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拟调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等9则

2021-12-01 00:32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1年1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民用北斗

关注

注册测绘师拟调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1 月12 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进行公示的公告,拟对2017 年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部分进行调整。调整后,拟列入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8 项,其中,准入类31 项,水平评价类27 项。其中,根据附件内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显示:注册测绘师拟调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此外,原“注册城乡规划师”更名为“国土空间规划师”,其资格类别由准入类变更为水平评价类,其实施单位也由原来的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相关行业协会,调减为自然资源部和相关行业协会,其设定依据由城乡规划法和《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调减为仅依据城乡规划法。

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试管理改革启动

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颁布《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试管理服务提供方制度试点实施办法(试行)》。3家试点单位在民航局飞行标准司督导下,成立了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试管理服务提供方委员会,依据标准遴选和管理训练机构,开展考试服务工作。

据了解,自2013 年11 月18 日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发布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以来,已有8 万余人次考取了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为进一步推动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民航局推进的此次改革增加了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试资源供给,优化考试服务质量,能充分调动社会化管理资源。这是中国民用航空局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相关要求,进一步深化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管理模式改革的举措。

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开始申报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出通知,组织开展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新建工作。

通知明确,要重点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极地深海探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等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急需、空白、交叉研究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部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应为自然资源系统具有科技创新优势的法人单位,以及签有共建协议的高校,同时,应具备创新优势,能够落实重点实验室运行发展相应的保障条件。与相关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的,原则上应由部和各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所属单位牵头,共建单位原则上不超过三家。

各有关单位按照《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要求,组织编制建设方案。主管单位对建设方案审核并组织专家论证,提出论证意见,出具推荐函。

CAGIS团体标准《无人机遥感数据编目》发布

2020 年12 月31 日,经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CAGIS)审查批准,CAGIS 团体标准《无人机遥感数据编目》(以下简称“标准”)发布,将于2021年2 月1 日正式实施。标准于2020 年12 月15 日通过审查委员会专家审查,专家一致认为“标准内容完整、表达清晰、格式规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

标准规定了无人机遥感数据的编目对象、内容、方法,无人机遥感数据元数据内容,无人机遥感数据命名,制定了无人机遥感数据的编目流程,适用于可见光、红外、多光谱、高光谱、激光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和倾斜摄影、视频载荷无人机遥感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分发、共享和应用等过程中的数据编目。

标准的发布将为无人机遥感数据作为数据生产要素更好流通奠定基础,进一步推动无人机遥感行业数据的分发和共享。

科技

遥感三十三号卫星发射成功

2020 年12 月27 日23 时44 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卫星和搭载的1 颗微纳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至此,2020 中国航天任务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十三五”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遥感三十三号卫星、微纳技术试验卫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产品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执行此次任务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实施一箭单星或多星发射,其700 公里高度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为3 吨。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7 次飞行。

我国科学家成功构建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

近日,中国科研团队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与“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对接的基础上,构建了世界上首个集成700 多条地面光纤量子密钥分发(QKD)链路和两个卫星对地自由空间高速QKD 链路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实现了星地一体的大范围、多用户量子密钥分发。

据悉,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总长超过2000 公里,覆盖四省三市共32 个节点,包括北京、济南、合肥和上海4 个量子城域网,通过两个卫星地面站与“墨子号”相连,密钥分发量可以支持1.2 万以上用户同时使用,目前已接入金融、电力、政务等行业的150 多家用户。

这项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科研人员通过构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雏形,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科学与技术基础。

高德地图上线“新冠疫苗接种点地图”

1 月9 日,高德地图上线“新冠疫苗接种点地图”,提供新冠疫苗接种点查询、导航等服务。用户打开高德地图,搜索“新冠疫苗”“新冠疫苗接种点”即可进入“新冠疫苗接种点地图”,并使用相关服务。

“新冠疫苗接种点地图”综合全国各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政府单位发布的官方信息,截至1 月9 日12 时,已覆盖29 座城市的630 多个接种点。覆盖接种点还将根据最新信息,持续动态更新。

除位置、联系电话、接种时间和接种人群等基础信息外,“新冠疫苗接种点地图”还提供了接种须知,包括接种前中后的实用信息及各类注意事项。目前,新冠疫苗接种主要针对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用户通过“新冠疫苗接种点地图”可查询疫苗接种条件及相关科普信息。

数字

4 项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0 年第28号公告,批准发布了《GNSS 接收机数据自主交换格式》等4 项北斗领域国家标准,涵盖了数据格式、地图应用、地基增强系统、原子钟等领域。

继2020 年第26 号公告发布19 项标准以来,近期两次公告共发布北斗国家标准23 项,标志着北斗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将为北斗三号系统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好的规范和保障。

后续,北斗标委会将持续推进北斗国家标准的立项申报和组织制定工作,秉承“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发展理念,通过标准更好地为北斗应用产品设计生产、测试认证、数据共享等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助力北斗迈入产业化发展新时代。

21.6亿

资源三号卫星作为我国第一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自2012 年1 月9 日成功发射以来,已在太空稳定运行3000 多天,绕地球运行4.9 万余圈,完成301 万景成像任务,累计获取7900 万平方公里影像,为国家省下了21.6 亿元的影像购买经费,间接效益约上百亿元。

资源三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长期、连续、稳定、快速获取覆盖全国的高分辨率立体影像和多光谱影像,为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交通、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提供服务。该卫星解决了以往航空摄影受天气因素影响的难题,利用回访功能避开受天气因素影响的地方选择其他拍摄地方,可直接生成一个可量测的实体模型,大幅度削减了野外实地测量工作量,数据采集准确度更高,同时也实现了影像加工和整理的全数字化。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民用北斗
北斗时钟盘
民用直升机在反水雷中的应用探讨
“安分”才能“安生”——为民用权,须知边界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对民用节能建筑之采光设计研究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民用立体测绘相机成像精度再创新高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