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举措探讨
——以延安市为例

2021-12-01 10:17
乡村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延安市资源化废弃物

温 慧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需要具备基本的农业生产条件,如一定规模的连片平地、基本的灌溉水源以及配套的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吴起县、洛川县等已推进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生产的区县情况来看,因采用循环模式的不同,对土地、水源和基础配套设施的要求不同,但完全依靠涉农企业和农户等经营主体自身来整合土地、寻找水源以及修建配套基础设施,不仅投资过大,且质量难以保证[1]。延川县太相寺乡的梁家河大山工贸种养基地的负责人表示,其在建设基地之初,就基地选址、土地租用、整合以及寻找灌溉和牲畜饮用水源、道路修建、电力铺设等均完全依靠企业自身完成,周期长达1 年,存在诸多困难,如农户对租用土地意见不统一、土地整合难度大、水土保持困难、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修建资金短缺及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等。此外,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必须遵守3R原则,即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循环。处于黄土高原沟壑地区的延安市各县在循环农业规划过程中,化肥、农药和农膜等生产资料的减量化技术,秸秆、粪便等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风力、太阳能、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需纳入区域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中。

1 加快土地整合与资产流转机制运行

1.1 根据土地类型进行平整处理

延安市政府网信息显示,延安市针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特殊地貌已开展治沟造地工程,通过打坝修渠、闸沟造地、垫沟覆土等措施,以求充分改造荒沟、盐碱地等闲置地,一方面增加了延安市耕地面积,保障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生态修复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据统计,截至2015年,延安市平均每年治沟造地0.71 万hm2,累计达2.85 万hm2。延安市加快推进陕北高原大绿化规划,将进行66.67 万hm2长青生态林建设,治沟造地争取完成0.33 万hm2。以上举措的实施为延安市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土地条件。

延安市耕地中平地较少,坡地较多且使用率不高,平整的耕地规模较小,连片程度低,不利于机械作业。首先,政府应引导耕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丘陵、台地和荒坡地发展;应尽量根据地形进行平整度调整;应通过播种草籽、增加植被的方式改善耕地四周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造成的自然灾害以及可能造成的虫灾。其次,政府应因地制宜对林业用地进行优化布局,规划和调整时应注意林业内部循环发展的可能,如林间套种循环、林业+休闲农业循环、林业+旅游业循环等模式的发展布局[3]。最后,政府要保护、合理利用草地,结合畜牧业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的载畜量,减轻草场压力;要做好鼠虫害防治和毒杂草防除以及在海拔高、土层不厚、原生植被退化的草场建植半人工草地,以便为草畜业推进“牧+沼+草”循环模式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2 助力土地流转机制运行

延安市已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将集体耕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和固定资产、经营设施等要素,折股量化给村集体和农民,再通过兴办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和引入龙头企业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盘活了闲置资源追求经济效益。安塞、子长、宜川、甘泉等县陆续结合辖区实际开展了相应的“三变”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此次改革尚未大面积开展,其他区县农户对“三变”改革仍处于观望态度,流转后的资产经营效益将直接影响未“三变”区县农户对此次改革的信心[4]。因此,政府应加大改革力度,对改革后的资产经营情况进行及时指导和监督,以保证盘活后的资产能为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一方面要积极指导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实现县级产权交易中心全覆盖,同步推进乡镇产权交易站和村交易员队伍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应助力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生产运营,为其发展提供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帮助,以保证达到促进增收的效果[5]。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发展必须以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条件,坚持资源化与循环化原则的生态循环农业更是如此。2017 年以来,延安市在原有农业基础设施基础上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硬化道路1 713 km,村庄道路硬化率达89.25%;新建和改造农村饮水工程694处,自来水普及率达94%;完成591 个村庄电网改造,安装路灯12 751盏,农村电网改造率达92.35%[6]。但针对偏远园地和林地的道路建设和维护、电网覆盖以及水利设施仍需加大投资,政府应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调拨专项资金进行修建,以减少采用生态循环种养主体的经济压力,或者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经营主体主动承担基础设施建设。值得注意的是,为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防止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和浪费,投建前相应部门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如道路宽度与长度设计、电网铺设与负荷限制等[7]。

3 提倡减量化投入与防治农业污染并举

为了达到化肥、农药和农膜减量化使用的目的,政府应在宣传减量化使用必要性的同时,提高具有替代性的有机肥的生产、推广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及引进生物性农膜。在有机肥生产方面,当前延安市在苹果种植区洛川、延川、宜川等地的“果畜沼”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中,推广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模式,确保畜禽粪污、果树枝条等农业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已建成有机肥加工厂19个,年产沼气1237万m3、沼肥(沼渣、沼液)99.64 万t,可为6.67 万hm2果园提供有机肥料[8]。但这远不能满足有机肥需求,因此可借鉴陕西省铜川市建设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中试基地经验,引进“天然有机物人工快速降解”“有机全营养肥料加工工艺”和“有机全营养配方施肥”3项专利技术,利用仿生化学法促使天然有机废弃物和矿产资源4 h 内完全降解,转化成新型有机复合碳基营养(碳基营养水溶液),从而实现有机—无机配合缓释。该模式为有机废弃物面源污染治理难题的解决、土壤生态及耕地质量的快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探索出了一条有机、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在病虫害物理防治方面,需根据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加强宣传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应用技术,大力推广生物、物理防治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全面提高绿色防治效果;要坚决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在引进生物性农膜方面,目前因成本太高,在引进和运用时存在一定困难,但需时刻关注科研单位研发成果,及时将可行性的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产能[9]。

此外,延安县域生态循环农业的各参与主体,需分析各生产环节产生的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特征,遵循产业链规律设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循环利用模式。例如,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如何收集加工形成规模的农家肥,种植中产生的附加产品如何利用成为有机饲料等。总之,政府需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以达到农产品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废弃物零排放的目标[10]。同时,可借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提升农村治理污染的能力。

猜你喜欢
延安市资源化废弃物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换届后,乡镇班子干事状态观察——以延安市96个乡镇班子为例
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延安过大年”——第38届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之“欢天喜地过大年”摄影作品展成功举办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水泥回转窑处理废弃物的分析
电子废弃物
危险废物等离子熔融熔渣二次灰污染特征及资源化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