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2021-12-01 11:01杨晓娜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攻坚中国共产党

杨晓娜

(大连海事广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6)

2020年是中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节点,而打赢脱贫攻坚战则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临门一脚。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基数大,数量多,完成全面脱贫的任务十分艰巨。新时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脱贫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不达目标,绝不收兵。

1 消除贫困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初心,更是党的不懈追求,无论是战争年代,抑或和平时期,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

1921年党成立时,我国人民处于三重大山的压迫下,过着贫困至极的生活。中国共产党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愤然发起了反封建的“土地革命”。

1949年中国国民的人均收入不足30美元,那时中国是一个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农民依然占贫困人口中的大多数。为了改变落后、贫穷面貌,党再一次组织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使农民真正得到了生产资料。之后,党开始引导农民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顺利全面的完成土地改革,极大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热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极端贫困的状况。1956年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向消除贫困胜利进军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1978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的脱贫事业也步入了一个新阶段。党开始了拨乱反正,首先从思想上改变了对贫困的认识,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其次在工作上,中国共产党高度认可了承包责任制,同时鼓励全国人民进行“大包干”,极大的激活了农业生产。1986年5月14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十点意见,这十点意见以“七五”期间争取解决大多数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为目标,同时明确指出,我国要实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方针,打响了一场旨在消除贫困的伟大战役。2010年,党基本解决了全国范围内贫困农民的温饱问题。2011年,我国运行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将“两不愁、三保障”确立为脱贫标准。

进入新时代,传统扶贫开发方式弊端逐渐凸显:贫困人口瞄准度不够;项目安排“大水漫灌”;资金使用“撒胡椒面”;贫困县不想“摘帽”;减贫人口达到3000万左右就减不动了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并及时把握关键时间节点,面向全党全国人民坚决吹响脱贫攻坚总攻动员号,大大推进了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2 全面脱贫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

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做出庄严承诺,要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脱贫,使人民群众过上越来越美好的生活。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实根基,更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强大底气。面对时代所出的脱贫攻坚答卷,中国共产党究竟答的如何,是否能得到满分,人民群众是伟大的阅卷人。面对形式主义的假扶贫,人民群众是不满意的。看到装腔作势的假干部,人民群众是不认可的。全面脱贫是关系每一个贫困人民的头等大事,人民群众是看不得敷衍塞责的,也绝不会认可走马观花的。

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庄严宣告,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为解决世界的贫困问题贡献出中国方案。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增强,但是世界的贫富差距仍然在不断扩大,贫困问题仍然是困扰国际社会的一大难题。中国如期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具有极其重大的世界意义。中国如期全面脱贫将历史性的消除绝对贫困问题,将提前完成联合国所提出的减贫目标,将对世界上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的减贫经验。

全面小康不容许有一个人掉队,更不能撇下农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2012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决补短板、抓关键,始终聚焦农村贫困人口,出台了一些扶贫计划和政策,陆续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等问题,以世所罕见的力度推进我国扶贫开发事业,采取非常之措施,应对非常之难题,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胜利。

3 多措并举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3.1 坚持党对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对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领导,机制体制是重要保障。党中央严格出台并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制,形成了中央统筹、各省负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工作机制,在脱贫攻坚战之中始终做到职责清晰、各负其责。这套科学高效的机制在脱贫攻坚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从中央到地方,各地扶贫干部始终凝心聚魂、目标一致、团结协作。这8年来,总书记始终心系脱贫,他经常亲自调研,亲身走访,通过走入贫困家庭,收集第一手材料,倾听人民的真实心声,从而能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有针对性的召开专题座谈会。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各级党委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各级党委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下足“绣花”功夫,狠抓落实,攻克一个堡垒又一个堡垒,坚决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坚持“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确保脱贫力度不减,脱贫目标不变,扶贫队伍不散。

3.2 坚持精准施策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

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科学治贫规律,把握发展趋势,抓住主要矛盾,坚持做好顶层设计和提出具体措施。坚持通过发展生产、社会兜底等方式来实现脱贫。兜底保障作为“五个一批”的最后防线,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止到2020年11月23日,我国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取得了决定性成效,全国共有2004万贫困人口被纳入救助范围。二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将“六个精准”落到实处,做出成效。“六个精准”贯通脱贫攻坚全过程,着眼扶贫对象,覆盖帮扶管理各个环节,确保靶向治疗,对症下药,因户施策,扶贫扶到根上,扶出实效。三是一鼓作气,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硬仗中的硬仗,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是党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

2020年11月23日,贫困县全面清零,脱贫攻坚任务已胜利完成,这表明最后堡垒已被攻克,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站,要在巩固脱贫成果和做好返贫监测上下足功夫,严格贯彻落实 “四个不摘”要求,保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同时密切关注200万疫情易感人群存在的返贫风险,实施分级精准防控战略,统筹处理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3.3 构建全国上下一盘棋的脱贫攻坚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全国上下一盘棋,统一部署,合力攻坚,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构建全国上下一盘棋的脱贫攻坚体系,资金投入是保障。这几年,中央持续加大财政金融投入。2020年,国家安排扶贫专项资金一千四百多亿元,国家也在税收政策上向脱贫攻坚任务倾斜,仅2020年前十个月减税优惠已超950亿元。

构建全国上下一盘棋的脱贫攻坚体系,社会各界是合力。各级党政机构,公司等开展定点扶贫,东西部对口协作,结对攻坚,对推动社会扶贫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我国的大扶贫开发”格局日益形成。

构建全国上下一盘棋的脱贫攻坚体系,科学考核是关键。要想确保真正脱贫,必须坚持全面从严要求,科学评估脱贫成效。杜绝形式主义、虚假脱贫。坚决严惩脱贫攻坚过程之中的任何腐败问题,全面灭蝇打虎,对于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扶贫资金使用的猫腻问题,以零容忍态度严格惩处。坚持回头看原则,强化巡视利剑的力度,扩大巡视范围。各地巡视组进村入户,定期定时,严格调查走访,坚决落实“八看”指示,真正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聆听对扶贫干部的评价。

3.4 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

面对精准脱贫、攻坚克难的目标任务,各级党组织秉承永不放弃的奋斗姿态,坚持抓住关键环节,破除贫困群众思想困境。广大扶贫干部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方面,结合各地的地域特色、资源条件等,各显神通,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将其作为脱贫的根本途径。既关注富贫困群众的口袋,更注重富贫困人口的脑袋,强化脱贫光荣的倾向。二是引导贫困群众正确处理外部援助与自身努力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三是改进帮扶措施,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等多种措施,将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使贫困群众的脱贫具有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广大贫困群众在党组织的帮扶下深度挖掘当地优势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商等,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快速提高。四是发挥人才作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方面我们要抓紧重点,有的放矢,聚焦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特殊群体,引导他们发挥积极示范作用,促进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广大贫困群众在帮扶干部的支持下,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禀赋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兴行业,摘掉了穷帽子,走上了幸福路。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攻坚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