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世界一流期刊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12-01 07:25刘梦飞
中国有色金属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技术类有色金属科技期刊

刘梦飞|文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有数百本期刊,是全国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也是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展示创新实践成果、分享产业发展经验的主要力量。新时代、新征程,行业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迎来了崭新且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打造有色金属行业的世界一流期刊,任重道远。

科技期刊是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的成果首发竞争的主战场,也是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代表了全世界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导向。在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背景上看,科技期刊又是传承中国科技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引领复兴伟业大军的冲锋号角,是集结中华先进文化的宣传阵地,是中国国家治理思想和学术话语的忠实代表。有色金属行业期刊是全国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也是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展示创新实践成果、分享产业发展经验的主要力量。当前,行业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迎来了崭新且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打造有色金属行业的世界一流期刊,任重道远。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期刊建设,作出了“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重大决策。在政策环境上,国家加强了对于科技期刊发展的支持力度,针对学术期刊“散、小、弱”的特点科学施策,着力提升期刊的整体质量和影响力,在国际化、集群化、数字化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期刊的发展。

一是进一步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为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国家出台了《关于审核项目评价、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关于规范高校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对国内科技期刊获取优质稿源、布局期刊定位、筹划发展目标,更加系统地发表和交流我国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将科技期刊建设提升到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的高度。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2019年,国家四部委联合印发此意见,随后,七部委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作为落实意见的重要抓手,卓越行动计划周期为5年。项目的总资助超11亿元,是迄今为止我国在科技期刊领域实施的规模最大、涵盖最全、经费最多、周期最长的重大专项。总体来说,国家对科技期刊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期刊发展史无前例地被提高到与“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密切相关的高度。

三是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群。现阶段,中国科技期刊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影响力上,都与国际出版大国存在重大差距。国际大型出版商利用平台和规模效应,不断重组和推出新刊,对“单打独斗”的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提升带来了巨大挑战。国家部委曾陆续实施多项学术期刊资质计划专项,如基于SCI引证指标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和登峰行动计划,以及卓越行动计划,旨在发挥集群化的规模作用,在推动我国科技期刊做好本土服务的基础上,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的世界话语权和影响力。

有色金属行业期刊众多但整体竞争力仍有差距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科技期刊4958种,其中中文4429种、英文359种、中英文170种。虽然数量上位列世界第三,但国际竞争力较差,多而不强、学术影响力弱。这当中,与有色金属行业相关的科技期刊多分属于冶金工程技术类(TF)、矿山工程技术类(TD)、金属学与金属工艺(TG)。

从数量上看,冶金工程技术类81种,占比1.99%;金属学与金属工艺76种,占比1.87%;矿山工程技术类73种,占比1.8%。

从发布文章数量看,金属学与金属工艺27081篇,矿山工程技术23700篇,冶金工程技术5765篇。数量分别位居18、20、46位。

从论文来源看,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类发布论文中,高校占比57.41%,企业占比32.14%,科研单位13.08%;矿山工程技术类发布论文中,企业占比54.38%,高校占比31.16%,科研单位8.3%;冶金工程技术类发布的论文中,企业占比56.08%,高校占比43.47%,科研单位占比8.66%。

从主管单位看,有色金属行业期刊多为学会、协会主管,和“我国所有科技期刊平均每个主管单位管理期刊3.84本”的较低集中度相比,有色金属行业的期刊集中度较高。《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0年版)(以下简称“《年报》”)显示,以冶金工程技术类期刊为例,主管单位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11本刊物,包括3本英文刊和7本北大中文核心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11本刊物,包括4本北大中文核心刊和1本中文科技核心刊。

从主办单位看,我国每个主办单位拥有期刊1.61本,有色金属行业期刊的主办单位处以高校、企业为主。

从影响力的角度看,不同专业领域差异较大。对《国际引证年报》2019年收录的2913种中文科技期刊按65个学科进行统计,冶金工程技术类62种刊物的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7161,刊均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115.5;矿山工程技术类61种刊物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12581,刊均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206.25;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类60种刊物,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11413,刊均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190.22。上述三类分别位居19、21、22位。

打造世界一流期刊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经验表明,科技期刊的办刊质量,能够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换及应用,并由此推动科技进步。过去,我国在期刊发展尤其是学术期刊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唯SCI论,大量的优秀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上,一方面助长了功利主义和学术造假,另一方面也极大地造成了我国论文收录流失的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为行业期刊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

有色金属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更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组成,不仅自身要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更要实现领跑。在此过程中,有色金属期刊也要提升自身发展质量,以高端的学术平台助推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

一是要重视前瞻学科领域,同时引领新兴交叉学科融合发展,突出专业化导向,优化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科普期刊。对于行业“卡脖子”的核心关键领域,要密切关注,强化基础建设、注重跟踪报道;对于已经形成优势的学科领域,要“锻长板”,强化优势。

二是要提高专业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期刊发展的活力。同一主管单位,要在期刊建设中,建立起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让每一个科技期刊都有危机感,积极主动地要求发展,做出创新。另外,还要建设科技期刊论文大数据中心,做到实现共同治理,资源共享。

三是提升出版运营能力。鼓励各学会办刊做到“不仅要办刊,更要会办刊,办好刊”。在大数据时代,推出数字化知识服务出版平台,为科技期刊提供智慧服务。除此之外,还要在国内的科技期刊行业内建立起竞争引领、开放协作的新机制,推动科技期刊出版集团化发展,寻求我国科技期刊行业的长远发展。

四是要提升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科技期刊要全面提升对全球创新思想和一流人才的汇聚能力,不断拓展科技期刊开放合作渠道,努力向国际一流期刊看齐,推动中外科技期刊同质等效。

猜你喜欢
技术类有色金属科技期刊
2021年我国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6454.3万t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调查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投稿须知
《雷达学报》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中技术类课程教学探讨
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设置、职务升降规定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