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泥染工艺下香云纱与大岛紬的异同

2021-12-01 09:30梁宝儿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岛单宁染色

梁宝儿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近年来,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议题在服装行业中的讨论度日益升高,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污染产业的服装产业,也正在力求转变。服装产业在印染加工、牛仔洗水工艺、服装库存积压及销毁等方面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1]。如今,服装产业正在从泥染工艺这种极具生态效益和文化内涵的传统技术中,不断汲取灵感和思路,以此设计出对环境更友好的服装服饰产品,可见此技术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聚焦中国的香云纱和日本的大岛紬,探讨泥染工艺在其中的共性与差异。

1 香云纱与大岛紬的概述

1.1 香云纱的整体概述

香云纱,也俗称茛绸和云纱,为广东特有的一种传统丝绸面料,主要生产于顺德、佛山、南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2]。最早出现于明朝的香云纱,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现如今,“香云纱染整技艺”已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其珍贵性,称其为“软黄金”也不足为过。越来越多的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设计师,被其魅力所吸引,开始着手利用香云纱这一特殊面料进行设计开发研究。

香云纱最显著的特点是正反异色:正面为黑色,乌黑油亮;背面为棕色,自然纯朴。香云纱具有凉爽舒适、洗后快干、色深耐脏、易洗涤等优良特性。由于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所以香云纱最初名叫“响云纱”,后人以谐音称其为“香云纱”。而这些特性,都与香云纱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制作工艺有关。

香云纱的加工流程大致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制莨水、晒莨、过泥、洗泥、晒干、整理、包装、出厂[3]。

首先是制备染液,也就是制莨水。莨水源于将薯莨块茎粉碎后,用水浸泡后形成的红棕色上层清液。然后是晒莨,晒莨包括浸染和曝晒,其过程需根据具体的日光强度,反复操作20~40次不等。接着就是过泥和洗泥,这在整个流程中十分关键。过泥指的是将特定的河泥或塘泥调制成合适的稠度,涂覆在晒莨品的正面。涂覆泥糊并静置若干时间后,晒莨品正面由棕色变为黑色,而背面保持棕色不变。因此,香云纱工艺是一种同时完成染色和涂层两种加工的工艺[4-5]。洗泥是将过泥后的坯绸抬到附近的河道中洗涤,将河泥洗净后,正面向上平摊在草地上晒干。由此可见,香云纱特有的富有光泽的黑色,来自当地特有河泥。

1.2 大岛紬的整体概述

大岛紬是日本独有的高端面料,被认为是最高级的和服面料之一。其产地为日本南部鹿儿岛县的奄美大岛。大岛紬的风格古朴雅致、质地轻盈、软硬适中、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和保型性,并且随着穿着时间的推移,舒适感会逐渐提升。

大岛紬的生产周期长,生产过程繁复,约有30个工艺流程。大岛紬的生产原料是白色的纱线,其生产的第一步是绘制设计图,并根据设计图计算所需要的线程。接着,根据设计图将经纬纱扭曲到指定的长度和数量,然后再将经纬纱分开整理好,用海藻胶水固定后,在阳光下进行晾晒和干燥处理。随后,将干燥后的纱线用机器配合棉线让其紧紧缠绕。染色部分,主要分为车轮梅染和泥染,将车轮梅这一含有大量单宁的木头煮半天左右后,加入晒干后的纱线,反复染数十次。干燥后再放入泥田中染色,此过程也重复数十次,以达到所需要的黑色效果[6]。

1.3 香云纱与大岛紬产地的地理位置对比

香云纱产自广东省顺德区,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平原的中部,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多雨。顺德境内河网密布,主要河流走势依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地理位置为东经113度1分、北纬22度40分至23度20分之间。

大岛紬产自日本鹿儿岛县的奄美大岛,是全日本的第七大岛屿,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奄美大岛多山地和森林,自然环境优越。经纬 度约为东经129度22分、北纬28度20分(太平洋大隅内海西海道)。由此可见,香云纱产地顺德和大岛紬产地奄美大岛,纬度位置接近,气候类型相似,雨热条件也类似。

2 香云纱与大岛紬的制作工艺对比

2.1 原料选择

香云纱与大岛紬在制作工艺上,最明显的差别就是最开始的原料选择。香云纱的原料为胚绸。由于香云纱的生产大部分是人工操作,因此坯绸的幅宽不得大于1.3米,长度则约为15到18米,后期各种染整工艺均在坯绸上进行。待坯绸制成香云纱后,再用于制作各式各样的服饰产品。也就是坯绸-香云纱-设计-产品的过程。

大岛紬的原料为白色丝线。并且要根据一开始设计的图案,将经纱纬纱裁剪成合适的长度,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的染整工艺。染色完成后,根据最初的设计稿编织成布料,才成为了大岛紬,才能运用于产品制作之中。并且,大岛紬十分在意图案,除了一开始的图案设计工序外,在染色工艺前就已经在为图案做准备:为了制作典型的大岛紬花纹图案,部分丝线在染色之前会与棉线编织在一起,染色后再将棉线去除,便形成了留白的效果,类似于扎染工艺的作用原理。对比于香云纱,大岛紬为设计-纱线-染色-织布-产品的过程。

综上所述,香云纱和大岛紬在原料上,一个选择坯绸,一个选择白色纱线。由于原料选择的不同,两者在设计的流程上也差异显著。香云纱是先制作面料,在进行设计,而大岛紬则是先设计,再进行面料的制作。

2.2 染色原理

香云纱与大岛紬,最显著的共性在于染色工艺。香云纱最初的染液,也就是莨水,是染色的关键之一,其染色原料为薯莨块茎。薯莨块茎形状各异,多为圆形或者扁圆形,新鲜块茎的内部为暗红色或红黄色,主要有入药和染色两大应用。莨水,既薯莨块茎粉碎后浸入水中,得到的棕红色上层清液。薯莨块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淀粉、纤维素和单宁。单宁则是其中起到染色作用的物质。薯莨单宁为水溶性缩合单宁,在酸、氧化作用或日晒后会变为红褐色。用薯莨染色的方法,在《本草纲目拾遗》中也有记载,可见历史十分悠久。至今,除了制作香云纱外,两广地区仍有人用此来进行渔网、衣物等的染色。

单宁,又称鞣酸,是植物体内所含的能生成揉成革的多元酚衍生物。在进行反复多次的莨水浸染后,坯绸变成了棕黄色的半成品,随后用富含铁离子的灰黑色河泥进行单面涂抹,泥质中的铁离子便会与鞣酸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无色的鞣酸亚铁。可溶性的鞣酸亚铁在氧化作用下形成黑色不可溶的鞣酸铁,此时,染色完成,洗净河泥后,就成了双面异色,正面黝黑的香云纱。

大岛紬的染色工艺分为车轮梅染和泥染两大部分。车轮梅染的将一种含有大量单宁成分的砧木(即车轮梅),放入大锅中煮半天到一天不等,随后加入缠紧的丝线,反复浸染数十次。然后待丝线干燥后,就放入含有铁离子的泥田中,使单宁与铁离子充分反应,得到所需要的特殊黑色。

由此可见,香云纱和大岛紬的染色工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香云纱的莨水和河泥,还是大岛紬的车轮梅和泥田,都是植物的单宁,遇到了泥土中的铁。曾经我在课堂分享时,将香云纱称为土壤与织物的碰撞。如此看来,应是土壤与植物的碰撞更为贴切。织物只是承载它们的一个媒介。

2.3 泥染工艺的发展与展望

在这个纷扰的世界,泥染自带沉静的气息。泥染工艺,尤其是在香云纱中的运用,十分绿色环保。无论是从原料与废弃物方面、能源与工艺方面,还是穿着过程方面,都秉承环保的理念。香云纱可以说是源于自然,归于自然,在能源及工艺上更是只有中间产物,没有废物。对比于其他利用大量化学染剂、排放大量污水的服装染整工艺,泥染的传承和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泥染的服装产品常常价格昂贵。一是因为泥染工艺属于文化遗产,自带的价值属性高;二是因为泥染工序繁多,对气候、地理都有独特的要求,并且离不开人工劳作,目前暂时无法机械化量产。

如今,越来越多的服装从业者注意到泥染的技艺,但如何向大众推广则是另一个难题。对比香云纱,大岛紬的发展似乎更加顺畅。大岛紬主要载体为日本传统的和服,和服在日本民众中还是十分常见的。然而香云纱则没有类似的具有民族记忆的载体。倘若将其与国潮的高端线结合,打入具有一定消费力的“Z时代”年轻市场,或许会呈现不一样商业活力。

3 结语

香云纱和大岛紬的泥染技术,均是闪耀着人类智慧结晶的光芒。而我国除了顺德以外,在凉山州的彝族,也有类似的泥染技艺。世界各地都有着各自的泥染工艺,仅在亚洲地区,就有中国、印度、缅甸、阿里曼丹、苏门答腊岛、苏拉威西岛、爪哇岛等数十个地区拥有各自的泥染技艺。虽然各地的工艺细节都不尽相同,但是其中都体现了单宁和铁离子的反应。我不禁赞叹古人真的十分有智慧,也不禁感叹土壤的神奇与美丽。

在民族认同感日益增强的今天,如何更好的传承和推广传统技艺成为每个设计师都绕不开的热门话题。也希望泥染工艺能够焕发世界各地的设计师的设计活力,使其 源源不断地展现新鲜力量。

猜你喜欢
大岛单宁染色
葡萄酒的灵魂
——“单宁”
两类图的b—染色数和研究
平面图的3-hued 染色
市长失踪的秘密
简单图mC4的点可区别V-全染色
我们最好的时光
油红O染色在斑马鱼体内脂质染色中的应用
黑曲霉WB-1固态发酵产单宁酶的研究
正面撞上大岛渚
香蕉皮单宁的提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