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背景和时代价值

2021-11-30 06:13刘素芳
学理论·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时代背景

刘素芳

摘 要: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把握国际国内大势,立足我国国情、党情,深刻总结党依法治国的经验,顺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品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时代背景;实践基础;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11-0010-03

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党中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远,贯通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理论和实际,其形成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深厚的实践基础,是回应时代之变的中国之治和应对全球治理变革的中国方案,对法治中国和全球治理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1]。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高度,科学分析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对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诸多创新理论,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

(一)世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的最大世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使中国经济总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二,摆脱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相反,以美英等为代表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外深陷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等国的战争泥潭,国内种族危机导致的矛盾与冲突不断,经济增长乏力,综合国力在世界的占比日渐衰退,新冠疫情加速了“东升西降”的国际格局形成。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逆经济全球化、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正被他们自身不断颠覆,在不稳定不确定以及不断出现的灾难影响下,全球治理变革方兴未艾。当西方的法治出现梗阻时,中国法治发展成果为世界带来了新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中国所处国际地位的历史性变化,以及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展示的中国之治的力量与制度优势,使中国不断走向全球治理的中心。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全球治理大变革需要,必将对全球治理体系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

(二)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3]。我国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具体地体现为“一个变”和“两个没有变”。“一个变”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两个没有变”是指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正在发生改变,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需求不断发展进步,不仅在物质文化生活上有更多更好的追求,而且对民主权利、法治保障、公平正义、环境安全、发展质量、优越生态等也在逐渐形成更多更高的期许。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决定了党要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度之治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核心。法治以其规范性、稳定性、普适性等特点所决定,成为制度之治的重要依托。法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国家政治文明的标尺,人类文明发展必然呼唤法治进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2]

(三)党情: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与危险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立党至今已是百年大党,从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现在已执政70多年,据中组部统计,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 514.8万名,基层组织486.4万,是当今世界党员人数最多、党组织覆盖面最广的执政党[4]。但是党员人数的增多不等于党的执政能力自然增强,党员党龄增加也不等于党性自然增加,不管党、不抓党,必然会导致党的事业受阻,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苏联共产党有20万党员时能建国,有200万党员时能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有2 000万党员时却亡党亡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找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党长期执政面临的“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所面临的“四大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因此,在党员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党意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集中力量办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件大事,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等新的“大考”。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将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一体化建设,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等重要战略举措,使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制度保障下落到实处。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不仅是对时代发展的现实回应,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总结,根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阶段的法治探索与实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法治初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便有了如何运用法律巩固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权益等的法制实践。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法制成果有1931年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马锡五审判方式”司法审判方式以及1947年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了体现劳苦大众主体地位的宪法大纲的任务、苏维埃政权的国体和政体、工农劳苦大众应有的各项权利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现工农劳苦大众愿望和根本利益的国家根本法。“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司法领域的鲜活运用,实践中形成的民事诉讼许多具体原则和做法被人民群众广为接受,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事诉讼的立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这一时期的法制建设为中国共产党依法巩固和发展革命政权、保护人民权益积累了丰富经验。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法治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指新中国成立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新中国成立以后,迫切需要运用法制保障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权和土地改革的成果。这段时期,先后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性宪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4年《宪法》以及国家机构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为形成以宪法为统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966—1976年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这为改革开放以后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了教训。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法治的恢复前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针的指导下,这一时期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目标。这一时期最大的法制建设成就是制定并颁布了1982年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写进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等重要内容。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念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重大转变。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基本方略写入宪法,从党的政治主张转变为国家意志。2002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战略目标与任务要求,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基本要求,以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根本任务。通过持续不断的深入推进与接力建设,法律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到2011年3月10日,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重要目标。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法治的蓬勃发展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任务,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础。在此基础上,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目标。2018年3月,党的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以更好地统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十个坚持”,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产生的重要理论来源。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确认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方面的显著优势之一。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远景目标。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概括出的“十一个坚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办、国办出台“一规划两纲要”,即《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中办、国办)、《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中办、国办)、《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中办),以及《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中办、国办)等政策性文件,以法治政府建设为主体工程,一体推进法治中国、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成熟与蓬勃发展。在此期间,汇集了習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的重大文献,即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习近平同志著的《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以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等重要理论论著公开出版,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与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是对党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概括与升华,并在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得到检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经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中华民族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以后,正在昂首迈向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实践证明,民族命运与法治发展密切相关,法治兴盛则国家昌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需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法治强国必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时代背景、厚重的历史底蕴,注重吸收借鉴中外优秀法律文化和法治成果,是全党和习近平同志在法治建设中形成的经验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对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握运用的创新性法治成果,是回应时代之变,以问题为导向给出的法治“答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品格。

(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并且能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运用的思想,才是科学的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革命实践与法治理论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首次飞跃,即毛泽东关于宪法法律的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建设中,党依据马克思主义法治的基本原理,总结法治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不断强化民主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于当前基本国情,在强化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高度重视宪法法律的权威与实施,辩证处理法治与改革、安全与发展、法治与德治等诸多方面有重大理论创新,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跃上新台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升级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飞跃。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于“八个明确”战略目标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完备、科学严密,与“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紧密关联,贯穿于建设伟大事业的各领域各方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法治领域的重要理论成果,成为其“法治篇”,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思想体系和基础支撑的关系。我国要走的法治道路、坚持的法治理论、建设的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5]。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延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法治体系、法治国家等建设目标。习近平法治思想集中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么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命题,是新时代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系统考虑、统筹推进,短短几年时间便取得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成功实践和历史性成就。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治协商制度等人民当家做主的法律制度,加强重点领域立法规范法律体系、提高法治实施效益等等,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不断增强[6]。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有力推动了中国治理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1-11-20.

[2]习近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J].求是,2020(22).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4]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伟大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N].人民日报,2021-07-01.

[5]杨学博,步超.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四个理论特色[J].人民论坛,2021(4).

[6]张真理.从理论与实践维度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N].光明日報,2020-11-18.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时代背景
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新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生态时代背景下我国绿色农产品转型升级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华丽追梦者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