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高品质发展中文化赋能的路径

2021-11-30 11:19沈亚萍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

沈亚萍

摘 要 一所年轻的学校要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文化孕育的过程是达成共识凝聚人心的过程,文化理解的过程是获取滋养凝聚合力的过程,文化落地的过程是行之不懈助推发展的过程。文化赋能,才能实现学校的高品质发展。

关键词 文化赋能 高品质发展 学校文化

香槟湖小学于2014年8月创办,最初6年为新北区和天宁区跨区合作办学模式,作为二实小教育集团成员校,學校的办学理念、文化及课程设置均与二实小一脉相承。如今走向独立办学轨道,需要形成自己独立的文化表达。如何尽快凝聚人心、立足区域、高品质发展,是管理团队必须直面的挑战。

一、在文化孕育的过程中凝心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也是师生精气神的体现,它具有强大的聚合性,能聚合全体师生的心力,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为提炼学校文化,整体架构学校文化体系,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全校师生自2020年9月踏上了学校文化体系的架构之路。

1.寻根溯源

学校一方面考虑文化的适校性,充分挖掘学校原有的文化基础与内涵,从新基础教育“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理念出发,深入思考生命自觉的教育哲学内涵。另一方面考虑文化的适地性,充分挖掘学校周边资源,我校置身香槟湖社区,社区内有一条人工湖——香槟湖,以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为原点,寻找“湖”的启示,解读“水”的意蕴。

2.上下联动

基于对学校文化是师生员工共同的精神皈依这一认识,学校管理团队带领全体师生和家长代表对学校文化展开了大讨论。讨论主题从“寻找心中的那片湖”到争做“香槟湖上的追梦人”,论证的关键词从“自觉”到“觉行”再到“笃行”。学校每一位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家长代表都积极参与,他们绘制一张张思维导图、提炼一句句话语表达,上下联动、多番研讨,这些过程既是碰撞交流的过程,也是全校师生、家长对学校发展方向和特色科学定位的过程,更是学校发展共同体达成共识、凝聚人心的过程。

3.借力智库

师生是学校的主人,对学校文化有决定性的话语权,但往往受到学识、眼界等的局限。因此,文化的提炼和表达需要借力,需要借助智慧的大脑来高位引领、高度提炼和高品质表达。我校先后邀请省市区多名专家来校指导论证,包括科研院校教授、各杂志社主编、教科院研训人员、教育行政部门专业人员、兄弟学校校长。坚守学校特质,坚持博采众长,最终,学校架构出具有香槟特质的“笃行”文化体系,也让全体师生有了共同的思想体系,形成了学校办学的价值认同。

二、在文化内涵的滋养中聚力

学校文化是师生的精神内核,它必须像空气弥散在校园里,让置身其中的人随时呼吸,滋养生命;也必须像血液,流淌在师生的血脉中,提供生长的养分。学校文化不仅仅是写在纸上、刻在墙上,它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深入师生的心田,成为他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凝聚起学校发展的合力。

1.解读内涵

我们整体架构了“笃行”文化体系,本着“知行合一”的教育哲学,确立“人人想行,个个能行”的办学理念,秉承“行,一定行”的校训,努力培养“志存高远,行之不懈”的师生,致力于办一所“以行动品质见长的现代学校”。教师循循善诱,学生跃跃欲试,校园欣欣向荣。这是一种蓬勃向上的教育生态,这种美好的、充满活力的状态应该由全体师生共同描绘和创造。因此,我们做好了文化的内涵解读工作,从王阳明的《心学》出发,解读“知行合一”的三个层次:觉醒、寻找、笃行。利用班队课,师生在一起讨论理解理念、校训、培养目标中的“行”的内涵,理解具体的要求。

2.全员培训

我们开展了各类培训,让文化入耳入心,在每个人的心田扎根。教师层面,校长进行“笃行”文化体系的讲解,各年级组围绕学校文化进行主题学习,党团员教师聚焦“笃行”进行师德演讲,班主任立足“笃行”讲述教育故事,学科组着眼“笃学”谈课堂转型。学生层面,大队部通过国旗下讲话解读学校文化,各班级通过班队课等研讨“笃行”文化,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学校文化,德育处通过学校标识系统的征集让学生外显学校文化。家长层面,通过公众号发布、家委会主任会议、家长开放活动、参与仪式教育等渠道,让家长对学校文化从了解走向熟悉。

3.主动宣传

加大学校公众号对文化的宣传力度,既有专门对“笃行”文化的宣传,又以“笃行致远”为目标,对学校宣传报道进行整体策划。在各类总结、各项目申报文本、各项督查迎检、各次活动承办中,均以学校文化统领,体现文化立校的思想。利用好区域的文化展评契机,我校所在的新北区每年对学校文化特色有考评,有具体的指标,也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其中,两年一次的公开展评活动是每个学校文化特色亮相接受检阅的时刻。这是文化广为人知的过程,也是学校文化收集意见建议的良机,更是文化建设品质的体检。

三、在文化落地的日常中笃行

文化是一种精神,一面旗帜,学校不仅要以文化的力量感染人、激励人,更要在每个人的心田播下行动的种子,做行动的促进者,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让文化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开出花来、结出果来,真正实现办学的高品质。

1.课改带动

课程是学校办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成长的跑道。学校的改革需要依托课程改革,立足课堂转型。在“笃行”文化关照下,学校完善了对课程的整体架构,适度调整课程的实施。比如用“混融”理念探索国家课程的高质量实施,调整体育、艺术、科创等校本课程内容,着力劳动教育课程,探索主题综合课程。丰富的课程给孩子们充分地选择、充足的滋养;混融理念下的课堂让学生打破学科界限,让学习真正发生。学生的主动学习、多元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得以培养;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水平也得到提高。

2.项目引领

文化的落地需要载体,项目就是最好的抓手。党支部申报了《湖之帆》市级党建文化品牌,用党建带动师德师风建设,号召全体教师志存高远,扬理想之帆;立身行己,扬奋进之帆;敏行达人,扬创新之帆。学校申报了市级教学改革前瞻性项目《面向未来:混融式学习的构建与实施》,市级教育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混融理念下的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勾画出学校教学改革的蓝图,引领着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也助推着学校探索未来学习的密码。学校还申报了市级品格提升工程《香槟劳动社区:涵育学生“笃行”品格》,劳动树德、劳动增智、劳动强体、劳动育美,劳动教育的创新带动了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学校还申报了创客课程基地、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和各级各类课题。

3.节点推动

学校的发展需要节点事件推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在大事面前或在共同的任务面前,更能凝心聚力。为此,学校主动承办市区级各类活动,积极举办各种开放活动,并且积极争取常州市新优质学校的创建机会,这是对学校多年办学质量的全方位检验。我们对全体教师进行创建动员,解读创建标准,收集创建建议;对行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进行精准的业务培训;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明确创建的意义;从重大项目的申报到师生行规的精细化,从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到内涵的积淀,全体师生员工甚至家长都卷入其中,行之不懈。节点事件的准备,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提升了办学的品质,彰显出“创建不是目的,发展才是根本”的价值追求。

文化赋能,凝聚起学校发展的正能量,增强了师生团队的战斗力。学校全体师生从“我愿意”到“我能行”再到“我享受”,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实成长之路,焕发生命的精彩,也创造着学校的未来!

[责任编辑:郭振玲]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提升学校文化氛围
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坚持创新,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可持续发展
知行合一 文化化人
学校专业发展的文化视角
组织效能视野中的学校文化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