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公共管理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2021-11-30 00:09张田
魅力中国 2021年29期
关键词:职业化理论院校

张田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前言

对于高职院校内的教育活动以及教育资源价值发挥和教育成本的控制来说,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积极地进行教育管理的分析与讨论非常必要。在现今的发展过程来说,教育改革在不断地发展,高职院校也在寻求着管理体制的改革,合适的管理理论是必须的前提。公共管理理论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下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满足高职院校的管理理论需求,对高校内教育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以及对教育资源的发挥和教育成本的控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讨论公共管理理论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策略具有极大的意义。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管理模式和手段的不适合

当前高职院校追求高质量发展与世界接轨,但是如今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存在的问题限制了高职院校突破现有的模式从而上一个层次。近几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呈现一个递升形式,然后教育资源教师队伍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改革挑战。为了满足现状的教育资源需求,许多高校扩充教师队伍,但是扩充的教师队伍存在一个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研究经验短等问题。不仅如此,新建的教师队伍还存在着素质和职业操守不合格的现象。此外,高校的教学管理团队没有即时学习适合时代发展的管理理念,执着于过去的教学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这一些陈旧的管理理念导致了高等院校的管理效果严重低下。对此,管理部门应该引入新的管理理论,更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改变管理模式的落后而阻碍高校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质量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监控体系

管理模式和手段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监控体系。具有规范、诊断、反馈等功能的评价和健康体系,极大程度地可以促进教育工作的改革。但是现阶段国内高校的教育工作评价和监控系统十分不成熟或者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从而导致教学质量评价作用未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具体表现在:首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教学过程过于偏向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等其他教学环节;接着,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体系不健全。过于看重评价标准的落实而忽略了评价结果反馈的信息和问题,导致了教育质量评价未能真正发挥其中的作用,从而不能真正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评价客体和评价主体缺乏灵活性,只有教学部门或者领导部门对教师队伍进行评价,而缺乏教师队伍的自我评价和缺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或者忽略了学生评价和教师互相评价的作用,从而导致评级内容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全面的评价内容并不能真实地反映问题,从而导致问题不能真正地解决。

二、公共管理理论的应用策略

(一)定制高校发展规划

直接管理是过去常用的管理模式,就公共管理理论而言,高校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应该从宏观角度出发,转变为间接管理,从而发挥公共管理理论的作用。如何设计一个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理论,管理部门应该要先从整体出发,发挥管理的统筹兼顾作用。现状中,由于许多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条件不同,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多是以一个协调者的身份,而忽略了自己统筹兼顾的作用。除此之外,管理者处理的问题的时候多习惯解决微观问题,而不是从大局出发,把握宏观角度来解决问题。在公共管理理论上来说,这个管理模式十分不利于高校的教育发展,管理者应该看到高校规模越来越大的大趋势,合理地设计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案,从整体上评估和审判,从而为高校的发展谋一条明路,而不是被现状的管理弊端而限制了发展。

教师队伍是发展的一线实行者,管理者应该着重引导教师多以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参与学生教育工作,而不是只看重眼前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仅仅的课堂知识和技能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拥有长远的发展观才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谋划发展。教师应该积极响应这个管理理论下的发展规划,将高校的长远发展延续到学生的长远发展,从而实现真正地长远发展,与此同时管理者应该做到督促教师落实新的发展理念,确保工作内容、工作目标以及工作方向于发展规划相一致,真正地确保工作与学校教育改革步调一致。

(二)培养服务管理意识

高校是管理主导者而教师是管理对象,这样的管理模式一直沿用至今。这种管理模式之下,高校一般采取强制性和制度性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评测,其内容包括教学质量、教学方式等。但是这个模式有一个弊端就是高校作为管理者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教师进行管理的时候,完全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极大限度地限制了教师在工作中发挥自身潜能。但在公共管理理论下,我国高职院校是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主体,公共管理的客体为“顾客”,同时还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引入新公共管理中。与此同时还明确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及职责是服务教师,满足教师在教学上的多样化需求。在这个公共管理理论下,教师处于教育管理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需求和目的大程度地影响着教育管理过程。在真实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的需求和教师参与评价的权利是高职院校考虑的因素,这两个因素的实现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教育管理质量的提升。

(三)落实教育管理职业化

在公共管理理论中,教育管理职业化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促进高校的发展。如何落实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职业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接下来将提出以下几个观点:首先是教育管理层人员的职业化。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中,管理层一般是教师在学术取得一定的成就,然后对学术结果进行评估并从中评选人员来任职高职院校的行政岗位来实行管理。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下,高职院校的管理体系则是完全不同的方式,行政管理人员不再全是学术权威的人士,而是专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同时对行政管理员的管理能力,统筹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行动能力具有严格的要求。譬如英国诸多院校为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及效率,统筹教育管理内容,设立公共事务管理部门负责高校资金募集与各项公共关系处理等工作。对此,国内的高职院校进行教育管理改革首先应该从管理人员选拔来源上进行改革,要看重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而不仅仅依靠学术上的成绩。除此之外,还应该依据我国的发展特点,设计合适的教育管理人员培养方案,为提升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质量,从而提升我国教育管理的质量。其次是教育管理方式的职业化。单纯依靠职业化的教育管理人员是不能满足教育管理的需要,在公共管理理论中,对行政人员的管理还应该采取职业化的管理体系。比如设置一些选拔、考核以及绩效等制度对行政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再或者依照社会上公共管理的模式来对行政人员进行职业化管理。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职业化,不仅对教师能够提供专业的管理服务,还能促进高职教育管理的发展。

(四)构建教育管理竞争机制

过往的行政部门多是一个垄断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公共管理效率的提高。公共管理理论下,提倡构建一个具有竞争的部门,促动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社会之间等的竞争,从而促进部门的做事效率提高管理质量。高职院校进行教育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在管理部门中引入一个竞争管理体制,同时降低学术要求提高管理能力要求的,促进更多拥有管理能力的教师或者人员进入管理体制发挥管理作用。此外,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入竞争体制,把过去以学业为主的竞争体制淡化,增加科研能力、文艺活动、部门社团活动等评价标准,多方面地综合审核评价,从而选拔如优秀学生。竞争机制之外也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比如对科研或者文艺活动中有特别表现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从而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竞争当中,在竞争当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促进学校教育管理的发展。

总结

深化高职院校的管理改革有助于推动高校教育各模式下的教学体制,故此高职院校引进公共管理理论对推进高职院校管理改革有极大的作用,不仅如此,公共管理理论的管理观念和管理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极大程度地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化理论院校
坚持理论创新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加速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