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情况分析及对策

2021-12-01 11:01普林莉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蔬菜水果生产者合格率

普林莉

(昆明市西山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云南 昆明 650100)

1 近三年农残抽检实验室定量检测基本情况

昆明市西山区位于昆明主城区西南部,东临滇池,因境内著名风景胜地西山而得名,全区国土总面积881.31平方公里,辖10个街道办,其中3个涉农街道办,有35个社区居委会、224个自然村、27633户。乡村人口数80236人,总耕地面积约4.8万亩。2016至2019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5万亩,设施农业大棚0.51万亩。全区累计推广农作物种植32.1亩,其中推广蔬菜种植9.9万亩,生产蔬菜23.4万吨,产值56337万元;累计发展水果总面积7.6万亩,水果种植种类主要要苹果、梨、草莓。

为全面掌握西山区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加强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守产地农产品安全关口,以及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的要求,西山区农业农村局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公司进行检测,检验结果依据国家标准GB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3165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等进行判定。2018、2019、2020年抽检蔬菜水果均为350批次,共计1050批次,其中6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9.43%。

西山区产地蔬菜水果定量检测合格率较高,质量安全形势良好。

2 抽检结果分析

2.1 按抽样生产者来源分析

2018到2020年抽样样品主要来源为西山区辖区内团结、碧鸡、海口三个涉农街道办的生产者,其中:种植户932批次、果园77批次、合作社12批次、农业公司29批次,其中种植户有6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9.37%,其余合格率均为100%。种植户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参差不齐,部分种植户无法做到完全合理、科学使用农药。

2.2 按样品类别分析

共抽检12个类别蔬菜和水果:茄果类32个、叶菜类432个、豆类15、瓜类36个、芸薹属61个、根茎类和薯芋类58个、鳞茎类42个、谷物类5个、调味料5个、仁果类166个、浆果和其他小型水果196个、热带和亚热带水果1个。其中:根茎类和薯芋类合格率98.3%、鳞茎类合格率95.2%、浆果和其他小型水果合格率99%、仁果类合格率99.4%,其余类别合格率均为100%。相比较其他类别,鳞茎类的合格率偏低。

2.3 按检测项目分析

农药残留检测项目18个项目,包括甲胺磷、磷胺、久效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5种国家禁用农药,氧乐果、甲拌磷、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克百威、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6种国家限制使用范围的农药,以及敌敌畏、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甲氰菊酯等本地种植业生产中常用的农药。经统计,2018年-2020年间检测的1050批蔬菜水果样品中,检出有农药残留的共106批,其中有6批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值,即不合格。从种类来看,拟除虫菊酯类如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检出频率较高,其次是有机磷杀虫剂如毒死蜱。检出残留的农药中出现限用农药超出使用范围的问题比较突出,例如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毒死蜱,检测出在白菜、韭菜上有残留。说明种植业产品生产者对禁限用农药的使用意识还不够高,还需进一步加强。

3 存在问题

从抽检结果综合分析来看,西山区产地蔬菜水果质量安全除了存在农药检测项目覆盖不全、科学使用农药的意识有待提高的问题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监管对象分布散而广

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到全区30多个社区居委会的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基地、合作社以及众多散户,标准化种植程度不高,种植较分散,因此监管范围广,加之监管队人员少,监管力量薄弱,监管难度大。

3.2 病虫害防治较依赖农药

目前种植业产品生产者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还比较依赖农药,部分种植户不按农药标签正确使用农药,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导致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从而加大农药使用量,加剧了农药残留的风险;部分种植户超范围使用限用农药,或者还没有过农药安全间隔期就将蔬菜水果上市。

3.3 抽样范围小

抽样多以种植散户为主,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特别是“三品一标”企业抽样较少,抽样对象结构不合理,抽样范围太小,抽检出现许多死角,无法全面掌握全区产地蔬菜水果质量安全。

4 对策

4.1 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近三年西山区产地蔬菜水果实验室定量检测结果达到99%以上,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形势良好,但是检测结果反馈出,限用农药超出使用范围的现象比较突出,生产者在使用农药中未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比较依赖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或者未按农药标签和说明书使用农药等,导致农药残留。下一步种植业产品中的农残抽检工作中,除完成每年2000份的农残快检外,继续采购第三方机构进行蔬菜水果实验室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样品及时进行反馈处理。对使用限用农药和抽样样品不合格的生产者加强监管,并作为线索移交给农业综合执法部门,加大对这些生产者的抽样频次和力度。

4.2 继续加强辖区内农药经营门市监管

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药经营许可进行审批和监管,西山区现有农药经营门市19家(无限用农药定点经营点),2018至2020年间,累计出动执法车辆60台(次)、执法人员123人(次)、共检查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户126家(次),发放宣传材料780份,签订《农药质量安全责任书》26份,抽检农药标签100个,查办无证经营农药案1起,罚款5000元,查办无证生产农药案1起,罚款16万余元。今后继续加大对经营门市开展巡查特别是有无禁限用农药售卖的检查,加大农药标签抽检力度,开展农药质量抽检送检工作,严防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

4.3 优化农药残留检测项目

鉴于近三年检测的项目中只涉及到有机磷类、氨基甲酯酸类和拟除虫菊酯类部分杀虫剂,可通过当地种植业产品生产者、农药经营门店进行调查,摸清当地常用农药清单,对比近三年检测项目农药名录,去除部分本地经营使用农药清单中的农药适当增加杀螨剂类、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有机硫杀菌剂、有机磷砷杀菌剂、唑类杀菌剂等,使检测项目合理覆盖本地农药使用范围,优化农药残留检测项目。

4.4 探索减少农药依赖的种植模式

4.4.1 建立生物多样性农业模式抑制有害生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实现多样化种植,合理安排茬口,利用轮作倒、不同作物、不同品种混种来阻断病害流行、切断病虫害的生活史。不同作物品种的复合种植,高杆与矮秆作物、迟熟与早熟作物,开花作物与不开花作物复合种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4.2 通过栽培措施增强作物对有害生物的抗性。培育壮苗,苗床应选择无病的地块,种子选用优质无病种子,定植后要注意防治苗期地下害虫;科学施肥,增加有机肥的比重,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量,注意追肥,把氮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的比利;合理修剪果树,有助于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量;推广嫁接技术,通过嫁接可增强植株的抗病性,例如用黑子南瓜嫁接黄瓜,不仅能抗枯萎病,而且能使植株耐寒,生长势强,获得优质高产。

4.4.3 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例如七星瓢虫、食蚜蝇、捕食性红蜘蛛、细菌制剂苏云金芽孢杆菌。物理防治,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采用黑光灯、双色灯或高压汞灯结合诱集箱、水坑或高压电网诱杀害虫;利用害虫对食物气味的趋性,配制适当的食饵诱杀害虫;利用害虫具有选择特殊环境潜伏的习性诱杀害虫;利用高温或低温来控制或杀死害虫。化学防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剂型,适期用药,在易受农药攻击期间用;采用适宜的施药方法,减少飘移污染;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农药的选择性,减少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的危害;使用生物源农药,如除虫菊素、烟碱、大蒜素、苦参碱、松脂酸钠等。

4.5 加强技术培训,引导种植户重视科学使用农药,提高农产安全水平

每年统一组织种植业生产者,聘请农业院校的老师、农科院的专家等,解读农产品安全法、宣讲农产品安全基本知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种植业管理科应加强禁限用农药的使用的培训和指导监管。让种植业生产者正确选择农药品种,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期,提高农药的使用技术,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措施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4.6 引导公众科学对待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

农产品作为目前人类食品的主要来源,使用农药控制病虫草害从而确保粮食丰产是必要的技术措施,对于暴发性病虫害,农药防治往往是唯一能应急的措施。要稳定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里,碗里面主要要装中国的粮食”,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生产过程完全不使用农药是不可能的,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也就不可能是零。近几年西山区种业产品的检测结果合格率都是非常高的,由于大多数群众缺乏对农药残留问题的科学认知,容易受到不良媒体的误导,认为只要有农药残留就是有毒有害,制造舆论,混淆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与农药残留超标的区别。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农药的残留量、毒性和食用的量。只要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剂量水平,农产品就是可以安全食用的。因此,广大人民群众一定要树立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科学认识。

猜你喜欢
蔬菜水果生产者合格率
根因分析法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格率
建设冬季蔬菜水果温室每亩最高补助可达3万元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用蔬菜水果制作可爱的“小动物”
蔬菜水果动起来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蔬菜水果大联欢
会安慰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