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

2021-12-01 11:01王香文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变革现代化转型

王香文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1100)

农业经济的转型是我国的农业向着现代化和科学化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农业经济的转型和变革,让我国的传统农业不断的向着现代化农业变迁。农业经济转型的本质是与农业一切相关事物的转型,包括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变革、调节机制的变革,同时也包括了相关制度的改革。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并且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如何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让农业生产力的在提升的同时使农业经济更加符合现代农业模式的需要,是首先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1 当代农业经济转型的特点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体制下,工农相结合一直是宏观的发展战略,通过农业促进工业发展再由工业反哺农业转型的方式,使得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速度保持一个同步增长的状态,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从经济层次上来说,城乡的差距尤为巨大。为了平衡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的发展,国家需要不断的进行宏观调控,特点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如果减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难点之一。为了实现利用城市发展来促进农业发展的目的,实现城乡一体化,我国的农业必须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方向去发展。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农业转型有着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现代化农业建设步伐加快,整体的生产力正在不断的提升,并且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也在逐年下降之中。第二,农业的内部结构不断的进行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第三,在坚持我国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不断的提升当中。第四,随着生态农业概念的提出,我国的农业生产组织也会变得更加专业化。

1.1 现代化进程加快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从来都没有降低过,特别是在近几年的时间里,中央针对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的水平更是数不胜数。随着国家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已经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对于农业经济的转型起到了根本性的促进作用。对于我国来说,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党的重要战略方针,党一直针对这一战略目标制定不同阶段的指导计划,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农业的实现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近9亿人民的根本利益。2020年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收尾年份,农业经济的转型的和发展更是重中之重。作为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的前提之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已经成为了我国14亿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当代农业经济的转型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一个标志性战略。

1.2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年下降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一直呈现出一个下降的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二三产业的发展迅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工业化的进程也在不断的推进当中。特点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二三产业得到了无比巨大的推动力,相比于农业来说,科技对于服务业、工业以及其他产业的促进作用要更加的显著,在这种情况之下,农业虽然也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受益,但相对有限,从而导致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比其他产业更低,占比一直处于一个下降的状态。从表面来看,我国似乎正一步步的牺牲农业来换取其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电子产业、制造业、对于贸易产业的不断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似乎是明显降低了。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下一阶段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1.3 劳动就业结构有了根本性变化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化的发展,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需要投入到农业中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少,这就导致了劳动就业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生产效率提升之后,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并且由于每家每户的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这种剩余劳动力想要解决经济收益的问题不断的涌入到城市之中,也就是所谓的农民工。另一方面,国家的有关政策也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乡的流动,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可以更好的解决就业、户口以及子女的上学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导致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农业劳动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于大多数农村人来说,城市的生活是一直是他们所向往的,并且也是努力奋斗的目标,“走向大城市”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为了农村人口不断努力的动力。

2 我国农业转型经济管理模式变革的必要性

2.1 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现代化的农业理念中,从种植到产后管理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农民赖以为生的手段,而在现代化农业模式中,农业经济被赋与了更多的内涵,从种子的优选到肥料的使用再到农产品的销售使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生态农业的模式得到发展之后,农业不仅仅是只局限于农产品的生产,而是有了观赏性、娱乐性等其他功能,“农家乐”就是生态农业最实际的应用。在精神需求日益增加的今天,农业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多方面的改变,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和要求,通过对农业类型、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选择,促进了当代农业经济转型和变革。

2.2 农业经济改革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变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当生产关系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生产力时,变革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我国的农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需要对当前的农业经济模式做出必要的改革,让生产关系来适应不断增加的生产力。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的转型和变革是重要的发展战略,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上也会同时发生一些新的变化。通过党和国家的领导,农业经济的变革也会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3 我国有农业经济转型与变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我国有农业发展,一方面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对一些成就加以肯定,另一方面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只有正视这种差距才能不断的提升发展速度,建立更加完善的体系和制度。一直以来,我国都提倡发展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农业,这是由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由于人口众多,国内各个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了我国的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的阻碍,为了更好的实现农业向现代化方向迈进,农业经济的改革必须要慎之又慎,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稳扎稳打,一步一步的实现当代农业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3.1 做到以人为本,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经济转型的期间,人民的利益始终是要放在第一位的,不管以何种方式进行改革,都首先要保证农民的基础利益不会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上来谋求下一步的计划。随着农业改革的进行,旧的农业生产模式必然会被一步步的取代,在新模式的推行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是最基础的改革指导方向,政府部门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让农民适应改革,从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中获益。

3.2 步步为营,有序开展变革工作

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改革是一个持续而长久的过程,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转型与变革的工作中要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在变革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变策略,再加上我国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且文化组成复杂,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地域差异问题,一种政策可能在某地适用但是换个地区就不再适用,所以变革和转型要做到灵活变通,以解决传统思想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主。

3.3 做到因地制宜,鼓励引导创新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在改革的进程中,因地制宜是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根据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和文化特点,推行更有合理的改革计划是实现现代化农业转型的第一步。农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也要体制出各地的特色,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也要做到政策上的实时调整,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和解决,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做好分析统计工作,从而更好地引导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转型。

4 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是一项伟大的关键的举措,是出乎国民生计的大事,同时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想要尽快的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审视好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和优化战略,建设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只有如此,才能够从根本上加快我国当代农业经济转型的步伐,构建新型创新的管理模式,这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进步具有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是达成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有力举措,是推动农村经济进步的制胜法宝。

猜你喜欢
变革现代化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变革之路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三个经济”体现“三大变革”内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