放的姿态和过硬的本领传递主流声音,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猜你喜欢
时政传统媒体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时政要闻
主要内容
时政资讯
时政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
时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