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便秘用药规律分析

2021-12-01 11:18彭志坚
光明中医 2021年21期
关键词:叶氏医案芦荟

彭志坚

便秘又称便难、便闭、大便不通等,为临床常见症状,可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病证过程中。《临证指南医案》此书立论精要,用意精研,为医界所推崇,笔者归纳该书各卷、门医案中凡涉及便秘的医案86案,对方中155味中药的用药频次、功效、气味和归经进行统计,分析叶氏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临证指南医案》各卷、门医案中以便秘为主症或兼症的医案共86案。

1.2 研究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临证指南医案》中各卷、门医案中以便秘为主症或兼症,且以中医药辨证治疗为主的医案。排除标准:①有案例而无方药者;②有方名无药物可考者;③以中医外治法或针灸治疗为主者;④医案有明显错误或重复者;⑤经治疗便秘症状无明显改善者。

1.2.2 数据规范化①按照《中药学》[1]第五版教材和《中药大辞典》[2]内容,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如处方中“元参”则规范为玄参,“川连”规范为黄连;②若炮制方法不同而取其不同功效者则分列之,如“炙甘草”与“生甘草”等;③水(泉水、河水、秋露水等)不作药统计;④有些药物未列在处方中,但在制备或服法中提及,也视作该方组成,一并计入,如以汤送成药者,两者皆计,惟以蜜制丸者,蜜概不计;⑤因金汁(1次)、新绛(2次)前及两书均未收列,故未计入。

1.2.3 分析方法全书医案经排除后纳入86案,对中药的用药频次、功效、气味和归经进行统计,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功效的统计与分析在86案医案中,有关处方101方,选药155味,648药次,平均每方用药6味,方简药纯。前20味共计用277药次,占42.7%,趋势比较集中,见表1。运用统计学方法,将叶氏治疗便秘的155味中药中功效相近的中药归类,共分14类,具体功效和使用率见表2。叶天士治疗便秘使用最多的是补益药,共用药31味,139药次,占用药总数的21.5%,独冠于他药之首。其中当归(含当归尾)31次、甘草13次、人参11次、白芍11次。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润肠之效,是叶氏治疗便秘的首选药物。《本草纲目》曰:“当归,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胃肠筋骨皮肤”。其次是清热药,共用31味,129药次,占用药总数的19.9%,其中黄连19次、生地黄14次、知母10次。其次是理气药,共用16味,97药次,占用药总数的15.0%,其中川楝子14次、香附10次、青皮10次。其次为泻下药,共用9味,75药次,占用药总数的11.6%,大黄并未夺魁,可见叶氏不独用大黄。

表1 便秘的常用药物统计

表2 药物功效统计 (%)

2.2 药物气味的统计与分析四气、五味、归经是中药药性的主要内容,也是分析中医治病用药规律的重要依据。本文对《临证指南医案》便秘使用药物的气味、归经进行统计,具体内容与使用率见表3、表4。药物气味归经的统计分析显示,在药物四气的选择上以寒性药为最多,占用药总数的36.6%,寒能泻热,常用以治疗脏腑热结的实秘及热结气滞的气秘。其次为温性药,占用药总次数的35.3%。《济生方·大便门·秘结论治》指出:“平居之人,五脏之气,贵乎平顺,阴阳二气,贵乎不偏,然后精液流通。肠胃益润,则传送如经矣。摄养乖理,三焦气涩,运掉不行,于是乎奎结于肠胃之间,遂成五秘之患”。温为气药,能补虚,可以平顺“三焦气涩”,故叶天士治气虚便秘、冷秘或血虚便秘常以温药为主。药物在五味的选择上,以甘味药为多,占用药总数的35.6%,与温药相合,共奏甘温益气补虚之功;其次是苦味药,占用药总数的33.0%,苦能燥湿通降,又可泻火存阴,常用以治疗热秘和湿秘;其次是辛味药,占用药总数的25.1%,辛能发散,行气行血。均衡的使用温苦辛三味,体现了叶氏辛开苦降的用药特点,起到平调寒热、燮理阴阳、调畅气机的作用。《医学纲目》曰:“药有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咸、甘、淡之味,各有所能,不可不通也。凡同气之物,必有诸味,同味之物,必有诸气。若用其味,必明其气之可否,若用其气,必明其味之所宜”。药物的性味相合,使之用于临证各具其特异性。综合上述性、味的统计结果,进一步分析归纳,可以看出叶氏便秘治疗用药以苦寒、辛温、甘平为多。见表5。

表3 药性统计 (%)

表4 药味统计 (%)

表5 药物性味统计

2.3 药物归经的统计与分析在药物归经上,首选脾胃经的药物,占用药总数的29.6%;其次是肺大肠经的药物,占用药总数的20.6%。脾胃不足,便秘由生,脾胃虚则气机升降失常,气血津液化生无源,胃肠失于润滑,因而大便不通,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和上焦肺的肃降功能影响下焦大肠的传导作用。药物归经的统计具体内容与使用率见表6。

表6 药物归经统计 (%)

3 讨论

本文对《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便秘的155味药物的用药频次、功效及气味归经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叶氏便秘用药规律。结果显示,叶天士治疗便秘使用最多的是补益、清热、理气和泻下药物,分别占用药总数的21.5%、19.9%、15.0%和11.6%。按使用频次排列在前五位的药物分别是:当归(含归尾)、桃仁、黄连、半夏和柏子仁。在四气的选择上,以寒和温性的药物为多,分别占用药总数的36.3%和35.3%;在五味的选择上,以甘、苦和辛味的药物为多,分别占用药总数的35.6%、33.0%和25.1%;在性味上以苦寒、辛温、甘平为多。而在归经上则多选入脾胃经和肺大肠经的药物,分别占用药总数的29.6%及20.6%。

仅从便秘医案中便感叶氏师古而不泥古。如医案101方中用小温中丸就有6方,叶氏方取丹溪,理气为首,对气郁便秘,治从肝胃,气行便自通。《类证治裁·二便不通论治》曰:“有小肠气痹者,小温中丸”。丹溪小温中丸,功可疏肝理气、清热除湿,原用于治疗黄疸及积聚痞块之属于湿热蕴滞而病涉肝脾者。叶氏用于治疗便秘,亦收良效。药物统计前20味药中疏肝理气药占有一席之地,姚梅龄临床治疗便秘亦有相似经验,认为足厥阴肝经闭阻是导致大便不通的主要原因,用疏肝理气法治疗便秘能起很大作用[3]。亦如久病便秘,叶氏治重于血,法东垣通幽意,用药多于辛润(以当归等为主)之中加用温经通阳之品(如桂枝之属);或于理气活血(归尾、桃仁、香附等为主)中加化痰散结通降之品(如半夏之类)。此实为仲景桃核承气汤的灵活变用。更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久病体弱者,叶氏常制以丸膏,峻药缓用,似慢而快。

案中大黄与芦荟均有11药次,出现于10.9%的处方。历代医家对于热结便秘,多从仲景之法,方用承气辈之属,叶桂并不专用大黄,而常选芦荟,方用更衣丸(朱砂五钱研,芦荟七钱研,好酒和丸),占含芦荟处方的36.4%。笔者认为热结便秘,虽在大肠,但临床表现却常见脐腹两侧胀痛,肝经“抵小腹、挟胃、布胁肋”,证见肝经所过之处,此乃叶氏选芦荟之缘由。芦荟苦寒,归肝、大肠经,因其气味稍秽恶,功力主消不主补,诸苦寒药无出其右者,医家多畏,但倘若用量配伍适当恰妥,清热通腑确有良效。现代药理研究[4]亦提示芦荟蒽醌衍生物可以刺激大肠黏膜,促进黏液的分泌,起到泻下的作用。况且更衣丸以好酒和丸,酒性辛温,养脾扶肝,一者能除芦荟味苦气寒伤脾损胃之弊,二者味辛行气,调达肝气,有助通腑。

对于湿热便秘,治疗最为棘手,“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然则恐小便利而大便实,用苦寒通腑之剂快下难除黏腻湿邪,且又易损脾伤胃。对此,叶氏常采用宣通之法,治从肺肠,肺与大肠相表里,下病上取,宣肃有节则水道通调,则腑气能下,华按:“先生但升降上焦肺气,上窍开泄,下窍自通矣”。叶氏亦用此法祛风化湿,以栀子、淡豆豉、杏仁宣降肺气,枇杷叶清郁热降肺气,瓜蒌皮、紫菀、郁金化痰散结。值得一提的是历代袭用的肺痈专方叶氏用于治疗便秘,方药用“苇茎汤去瓜瓣加滑石、通草、西瓜翠衣”,湿去腑气自通,真令人叹服。熊磊等[5]有将之用于治疗小儿食积便秘的经验。

对于肝肾脾胃阴虚,液枯肠燥便秘,治当增液行舟无可厚非。但“肝风木横,胃土必衰”,病若及肝肾,只养胃阴恐难见良效,故多以白芍益阴柔肝,生地黄补养阴血,而肝肾精血本为同源,虽入肾经药仅有8.4%,但是临床时肾阴切不可忽视,对此,叶氏多以天冬等药滋补肝肾之阴,但天冬等略为厚腻,叶氏故配桂酒之辛温,枸杞子及麦冬炒用,使其滋腻之性减,以防甘寒腻胃滞隔,阻遏脾脏清阳升发之气。脾阴亦不可忽视,因为脾阴胃阴相互滋渗,胃阴少则脾阴化源不足,脾阴不足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致胃津匮乏,肠燥失濡而便秘。简而言之,阴虚便秘,治之肝肾,顾之脾胃,胃阴复则胃气得降,大便亦通。孟德霞等[6]临证认为老年习惯性便秘病位在大肠,虽属大肠传导失职,但内应五脏,与肺脾肾关系尤为密切,遂用补脾益肾滋阴宣肺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可靠持久。

此外,叶氏还非常重视温通胃阳,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阳不足,通降失司。叶氏以大半夏汤为温补胃阳的基本方,常加干姜、高良姜温中散寒(温热药249药次中入胃经的药物达110药次,占44.2%)。若肾阳虚者加附片、桂心,若阳不下行,上不得入,下不得出,上热下寒的,则加黄连上清郁热,干姜下温脾土,使阴得阳而升、阳得阴而降,深得仲景治疗寒热错杂证之精髓。其他如《类证治裁·二便不通论治》之论述:府阳不行,常用玉壶丹;阳虚风秘,常用半硫丸;阳窒阴凝,常用来复丹。李敏等[7]亦报道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以平和质、气虚质及阳虚质多见。

便秘之病机责之于阳明的通降失司。其因虽多,其治虽繁,但其目的都是为了恢复阳明的通降之职,气机通则下窍通。

猜你喜欢
叶氏医案芦荟
基于中医“五辨”思维探讨医案研读方法*
基于NLP的中医医案文本快速结构化方法
母亲的芦荟
A New Leaf Litter Toad of Leptobrachella Smith,1925 (Anura,Megophry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China with Supplementary Description of L.oshanensis
感悟生命
商水县邓城中和堂研究
谭波诊治脑中风恢复期验案2则
坐拥金山却穷死的袁世凯六姨太
做人要逗,才华要秀
芦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