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童年 稷下成长

2021-11-30 19:03季爱红宋冬英
教育家 2021年43期
关键词:凤仙花劳动评价

季爱红 宋冬英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和2020年分别出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山东省邹平县黛溪小学(以下简称“黛溪小学”)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师资优势,开辟了校内、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系统的知识学习之外亲历劳动,用双手创造新生活。

课程体系整体规划

基于对课程的认识和深入理解,2020年,黛溪小学结合学校传统的五色兴趣课程体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整合,遵循国家课程校本化构建与实施的课程观,构建了“343”五育并举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它包括三大课程板块:学科课程、生命课程、涵养课程。学科课程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等几门学科课程进行学科内、学科间的整合,每门课程都构建了基础性课程、阅读性课程、实践性课程3个部分;生命课程包括安全教育课程、体育与健康、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4个部分;涵养课程包括学校自主教育文化课程、家庭孝德文化课程、社会“1+N”文化课程3个部分。“343”校本课程体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实现了课程个性化、班本化、级部化发展。

黛溪小学把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纳入学校课程之中,研发了生命课程。开设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术,更着眼于让学生体会劳动精神,提高生命价值。因此,我们把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列入生命课程。

构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黛溪小学的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借助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在认真研读文件的基础上,我校遵循以下思路对劳动课程进行了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选择“宜农则农”的方式构建课程;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注重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遵循这一思路,我们设计并建成了校内劳动基地,开辟了凤仙花园、向日葵园、蔬菜园、葡萄园、石榴园、杨树林等基地。同时,学校结合黛溪特色资源——水杏,在石樊鲁村建立了校外水杏采摘基地,并在春秋两季分别到野外学习小麦和玉米种植的农耕文化。

全方位落实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肩负着培育新人的责任,承载着实现中国梦的重任。学校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新时代劳动教育为契机,结合五育并举兴趣课程——生命课程,确立“爱劳动、有担当、乐创造、懂生活”的劳动课程目标,开设系列课程,推动劳动教育在学校落地开花,奠基每个黛溪学子的人生底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体,把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学校以开心农场种植、校园岗位值勤、卫生打扫、手工制作、考察探究等为主;家庭以日常生活劳动、劳动家风建设等为主;社会以研学旅行、校外实践基地活动、职业体验、社会服务等为主。三方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发挥劳动育人的合力。

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日常生活劳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确定劳动内容。例如:低年级以学会洗袜子、学会整理自己床铺、学会扫地等为主,达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目标;中高年级以学会折叠衣物、制作面食、清理冰箱等为主,达成自己的事情习惯做的目标。借助课堂引领,发挥家长带动作用,做到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

生产劳动: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土地资源开辟了校内实践基地,以基地为依托开发了“甘薯种植”“花生种植”“崛起的希望”等课程。2021年我们对种植基地又进行了规划,现在正在开发并实施“凤仙花种植”“向日葵种植”“葡萄种植”等课程,并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水杏剪枝、疏花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种植中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学校劳动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

设计制作: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设巧手制作主题活动,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鼓励学生手脑并用,体验工匠精神。课程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升的阶梯式发展原则。另外,可以留下岁月痕迹的摄影课程贯穿小学六年。

职业体验: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我们分年级设立体验活动,利用学校及周边资源,让学生在体验中树立人生的目标与追求,落实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的目标,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考察探究: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如带领学生去张士平纪念馆考察探究企业家成长的历程,感受劳动的魅力;带领学生对凤仙花探究考察,低年级考察凤仙花的叶、花、种子等的特点,中年级探究凤仙花的扎染技术,高年级探究其药用和食用价值等,并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

服务性劳动:我们将劳动教育的“服务性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社会服务”进行融合渗透,设立了“我是班级小主人”“我是校园小主人”等校内服务劳动活动和“我是小雷锋”“爱心图书义卖”“我是环保宣传员”等校外服务活动。

加强劳动课程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水平,学校组建了劳动教育及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成立了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各学科劳动教育的渗透点,加强劳动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精心设计教案,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課程的构建目的是引领,课程的实施关键在课堂。我们创建了包括洗涤课、整理课、厨艺课、自理课、购物课、茶艺课在内的生活劳动课程;包括农具课、花卉课、水果课、采摘课、农作物课、中药课、蔬菜课在内的生产劳动课程;包括折纸课、贴画课、编织课、绣艺课、布艺课、陶艺课、摄影课、编程课在内的设计制作课程;包括家庭体验课、校内职业体验课、校外体验课在内的职业体验课程;包括校园志愿者、黛溪河美容师、社会公益岗、小小环保宣传员在内的社会服务课程;包括扎染课、凤仙花药用课、凤仙花食用课、种业课、环保课、中药文化课、企业家成长探索课在内的考察探究课程。

我校的劳动课程既有劳动体验内容,比如平整土地、田间管理、采摘等,又有探究学习内容,比如探究土壤特性、农具进化史、观察作物生长规律等;既能融合语文、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等多学科教学,又力求打通学校、家庭、社区劳动教育的壁垒,比如家务劳动、劳动家风教育、研学旅行、职业体验等。

一到六年級系列、系统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出力流汗、亲身体验、学有所获、劳有所得。学校充分发挥校内实践基地的作用,在开展好劳动课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通力合作拔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活动中,体验团结合作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种植课程,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花草树木的勃勃生机,更加懂得爱护花草树木,并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提高劳动实践能力;通过整地刨地让学生感受到汗水的甘甜和泥土的芬芳,体会到夯实基础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

健全劳动课程评价体系,促进课程实施水平提高

学校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在课内外的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

评价分为两部分。一是平时评价,占综合评价的30%;二是期末评价,占综合评价的70%,期末评价分理论测试和实际操作两方面进行。平时评价的评价教师要注重评价表的收集与整理,落实有做就有果的原则,做到评价有依据。理论测试评价要结合课程开展情况,注重教育层面的渗透性测评。实际操作评价要打破学科界限,立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记录、反思的评价。

平时表现评价,主要采用“写实记录评价”方式,增强劳动技能,提升劳动品质,涵养劳动精神。比如将凤仙花的一生落实到每节课,包括翻地、选种、种植、浇水、观察幼苗、观察花、观察果实以及花的实际应用案例和采种、存种等环节,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完成写实记录并保存好。

学段综合评价,采用“成长的足迹”档案来呈现。每学期学生将本学期所有的“写实记录评价”放入自己的成长档案袋中,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比如种植凤仙花,最终每位学生都要形成凤仙花种植观察记录册,针对整个研究过程形成体系,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激励评价,主要针对校园劳动来进行,以此端正学生们的劳动态度,宣传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把“劳动最美”植入学生的内心。

21天好习惯,评价分“低—中—高”阶段实施,低年级侧重自立能力评价,中年级侧重“帮他”评价,高年级侧重“集体互助、社会服务”评价。

劳动素养检测,主要在学生小学毕业前夕进行,针对“成长的足迹”六年的成长路程,进行劳动素养评价。

我们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付出得到认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并用榜样引领发展。

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师生及学校的发展。2015年2月,“走进开心农场——花生种植”课程获滨州市一等奖;2016年6月,季爱红校长主持的滨州市教学研究室课题“小学课程资源和实践基地的优化与整合实验研究”结题;2021年3月,“走进开心农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校本课程;2021年3月,我校被评为滨州市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黛溪小学努力挖掘蕴含在各领域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学生学会劳动、学会感恩、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从而成为“乐学、勤奋、自主、创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黛溪少年。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乘风破浪,在课程改革的路上遍寻最美的风景。

猜你喜欢
凤仙花劳动评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丰收的滋味
热爱劳动
美丽的凤仙花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