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民幸福思想及现实意义

2021-11-30 06:13孙悦
学理论·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孙悦

摘 要:为全人类谋求解放、实现人民幸福是《共产党宣言》所表达的重要思想,具体到我国的实践历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时刻秉承的初心。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当中提出了诸多关于实现人民幸福的经典论断,这些经典论断为深刻理解人民幸福思想的本质内涵、生成逻辑提供了文本依据和学理支撑,也为站在新时代发展阶段的我们继续坚守党的初心提供了现实指导。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人民幸福;本质内涵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11-0022-03

《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其内涵丰富、要义深邃、影响深远,是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巨著,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是我们今天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依据。列宁曾评价:“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1]416

一、人民幸福思想的本质内涵

1.关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信念。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当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422这就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以睿智的眼光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指明了未来社会关于人类的发展走向,即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思想要义并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致力于指导无产阶级真正去实践,实现“普遍的人”的真正解放。毋庸置疑,在理论层面,关于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民大众内在的渴望,它对当时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无产阶级起到了美好前景激励的作用,使无产阶级清楚认识到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自身将获得的现实幸福和全面发展,形成了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憧憬和深切期盼,并成为他们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在实践层面,实现从“必然”到“自由”的飞跃是一个十分漫长且充满艰辛的历史过程。无产阶级只有坚定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信念,才能在迷茫和挫折当中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才能在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越挫越勇,从而发挥出理想信念所激发的精神鼓舞和力量凝聚的作用,为真正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全人类的解放凝心聚力。

2.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意志。无产阶级是伴随着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共产党宣言》曾指出:“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2]407即可以理解为无产阶级是伴随着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产生发展的。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之下,资本家雇佣无产阶级为其生产、劳动,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剩余劳动时间或增加劳动强度的形式尽可能多地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即使工人辛勤劳动也只能换来微薄的薪水勉强维持自己的生存。在这种社会条件之下,无产阶级根本没有任何自由可言,劳动也不是真正的劳动,无产阶级沦为资本主义大生产的附庸。“现实”是“思想”的基础并决定着“思想”,“思想”对于“现实”起着指导性和引领性的作用。无产阶级面对着自己的悲惨处境,现实激发了其想要摆脱压迫,争取独立、自由的人格与幸福生活的深层渴望,形成了革命的斗争意志。无产阶级所具有的这种关于争取自由的斗争意志不仅仅只是为了谋求单个人、单个阶级的解放,而是包含全人类的解放。他们内在渴望摆脱阶级压迫,实现独立、自由以及人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无产阶级所具有的这种斗争意志也就内在地揭示了关于人民幸福思想的深层现实根源和内在逻辑旨归。

3.关于阶级斗争当中所彰显的物质力量。“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400《共产党宣言》的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阶级对立与斗争是阶级社会所具有的显著特点。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形成了两大对立阶级,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马克思认为,“物质力量只能被物质力量摧毁”[3]11。如果仅仅将实现人民幸福停留在理论的自信和未来美好的期待上,那么实现人民幸福、全人类解放只能是语句上思辨的循环,既不可能打破旧世界的限制,也更不可能创造新的世界。要想真正获得人民幸福,需要通过革命、暴力来取得。面对资产阶级的剥削与压迫,无产阶级的反抗和斗争从未停止。无产阶级在阶级斗争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最初是单个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做斗争”[2]408。无产阶级在现实的阶级斗争当中逐步成长壮大,开始组织成为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将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然后利用自己的政治权利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通过这种努力以达到消灭资产阶级,消灭这种阶级压迫形式的目的。也正是无产阶级在阶级斗争、革命当中所彰显的物质力量,这种可以感触到的物质事实不断巩固实现人民幸福的思想,才能真正使为人类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观念成为共识。

二、人民幸福思想的生成逻辑

1.私有制经济的根本束缚。马克思曾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2]414但是,“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2]414。所有制的问题也就是在这个国家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纵观人类社会形态的变迁,在阶级社会当中,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占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作为经济基础而存在。而共产党人所要消灭的私有制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关于原因,马克思也在《共产党宣言》当中这样解释道:“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2]414通过马克思的表述,我们可以理解到资本主义私有制所起到的束缚作用。一方面,私有制经济将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就容易形成阶级,有阶级的存在就会有对立、压迫和反抗,在资本主义社会就具体化为资产阶级作为剥削阶级,不断压榨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在现实处境中希望能够获得解放,获得真正的幸福。另一方面,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当中关于世界发展总体趋势的表述,我们可以清楚認识到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基本矛盾及其弊端,具体表现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将生产资料集中于少数的资本家手中,这就造成了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冲突,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出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现代化的大生产已经超出资产阶级可控的范围,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冲突也超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能承受的范围。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既反映了私有制经济的根本束缚,也表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最终命运,从侧面突显了广大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希望获得真正幸福的内在诉求。

2.阶级对立反映的现实需求。马克思曾指出:“至今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而这种对立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2]420即从奴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阶级之间的对立与斗争是不同社会形态所存在的显著特点,马克思重点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阶级对立与斗争进行批判。无产阶级作为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马克思认为他们的社会地位被贬低为与机器同等的位置,他们“作为单纯的劳动人的抽象存在”[4]106,他们“有一切方面的需要,而没有客观条件来作为劳动能力实现自己”[5]104。也正是由于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在大工业生产中锻造的先进性,进一步激发了其渴望获得解放的心理,决定了其要“消灭集中表现在它本身处境中的现代社会的一切违反人性的生活条件”[6]45,以此获得真正的人民幸福。马克思也正是以其睿智的目光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以理论的指导和宣传教育帮助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学会运用“批判的武器”,使他们“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7]5,在这个基础之上,帮助无产阶级摆脱这种现实处境,将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人民幸福作为整个无产阶级的奋斗旨趣和终身追求。

3.共产主义社会的未来指引。马克思曾指出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其具有的显著特征便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每个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我们理想的社会形态,也是我们需要一步步努力才能达到的社会形态。在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之下,生产力能够真正摆脱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实现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现实的人”也能从支配自己生产和生命活动的“异己力量”中普遍解放出来,重新找回“自由自觉的活动”[8]46,获得发展的手段;能够真正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社會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构建无疑给广大无产阶级指明了一条现实的出路,它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虚无缥缈的理论,它是通过无产阶级的接续努力确实可以达到的美好社会。从现实出发,马克思主义者勇敢地向无产阶级披露现世界的罪恶,勾勒出一幅在未来新世界里广大人民能够获得真正幸福的美好蓝图,促使无产阶级认识到现实中被奴役的悲惨处境及其作为未来新世界开创者的使命责任,激发其作为革命主体的斗争意志,努力使“积极建立新世界、真正实现人民幸福”的意识成为广大无产阶级的情感共识,脚踏实地地朝着未来的新世界迈进。

三、《共产党宣言》中人民幸福思想的现实意义

1.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核心。《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必须要担当起革命主体的责任,广大的无产阶级要团结组织成为无产阶级政党以此来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社会地位,最终实现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目的,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根据马克思的思想,中国成立了自己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制定了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关于共产党人所具有的特点,马克思曾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在于: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2]413根据马克思所表述的共产党人所具有的鲜明优点,在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9]自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就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摆在核心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所处发展阶段的变化,党的具体方针、政策可能会因时而变,但必须始终恪守为广大人民谋根本利益的价值标准。站在新时代的发展方位上,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核心,一方面,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层面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不动摇,在理论层面要随着时代发展和阶段变化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前瞻性,坚定全党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党要发挥自我革命的精神。党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大管党治党的力度,推动自我革命向纵深方向发展。通过党的自我革命来实现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目标,以便能够在面对国内外的风险挑战时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确保党的核心地位,完成其担负的历史使命。

2.以坚持贯彻“人民中心论”作为关键。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人民性,关于人民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唯物史观,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阐明的重要观点。《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411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本质就是其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注意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在革命运动当中的主体力量。根据马克思所表达的关于人民的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阶段就具体表现为要坚持贯彻“人民中心论”,这一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自从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人民性就应运而生,人民的重要性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这是《共产党宣言》当中关于“现实的人”的精神的当代表现,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哲学高度上准确表达出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利益代表。在新时代的发展阶段,坚持以“人民中心论”作为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牢记党的根基与血脉在于人民。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不竭力量之源,纵观历史上动乱兴替的规律,人民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第二,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国人民经历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跨越,在新时代的发展阶段,人民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高层次的特点,因此我们要努力使人民在共建共治共享当中获得更多幸福感。第三,要用更加完善的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因此,我们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建立完善的政治制度服务人民,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第四,要全面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能力。要坚持贯彻“人民中心论”,最根本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而在新时代所面对的“四大考验”“四大风险”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容忽视。

3.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根本。《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其中蕴含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我们党正是以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基础,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一条独属于我们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这条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是展现民族风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我们党站在新时代的发展阶段,面向未来,继续走好我们的中國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着重把握我们国家要达到的近期目标。首先,要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党要在坚持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生产力来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其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国家要通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等方式充分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朝着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最后,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连接着过去、现实和未来,这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最希望、最迫切实现的伟大梦想。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通往伟大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我们党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调动全社会的活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世界范围内彰显中国形象、展示中国面貌。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10]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7).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几点思考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共产党宣言》主要思想的当代解读
《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地方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性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