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纯粹的自己 以音乐见真我
——作曲家龚晓婷的音乐之旅

2021-12-01 02:13刘嘉琦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秦岭作曲家钢琴

文/刘嘉琦 吴 銎

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计划脱贫攻坚最为重要的一年,是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时刻,作为有着15年优良传统的陕西省音乐文化精品的“陕西新年音乐会”,由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委约全国著名作曲家和陕西作曲家群体,创作了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大型原创交响乐《丰收中国》,展现出百姓安居乐业,逐步走向小康之路的幸福场景,预示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的胜利。《丰收中国》由五个乐章组成,其中,由作曲家龚晓婷创作的第二乐章《诗意秦岭》是唯一以人文风情、自然风光为题材的交响音画作品,所描摹出的秦岭有巍峨雄浑、情韵悠长、气贯中原之势,让人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秦岭山脉壮丽的感人画卷。

一、诗意秦岭 音韵和谐

秦岭,一座享誉世界的伟大山脉,这里流淌出的河溪穿过漫漫岁月,养育了瑰丽耀眼的华夏文明,十三朝古都长安便是秦岭恩泽的完美体现。如何在十分钟内展现这一主题,这很考验作曲家的功力。龚晓婷首先从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上定位秦岭的独特性与意义,以多声部表现秦岭的辽阔纵深,运用多调的和声和多变的织体渲染出浓郁的抒情氛围。虽然乐章只有短短十分钟,作曲家却以高超的技法和丰富的表达将晨曦微露到夜幕降临的秦岭一日风光尽纳曲中,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1.听觉感受到视觉形象的传达

听《诗意秦岭》时,你很难找到听觉和视觉之中的界限,龚晓婷用灵动的音符描绘出的画面映入你的眼帘,让你产生出无限的遐想。由乐生情,由情生景,这体现了作曲家对音乐作品表现力的掌控,也是她对音乐美学思想精准把握的高度体现。《诗意秦岭》的音乐节奏变化多端,每一段情景的描写独立出现,但又与整部作品融为一体。

这首作品的引子由竖琴的波音在中音区奏出连续的五个和弦为动机,小提琴在高音区铺底,仿佛秦岭早晨万物苏醒、青烟屡屡。圆号以微弱的音色奏出了温暖的、富于感召性的动机,象春风吹出的暖流一样。随着弦乐的不断推进,云层中跃动着想要穿出的光芒。从短笛开始,木管组的先后奏出,表现出秦岭山中的万物生机勃勃,又开始一天崭新的生活(例1)。

例1.

2.意境烘托体现抽象与具象的平衡

音乐作品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常以抽象的特征为人们所熟知。这时,情绪氛围的渲染和烘托对作品的形象表达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种手段,很容易让听众通过外在的音响效果理解内在的音乐思想,准确的把握音乐风格。意境就此产生,画面随之而来。《诗意秦岭》从形象描摹、音乐风格、情感表达等方面很好地平衡了这些问题。

从音乐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龚晓婷用简洁凝练的音乐语汇阐释出每个主题的音乐形象,主题的结构形态、情感表达以及象征意义融会贯通。她以细腻的音色和丰富的和声,加之多声部的纵向空间架构来表现秦岭的一物一景。第一部分的主题动机由中提琴奏出,温暖且沉稳的形象初现,旋律的持续上扬预示着太阳缓缓升起,很快大地复苏,秦岭的全貌就要浮现在我们眼前。随后,小提琴与中提琴形成呼应,木管声部的加持,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山与林的对话,林与花的交织。这时,竖琴在此处伴以快速的弱奏上下起伏,来回流动,仿佛小溪流水一般在山林、花丛中蜿蜒穿过,情景交汇(例2)。

例2.

如果说刚刚是对秦岭远景的描写,那第二部分就是身临其境了。这部分以木管组为主,节奏收缩自如,张弛有度,时而悠扬,时而灵动。仿佛动物们在山林间打闹,在小溪边嬉戏(例3)。

例3.

当我们再次听到主题出现的时候,是以第一部分主题动机变化过来的,但形态基本仍保持原貌,尽管从其节奏、调性、音色等方面都有所扩展,但依然能听到其身影。这一部分从整体布局上花了很大的心思,横向织体延伸,纵向和声的紧张,犹如暴风雨过后阳光穿过云层,洒满陡峭的山林,河流势如破竹、一泻千里。这时,乐队以全奏呈现波澜壮阔的画面,音乐在纵横交错的浑厚音响中达到高潮。

3.音响的空间布局

《诗意秦岭》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全方位的秦岭,由远及近、由外至内,有静谧、有喧闹,有狂风暴雨、有阳光普照。木管组、铜管组、弦乐组以及打击乐,在相同的时间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音响效果,主旋律与伴奏织体,声部与声部之间的上下、前后等空间关系,构成这个规模宏大的多层次的音响结构,从而为听众对秦岭的多层次联想提供了丰富的音响依据。我们能听到秦岭的雄浑万里、淡雅悠长、灵动清新、波澜起伏,无疑都是作曲家精心设计出来的,这些集中体现了作曲家的独具匠心。整这部作品中,各声部之间纵向音色融合的自然得体、清澈明亮,丰满又具有控制力;动机的发展自然通畅,乐句、乐段的横向发展有对比、有交织、有呼应,巧妙地化零为整,逻辑结构缜密。

听完音乐,让人想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望终南山》:“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诗中的翠峰、日出、岩烟、山林与音乐相得益彰,真是一句一景,句句真切。龚晓婷用音乐的语言重新阐释了这首诗的思想和内涵——诗意秦岭,音韵和谐。

二、出身世家 音由心生

尽管早就听说过作曲家的大名,但是听完这部作品,使我们对她背后的故事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于是有了这次愉快的采访。龚晓婷出生于上海,从音乐之家耳濡目染长大的她自然而然走上了以音乐为伴的道路,对她学习音乐影响最深的正是她的父亲——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教育家龚耀年先生。尽管如此,她并不认为自己学习钢琴、作曲时比别人轻松,惟有执着与勤奋才能牢牢打下坚实的基础。龚晓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作曲并先后免试升入作曲系本科及研究生班学习,曾师承杜鸣心、徐振民、于苏贤、杨儒怀等著名教授,以优异成绩毕业并成为当年唯一留在作曲系任教的优秀学生。

在作曲上,龚晓婷很早就展现出她的音乐才华。学生时期,她就已经创作出了一批具有个人色彩的成熟作品。钢琴套曲《淡彩五帧》创作于1989年,是她早期钢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当时,中国作曲家借鉴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人文意境和传统文化底蕴的钢琴作品,《淡彩五帧》即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龚晓婷希望通过钢琴的斑斓色彩呈现中国山水母题“雪、潺、霞、烟、蹀”这五种元素及东西方交融的韵味。

龚晓婷在对钢琴“语法”的深刻理解下进行了有机的创作,她借鉴西方现代技法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同时对西方传统和声进行加音改造以融入“中国风格”。最终作品形式上呈现出钢琴语言的自然饱满,内容中则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无疑是一部精致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获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此后,龚晓婷在她的第二部钢琴作品集中进一步表达了她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古典文学的热爱。著名作曲家杜鸣心曾在《淡彩五帧》的题序中谈到“这与她酷爱文学且能感悟,涉及其间的精华不无关系,听众总是能从中品味出浓浓的文化感”。仔细品味,她在音乐中想展现的不仅仅是诗词歌赋的优美,更是对她自己诗乐审美思想的表述。她认为音乐与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就美而言,文学与音乐带给她殊途同归的感触。更进一步,她又写下钢琴套曲《即兴曲六首——望舒诗选》,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诗歌为题进行创作。作曲家有意运用十二音技术进行写作,意图将这种高度理性的作曲思维尝试于感性的表达中。尽管运用了与之前创作的钢琴曲完全不同的技术,但是仍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此曲在“帕拉天奴中国钢琴作品比赛”中获奖。此外,这一时期还有多首钢琴作品在各类比赛中获奖。龚晓婷认为,创作不应囿于某种模式,作曲技术应该是为音乐服务的。这些散发着浓郁文学气息的钢琴作品成为她具有标志意义的创作特征,更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将她的作品作为新时期中国作曲家创作新潮流的范例进行剖析,多位学者以她的钢琴曲作为学位论文研究。从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等文化深度交融的时代背景来看,龚晓婷创作初期就已然站在了相当的高度上。

龚晓婷26 岁时出版了自己第一张CD 专辑《圆与缘——龚晓婷作品精选》,其中的中乐六重奏《圆与缘》于1994年在美国第三届国际中国器乐作曲比赛中获“长风奖”。当时尚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想要出张个人CD 会面临不少的困难,甚至有人对她这一“超前”举动提出质疑:“你一个女孩还要出CD?”龚晓婷却没有畏难,写谱、录音、组织演奏……无论哪个环节遇到问题,她都来一点一点攻破,更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做好,最终以对作品和音响的精益求精获得中国最权威的唱片机构——中国唱片总公司顺利出版发行。

她的动力来自哪里,或许她在《圆与缘》的前言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她写道:“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始终这样认为……当我看到五颜六色的画面,恣意地飞扬在我飘来坠去的音符中,像精灵一样无处不在时,那份欣慰和快感溢于言表。生活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缺憾,我总希望能把这种对完美的追求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当我一次次地被自己,也被自己音乐中的形象感动得泪流满面时,我想我是真正投入了,以我流水般透明的心。每一次创作在我而言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不只是为创作本身也为升华自己……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感情游历的过程,阅历更多的风景,就能充实更多的作品。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以自己的真诚拥有了这个过程,就等于拥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可见音乐于她已经由小时候的每日相伴交织为与灵魂共舞的所在。

《圆与缘》出版后,著名音乐学家汪毓和对龚晓婷的艺术创作给予了“新而不怪,美而不俗”的评价,这凝练的几字一经提出也获得了学界的广泛认同,也是她坚持至今的审美理念。龚晓婷认为其创作的“新”主要指植根于传统又超越传统,这体现在旋律、配器、和声织体等多个方面,同时也要兼顾作品的可听性,“不怪”即不能一味标新立异,孤芳自赏;“美而不俗”则是体悟人类共通的情感,不迎合不媚俗,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去谱写音符,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1998年,作为大陆青年作曲家代表的龚晓婷,受邀到台湾参加“国际华裔青年作曲家研讨会”;1999年2月,龚晓婷参与创作了《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作为最年轻委约作曲家的她引起全国广泛关注;1999年与 2000年的“东方纪元——中韩现代音乐节”中,她的钢琴套曲《即兴曲六首——望舒诗选》及室内乐《叶子和鱼》先后入选。2001年由她创作的铜管五重奏《金叠叠》在台湾举办的“世界征曲比赛”中获“室内乐”组大奖。

三、艺无止境 不懈追求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龚晓婷被破格晋升为中央音乐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2002年,她考取中国政府奖学金,作为访问学者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学习。在这所世界著名音乐学府的深造让她视野大开,也创作了很多新作品。这期间,她在巴黎成功举行了个人钢琴作品音乐会,这也是法国首次举行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音乐会。巴黎音乐学院教授祝贺到:“这些精致的作品在富有中国韵味的同时又巧妙地流露出法国式的浪漫,并娴熟地融合了西方技法,能倾听到作者诗化的内心世界。”

在大量创作钢琴作品的同时,龚晓婷也希望为钢琴音乐文化的研究传播作出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她从学生时代就很喜欢法国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是她的偶像,于是留法归来后,她将一本凝聚着汗水的《德彪西24 首钢琴前奏曲分析》献给了中国音乐界,这也是我国第一部译自法语的研究德彪西作品的专著。

2012年,一场独特的交响音乐会《半城春色——龚晓婷个人交响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之所以说它独特,因为这场音乐会产生了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多个“第一”:这是国内第一场由政府委约创作演出的整场个人多部交响乐作品音乐会;这是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首位女作曲家个人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为区域文化进行命题创作整场交响音乐会在国内尚属首次。不负众望,音乐会最终以作曲家高质量的作品和中国交响乐团高水准的演出获得各界热烈好评。修改后又作为优秀作品纳入中国交响乐团音乐季原创作品《龙声华韵》系列,于2014年在北京音乐厅再次上演。

龚晓婷以其中交响音画《悬浮的什刹海》为例分享了整个交响套曲的创作过程。为了写好这部交响音画,她多次来到什刹海,坐在湖边长椅上静心观察这里的草木建筑、不同时段来往的人群,这里既有“老北京”的韵味儿,又有时下网红的打卡地,只有身处其中真切感受才能写出鲜活饱满的什刹海。她对乐器的编配也十分精彩,用编钟在开始与结尾勾勒历史的维度,用铜管渲染古都的恢宏……首演后更是大胆又别出心裁地加入了京胡这件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乐器。京胡的声音很“跳”,但在作曲家的运用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好地描绘出怀旧的历史意境。通过她精心设计与巧妙安排,作品全面精准地展现出了一个自然与历史、古典与现代相契合的什刹海,令观众叫绝。这部作品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交响乐作品展演,并相继获得人民音乐金唱片《新时代中国交响作品原创精粹》、入选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全球推广出版物、2020年中国出版集团“优秀主题出版物”……多项荣誉的获得也印证了听众的喜爱。

龚晓婷还创作有各类型声乐及器乐作品,合作过众多的知名艺术家及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武汉爱乐乐团、陕西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等。作品多次参加北京现代音乐节、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等;多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等各种奖项并入选《中国音乐百年作品典藏》等。另有专著《西方早期复调技法研究》《熟悉中的惊奇——陈怡混合室内乐创作研究》《复调音乐基础》等,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作品上百首,很多作品被作为音乐学院教材使用。

龚晓婷是为数极少的在创作、教学、科研等多领域均颇有建树的作曲家。她不仅在创作上独树一帜、卓尔不群,作为中国高等音乐院校中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也硕果累累、屡获大奖:2006年获得第十届霍英东基金会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08年获北京市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者”(这是仅次于“长江学者”的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2019年12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评选结果,由龚晓婷主讲的《复调》课被评为“优质本科课程(重点)”,其本人获得“北京高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称号,这也是被评选出的北京市优质本科音乐专业课程中唯一一门重点课程。近日,龚晓婷的著作《复调音乐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又被评为2021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重点)”。两次评选,均作为不同项目中的唯一重点,足以证明其突出的教学水平!作曲教学中,龚晓婷的学生近年来在国内外比赛中屡屡获奖,她对这些教学成果只是淡淡地说:这都是本职工作。在她看来,教学与做人一样,最重要的信条就是真诚与仁爱。课上她是严谨、严格的老师,课下她是平等、真挚的朋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及满满的正能量也让她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爱戴。学生们常说“比妈妈还关心我”。疫情后回到校园复课,学生们首先带给她的是热情的拥抱,“老师,我终于见到您了,终于见到真人了”!

平时的龚晓婷忙碌异常,作为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她经常要去传经送宝;作为多本学术刊物的特约编委及多家学术机构的评审专家,需要时刻关注学界动态及学科发展……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她笑言,每天都像一列奔跑的火车,紧张而充实。

作曲、教学、研究……无论做任何事,龚晓婷都希望尽己所能做到最好,虽然艺无止境,但对音乐的不懈追求,正是她的初心之路。她说:“旋律最能表达人内心的情感,我希望大家喜欢我的音乐,因为音乐里有我想说的话,有我对人生的态度,我觉得这些就够了。”

猜你喜欢
秦岭作曲家钢琴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长大可当作曲家
贾平凹:从秦岭到秦岭
纸钢琴
钢琴
在秦岭
猫咪成长史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