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以静育德

2021-11-30 23:20张梼
艺术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专心

摘要:学生规范行为的养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环节。专心听讲是《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勤学守纪的重要标准。《朱子读书法》作为影响最大的传统读书法,其以静育德的理念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具有德育意义。以静育德在内涵上涉及固守本心、静坐两个层面。以古鉴今,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开设经典诵读早课与静坐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专心听讲行为规范的养成。这不但有益于学校开展高质量课堂教学,而且有益于学生品性修养的养成。

关键词:以静育德;专心;固守本心;静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7-0-03

《周易正义·乾》曰:“君子进德修业。”[1]《论语·述而》论:“德之不修……是吾忧也。”[2]先秦时代,德便是修身为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德者,行之德也,此种重要的品质在当时便有了内外之分。《周礼注疏·地官·师氏》云:“以三德教国子。”郑玄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3]这里指人内心怀有品德,进而外化于言行举止之中。

时至当代,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中国教育改造》一书中提出:“近世所倡的自动主义有三部分: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德育注重自治。”[4]这里首次使用德育这一概念。至此,德这一修身为人之品质成了中国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7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随后又编印《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其中在第八章第四节中专门将德育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中的执行作了规定和说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行为的规范化是学校管理育人在德育方面的根本体现。

《朱子读书法》作为影响最大的传统读书法,其对读书以修德之方法讲得十分透彻。其开篇便言:“然圣人教人,须要读这书时,盖为自家虽有这道理,须是经历过,方得。”[5]这里从内心的品德上讲,人生道理是人本性所具备的;从外在德行上讲,需要将这些道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根据笔者从教经验,中等职业学校课堂纪律不甚理想,有时维持课堂秩序成了阻碍教师按教学计划教学的一大障碍,其中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如何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促进学生养成规范的课堂行为,进而促进学生的德行发展?这是笔者一直试图解决的问题。立足文化复兴的时代潮流,基于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堂行为之责任,笔者借助《朱子读书法》的德育智慧,从引导学生心理、规范学生行为出发,以期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心听讲行为规范的养成提供对策。

1 专心听讲之意涵

上课专心听讲作为勤学守纪的要求之一被我国教育部写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指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行为规范。此种行为是学生在课堂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本条件之一,其涉及多个层面的行为指向。第一,专心听讲之专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状态,作为一个定字修饰心。第二,专心听讲之听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基本行为,通过耳发出。如果把专心作为状字,那么听就作为一个动字被其修饰,且专心是听的前提条件。第三,讲是教师授课的一个基本行为。基于这三个方面的解读可知,就学生在课堂听讲而言,欲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关键就是做到专心。

何谓专心?《周易正义·系辞上》云:“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王弼注:“专,专一也。”[1]这里以一释专。《说文解字》云:“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6]此处将一与天地相对言之,天与地是两个不同的对象,也可以抽象地用二进行概括性表征。由此在意义层面上,亦可抽象概括成一分出为二。二指代分的内涵,即指通常所言一分为二。反之,可进一步理解为一指代与分相对的合,其具体指某事物与另一事物合二为一。《孟子·告子上》云:“心之官则思。”心指一种思维器官[7]。

综上所述,专心指作为一种思维器官的心要与所思的对象合二为一。《朱子读书法》有言:“须是存心与读书一事,方得。”[8]如果以笔者所讲专心听讲而言,那么此处合二为一指学生在课堂听老师所讲内容要与其所思达成一致。

2 《朱子读书法》对专心之义理阐释

《朱子读书法》选自《朱子语类》,分上下两篇。元代程端礼在其《五种遗规》中将《朱子读书法》之义理概括为六个方面,分别是循序渐进、熟读静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前两个方面归纳了《朱子读书法》上篇之要旨,后四个方面则归纳了《朱子读书法》下篇之要旨。根据《朱子读书法》之文理,虚心涵泳是对“人之为学故是欲得之于心”至“以书观书,以物观物,不可先立己见”[8]的总结。

从文义观之,《朱子读书法》此段文字集中讲读书之心,其涉及专心、虚心两个层面。前者自“人之为学”至“更无别法”,后者自“学者读书,需要敛身正坐”至“以书观书,以物观物,不可先立己见”。书中讲“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句逐字,各有着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日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8],讲的是需要把心专用于读书这一件事情上,具体指不但在读书时要逐句逐字循序渐进,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随时随地思索书中所讲的道理,不得产生纷扰杂乱之二心。

这里讲的专心指要将其心与读书这件事合二为一。如果以专心读书而言,那么此处合二为一指读者之心不但要与书中所讲道理达成一致,而且要与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达成一致。由此可见,此书讲专心的意涵与笔者的理解一致。

3 以静育德——《朱子读书法》对专心之习惯养成的阐释

以静育德指通过静这种心境和情境来培养自身德性。与读圣贤之书言之,《朱子读书法》云:“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故学者且于静处收拾教意思在里,然后虚心去看。”静在这里是一个核心概念,此处涉及专静纯一和静处两种读书情境。前者之静指的是内心的精神专一,即是专心,后者指读书时,读者外在行为和所处环境的安静状态。书中讲读书时必须要专心而读,其云:“圣人言语本自分晓,只略略加意,自见得。若是专心,岂有不见!”[8]通过专心,圣人所讲道理自然明白。可是如何做到专心?

第一,固守本心。《朱子语类·读书法上》云:“读书已是第二义。盖人生道理合下完具,所以要读书者,盖是未曾经历见许多。……而今读书,只是要见得许多道理。及理会得了,又皆是自家合下元有底,不是外面旋添得来。”[5]大意是人生道理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之所以要读书是因为经历不足。此处不仅讲及读书的原因,同时也描述了本心的意涵,即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随后便涉及固守本心,其云:“本心陷溺之久,义理浸灌未透,且宜读书穷理。常不间断,则物欲之心自不能胜,而本心之义理自安且固矣。”[8]读书能洗涤物欲之心而固守本心。此处本心相对于物欲之心而言,指人的纯净天性与生俱来。

《朱子读书法》又云:“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凡平日所讲贯穷究者,不知逐日常见得在心目间否。……人常读书,庶几可以管摄此心,使之长存。”[8]由此观之,读书便要将其中道理日常放于心上。这是通过读书而固守本心的方法。读书就是通过书中道理启迪心智,明心见性,进而不被物欲纷扰,使之坚守与生俱来的纯净天性。就读书而言,这是从人的内在心性上说固守本心的方法,那么人于外在表现上应该如何做才能固守本心呢?

第二,静坐以收放心。静坐指平静地端坐[9],收指收敛,放心指放纵之心,指通过平静端坐收敛放纵之心。《朱子读书法》云:“今人看文字……故学者且于静处收拾教意思在里,然后虚心去看……昔陈烈先生苦无记性……闭门静坐,不读书百余日,以收放心,却去读书,遂一览无遗。”[8]文意表示,静坐在古人读书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状态。静坐之静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指内心的平静,二指端坐的外在状态要平静,且二者相辅相成。通过内心的平静能够获得静坐的外在表现,反之通过静坐能够达到心静的内在境界。此便是通过读书的外在状态做到固守本心的方法。

《朱子读书法》讲读圣贤之书以修德,指出读者在读书时应具备的条件:一是安静的外在环境;二是静坐;三是心静的内在状态。这三个条件由外而内,层层推进,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4 专心听讲行为规范养成之对策

行为与道德紧密联系,每一种行为都由潜在的道德价值判断推动。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课程育人是学校德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进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首要途径。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养成也是德育在课程育人方面的直观反映。基于《朱子读书法》以静育德的内涵,笔者对学生课堂专心听讲行为规范的养成提供对策。此处所讲的对策指笔者受《朱子读书法》对专心之义理阐释和习惯养成方法的启发,以其为它山之石,为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提供解决对策。上课专心听讲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一,其是中小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养成专心的习惯对学生品格的形成、人文素养的培养、道德情操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根據《朱子读书法》,笔者为课堂教学中学生专心听讲行为规范的养成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根据《朱子读书法》对固守本心的义理阐释,以学校实际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时安排为依据,计划早课诵读圣贤之书,且仅读一部。此处圣贤之书指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包括《易》《书》《诗》《周礼》《仪礼》等),如学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安排学生整个学段的早读课程皆诵读《论语》。刚开始诵读时,学生不必理解《论语》文字的含义,仅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心性。随着诵读的时间渐长,学校可安排有关《论语》解读方面的课程,让同学们逐字逐句地了解文章的义理。课程开设时间可以为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者数个学年,皆取决于学校自身情况。以此在学校中营造一种学习《论语》的文化氛围,在此种氛围下,学生能够通过《论语》所讲的道理检视自身言行。

第二,根据《朱子读书法》对静坐的义理阐释,以学校教育条件为基础,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安排静坐课程,每周可设置三至四节静坐晚课,课时可以设置为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5分钟,根据学生情况可适当延时或缩时。课程可以设置为一个学段或者数个学年。静坐即平静地端坐,应注意不可言语、不可嬉笑、不可动作、不可左顾右盼、不可侧目而视、不可目光呆滞。学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校园静坐比赛,通过校园静坐文化活动,规训学生不良心理和课堂行为,进而使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同时养成静思的习惯。

《朱子读书法》以静育德有益于当下的德育,对规范学生课堂行为,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具有重要作用。以上对策,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课堂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能够规训其心性,锤炼其品格,助推其提升人文素养,培养良好道德情操。

5 结语

笔者对专心听讲行为规范养成的详细论述旨在为当下课堂教学和德育提供一个传统视角,这个视角是值得借鉴的。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微博、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不断出现,其提供的信息量大,且强调快速浏览,对学生思维的良好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学校应对如何引导学生行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专心听讲的义理指向,同时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指向。

参考文献:

[1] 周易正义[M].[魏]王弼,注.[唐]孔颖达,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5,273.

[2] 论语注疏[M].[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4.

[3] 周礼注疏[M].[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48.

[4] 陶行知,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所.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8.

[5][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十)[M].北京:中华书局,1986:161.

[6][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7.

[7] 孟子注疏[M].[汉]赵歧,注.[宋]孙奭,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14.

[8][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6:176-181.

[9]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八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394.

作者简介:张梼(1991—),男,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与文献研究、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专心
哲理漫画
画与理
专心练习
专心的神奇力量
中浪科技 农业物联网
——专业、专心、专注
废寝忘食
读《专心让我更出色》有感
巴西一司机不专心致公交车与火车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