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学视角下电影音乐符号的情感表达
——以《芳华》为例

2021-12-01 06:50单文煊
声屏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何小萍穗子刘峰

□ 单文煊

电影《芳华》,如其影名一般美好,符合记忆中的美的印象。背景音乐是电影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电影中浪漫、冲突情节等的演变奠定了基调,全片充斥着青春年少的美好和时代的悲怆。音乐审美作为个人对于音乐的感官理解,在美学的基础上,为了在影片中彰显时代感,塑造特定时代的青春气息,冯小刚导演对情节、音乐进行有机融合,让全片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上升了一大层次,人们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乐曲本身所传达出的情感。在审美的观念上,音乐符号与人们情感相互碰撞,例如影片中加入的红色歌曲与影片情节互相联系,人们在观看情节并听到歌曲后,便会领略到影片和音乐符号所带来的感情。人们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真情实感,在音乐中逐步探索音乐符号所带给人们的情感变化,逐步挖掘音乐中感人的美。

美学中音乐符号论的探析

音乐符号作为音乐组成的重要一员,人们通过音乐符号才得以判断音乐的旋律,也正是有了音乐符号才可以让人们更直观地描绘音乐,同时为文化符号体系的发展提供了背后支撑。关于美学中的音乐符号论著名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勒尔认为:人类一切生产活动都是在符号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发展过程中运用符号进行描绘和生产。符号的产生是人们在长期生产活动中积累经验所形成的,音乐符号亦是如此,美学中的音乐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出人类的真情实感。美学中的音乐符号在发展过程中用来拉近音乐与人们之间的特殊交流,可以让人们得以用音乐符号表达出音乐所体现的真情实感,用音乐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电影中音乐符号与情感的关系

在电影中往往会用音乐符号表达此时人物内心的真正情感,一些隐晦的情感全都透过音乐符号浮现出来。在《芳华》中,导演选用了大量的红色歌曲作为音乐符号,例如《送别》《驼铃》等都被用作文工团演唱曲目等。每一首音乐符号的主题,情感都是非常丰富的,也是时代的经典,久经吟唱不衰。通过拉片单的方式,人们可以看到《芳华》中出现的歌曲在影片中的体现(如表一)。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符号能够让人们回忆起有关时代的背景,再加上丰富的电影画面,情节的呈现更加真实,大众审美观感体验更甚。

表一 《芳华》中出现的歌曲

音乐符号所承载的“伤”痕记忆

通过拉片单的形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音乐符号《愿亲人早日养好伤》分别在 19:07、43:04、49:45、01:43:27、01:53:27出现了五次。若是将出现这首曲子旋律之处的情节相联系起来可以发现,只有当何小萍、刘峰、萧穗子三人出现时,才会响起这首曲子的旋律,可见这三人未来命运的走向是由音乐符号进行揭示的。。

音乐符号第一次响起时,奠定了萧穗子、何小萍的“伤”。萧穗子、陈灿、郝淑雯三人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这也是电影中呈现的一大冲突。这段关系非常微妙地阐述了三人的青春悸动和不安,将青春时期的纯净、爱情阐述得淋漓尽致,叙事手法非常独到,只是作了模糊化处理。主题音乐第二次响起时,意味着林丁丁开始寻找军衣,影片开始讲述“照片事件”。伴随着音乐符号的再度响起,何小萍的“伤”也慢慢呈现。音乐符号第三次响起时,实际上起到了一种反衬的作用,在经历“照片事件”“内衣事件”之后,何小萍反而从受到的屈辱中得到了平静,这也是她逐渐自我治愈的开始。这是在女兵内部平静祥和状态下的涌动,曲调是悠扬的,何小萍的“伤”的呈现也逐渐达到顶峰。刘峰的出现对何小萍而言是温暖的。当音乐符号从他们口中唱出时,既是为刘峰摔倒的腰伤做铺垫,也是对林丁丁的告发刘峰时何小萍和刘峰的心“伤”埋下伏笔。音乐符号第四次响起,何小萍的精神病也逐渐开始治愈。何小萍已然无法识得刘峰,但面对着舞台上的《沂蒙颂》的舞蹈,何小萍精神方面的伤害得到了痊愈。可见,何小萍对舞蹈有着非一般的感情,刘峰对她帮助的爱也掺杂其中。但于刘峰而言,这只是一种关爱而非情爱。因此,《愿亲人早日养好伤》这首音乐符号实际上阐述了何小萍的整个芳华。影片主题音乐最后一次响起,文工团解散。刘峰失去了一只手,同时也失去了他的爱情,肉体和心灵上的创伤久久难以愈合。刘峰看着这些舞蹈道具和不复往日光鲜模样的舞台,他脑海中回荡的仍然是他始终坚守的价值观和他所忆起的这段芳华岁月。此时的刘峰尽管遭受了心灵和生理上的双重打击,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价值观,执意要帮助萧穗子修补地板。这是他一贯的作风,也是他始终的坚持。音乐符号旋律缓缓流动,也预示着刘峰告别青春年华逐渐在伤痛中自我疗愈,时代不断进步,刘峰也在歌唱着他的芳华。

音乐符号所体现的命运抉择

在电影配乐中,三位主人公的“芳华”岁月在五段电影音乐旋律的流淌中随之逝去,但也是他们三人踏上成长之路的开始。歌词所描述的是“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现实生活中却不断受伤。这样一种叙述方式实际上是存在讽刺意味的,代表着养好伤的美好祝愿始终难以达成。主人公所经历的伤痛在一次次音乐符号响起之后得到了呈现,主人公芳华岁月里的主体架构同样得到了呈现。《沂蒙颂》是文革后期以八大样板戏为创作基础推出的曲子,映射文革时代的终结。在这一时代环境下,文工团员在伤痛中不断成长,音乐符号《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的阐述相当讽刺。《芳华》的创作编导团队都是亲身经历过文革时代斗争的,因此这不仅是在忆影片中主人公的芳华岁月,也是他们在忆自己的芳华岁月。文革时代的阶级斗争观念根深蒂固,人们被主动划分等级,人性弱点全面暴露,个人集体、理想现实之间的冲突再难隐藏,每个人的芳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痛,这也是他们的成长之路。何小萍、刘峰、萧穗子这样的平凡人物,是无法躲过时代的洗涤的,甚至要遭受更强烈的打击。

导演编剧通过描绘何小萍青春芳华里所接受的或所反抗的,以此引起观众的共鸣,音乐符号便可在影片中更好地烘托人们对于命运的接受或是反抗,在众多观影者心中构建起了强烈的审美期待。在经历了长久的时间沉淀之后,回首往昔值得回味的仍然是那段青春岁月,处于当时时代背景下的人们对他们各自的青春岁月都具有深刻的缅怀之情,但最终青春是无悔的,尽管不完美,亦是沉甸甸的。芳华岁月里,青春懵懂的感情正在萌芽,他们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成长之路上势必磕磕碰碰,在经历各种伤痛之后主人公们皆收获了成长。岁月带给他们的虽然是逝去的青春、不复往昔的光阴,但苦乐哀愁的滋味皆尝过了,也付出了成长的代价。随着音乐的缓缓响起,何小萍最终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收获了平静;穗子几十年后再来回顾往昔,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当初这段岁月和身处其中的人物的心境;小萍和刘峰最终也互相扶持微笑面对生活。影片中主角的变化透过音乐符号便可以更好地领悟青春“芳华”的美,长大后经历了很多波折和风景,才发现自己面对困难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慌张,而是会从容地去面对它。

结语

在电影《芳华》中,用音乐符号烘托出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交流和矛盾,人与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冲突,社会环境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用音乐直击人们的内心,升华电影主题。黑格尔曾说:“悲剧发生于矛盾冲突。”而电影《芳华》便在矛盾和冲突中走向悲剧,由此带给人们对于社会环境和命运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影片中音乐符号不只是单纯的旋律,而是成为承载他们光阴和岁月的容器。何小萍、刘峰是剧中的主角,他们彼此都承受了伤痛,是影片主题线的核心。音乐符号的多次出现,为影片音乐叙事手法打下基础,环环相扣地还原了影片主旨,是影片与音乐符号成功结合运用的典范,也是我国文艺电影配乐的经典作品。

猜你喜欢
何小萍穗子刘峰
老人鱼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80后女处长被围猎:我以为他们是在追求我
History of World Smile Day
陌上
《泰坦尼克号(节选)》拓展阅读芳 华(节选)
——
芳华(节选)
刘峰:从“发明狂人”到“创业达人”
小穗子我的伢
老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