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探讨及分析

2021-12-01 11:01沈智红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林业部门苗种苗圃

沈智红

(岷县林木种苗站,甘肃 定西 748400)

当前,无论是国家还是广大人民群众都对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因此建设新型绿色生态化经济成为当前国家工作的重点。对林业部门而言,要加强政策宣传,积极推进企业的环保生产,对现有林业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要着重研发种苗培育技术,从而提高林业资源的发展规模,为人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也为国家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林业种苗培育的现状

1.1 种苗培育单一

种苗培育工作对于林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投入一定的力量促进其发展。但当前我国种苗培育的种类相对单一,在一些地区的大型森林之中,林木的种类过少,当地管理部门出于一些因素的考虑,只选择培育种植一到两种最容易成活的林木,尽管这对于林业培育工作的效率有提升作用,但这种做法极大的限制了林业的整体发展,对于林木物种多样性的发展更是极其不利。

1.2 优良种苗不足

随着国家林木建设项目的推行,部分地区积极施行,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中也存在着优良种苗不足的问题,部分地区过于追求建林的速度,从而忽略了苗种的质量问题,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林木的成活率较低,只能以大量的苗种去进行堆积建设,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提升经济效益。

1.3 科学技术不足

在苗种的过程中涉及到诸多步骤,其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节问题,因此无论是初期的选种和苗圃的建设管理,还是正式的科学培育还是最终的包装运输都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具体实施,而当前我国在林业建设方面的人才不足,部分地区至今仍在使用传统的育苗方式进行栽种,因此林业部门一定要进行技术创新,对部门内部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同时鼓励其积极创新,对于新型育苗理念和技术进行大胆尝试,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技术进行适时补充调整,从而为我国林业资源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的分析

2.1 种子采集、存储和管理技术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苗种的选择,种子的优质与否直接对最终树木的生长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选种之前,一定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检测,根据土壤的实际来决定适合种植的林业品种,而后要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苗种的采集工作。在采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气候条件以及水源等,尤其是在一些气候条件相对恶劣,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更是要对此进行严格把控,要着重挑选生命力顽强以及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的苗种进行培育,这不仅可以避免种子不适应环境等负面情况的出现,从而降低损失,同时种子的高适应度也可以极大的提升育苗工作的效率,促进林业资源的发展。另外种子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对于同一地区不同种类的林木也要进行重点区分,充分考虑到其生长周期以及生长环境的细微差异,进行详细总结,从而为后续的育苗工作提供便利。而在苗种选定后,一定要对其进行妥善的储存管理,根据其特点的差异提供不同的储存空间,目前我国林业部门主要的储存方式有两种,干藏法和湿藏法[1]。湿藏法主要用于储存一些对水分要求较高的种子品类,这类苗种需要时刻处于相对潮湿的环境下,保持自身水分,一旦水分不足,就会出现干枯的现象,因此对于湿藏的环境也要进行重点监控,安排专业人员对储存室内的湿度进行监测,保证其时刻处于正常范围内。而对于一些水分要求不高的品种就可以采取人工干燥或是自然干燥进行干藏,这类苗种自身生命力较强,因此只要保证较低的温度和干燥度,其储存时间大多可达一年甚至更久。

2.2 科学建立苗圃并妥善管理

苗种选定之后,就要进行培育,而其培育需要特定的环境,因此就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苗圃,同时进行科学管理。由于苗种培育计划以及具体类型存在差别,当前常见的苗圃有两类,第一类是固定苗圃,这类苗圃主要是作为长期培育苗种的场所,同时其功能较为齐全,可提供完备的科学管理系统,有利于最大化的提升苗种培育工作的效率,同时固定苗圃也可以以自身为散发点,形成规模化生产,从而提高林业发展的水平,但这种苗圃由于建立水平较高,同时其固定性就导致了需要将苗种运送至其中进行培育,因此一般存在于经济发达尤其是道路交通运输条件良好的地区。而第二类就是临时苗圃,这类苗圃相较而言规模较小,功能也减少,同时由于其是专为进行某一张林业规划而设计,因此其往往只能培育某些甚至是特定的某一种苗种,使用周期也较短[2]。同时临时苗圃只能培育数量较少的苗种,不适合作为大型培育基地使用。而在苗圃建立完成后,要对其进行科学的日常管理,对于所在地的土壤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同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及时调整,例如当地降雨比较频繁,而降水一旦过多会对苗种生长不利,这时就要在苗圃建造时进行调整,将苗床的高度升至降水量之上,保证苗种的绝对安全,,而在苗床相互之间也要预留通道,便于管理人员行走从而开展检测等各项工作,同时也可以为积水的疏通提供便利。另外林业专家也要根据当地土壤实际条件采取施肥措施,为苗种和林木后续的良好生长提供优质环境。

2.3 育苗技术

在整个林业生产过程中,对苗种的培育工作其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育苗工作对林木的生长质量以及规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育苗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足够的耐心,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引领,根据苗种的不同采取合适的培育方式,从而为后续林木的繁殖提供科学保障。由于苗种类型众多,同时加之各地区的实际土壤以及气候环境等条件的差异,因此具体的培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分为播种育苗、繁殖育苗、移植育苗以及容器育苗等[3]。播种育苗主要用于苗种的发芽生长阶段,通过播种将是培育成初期苗木,同时播种的方式较为固定,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气候条件以及苗种本身的特点,因此在播种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苗种类型进行严格筛选,挑选出合适的苗种进行播种培育。而繁殖育苗的使用范围相对固定,一般用于果树的种植过程中,通过进行嫁接处理,提升果树的生长能力,同时也能够保证最终林木品种的优良性。而移植育苗在技术上的难度相对较大,通常是由于某些苗种在一个地区种植之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环境,培育效果没能达到预期甚至部分已经出现坏死的迹象,这时就要进行及时调整,将其通过移植的方式转移至适合其生长的地区,由于其对苗种本身存在一定的损害作用,因此最佳的移植时期是苗木的休眠期,同时尽量采用带土移植的方式,降低移植过程中形成的损害。而容器育苗则是使用诸如塑料袋等装置作为育苗培育容器,这种新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其所占资源极小同时成活率还比较高,因此在当前提倡环保的新时代背景下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育苗技术种类的繁多不仅给育苗工作带来了巨大便利,同时也带开了一定的挑战,育苗专业人员一定要进行专业检测,根据苗种自身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方式,从而保证其生长存活率的同时,也为后续培育工作减轻一定负担,提升林业生产工作的整体效率。

2.4 苗木出圃与运输

苗木的培育过程主要在苗圃内进行,而在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心培育之后,检测合格的苗木就可以出圃。出圃的时间在苗木的休眠期为宜,和移植过程类似,休眠期内的起苗可以将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起苗之前要做好充足准备,要提前进行一段时间的灌水,时间一般在一周左右[4],这样就可以保证起苗过程顺利进行,避免因过于干燥而阻碍起苗情况的发生。而在起苗时也要注意对根苗的保护,切不可连根拔起,一定要保护好其根系,从而实现可持续性生长。在出圃之前,林业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对不同类型的苗木进行统一规划,对其特点进行适当的包装同时一些水分蒸发较快的苗木要用塑料容器包裹土球进行包装,这样可以延长其离圃时间,提升其存活率。另外在包装时除了需要根据苗木特点进行区别包装之外,还需要组织专业的人员对每一棵苗木进行资料收集,并制作成标签,粘贴在苗木上进行标注,这样就可以使运输人员和负责栽种的人员进行区分,避免出现因判断错误导致苗木受损的情况出现,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3 结语

林业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环保政策,对种苗培育进行技术优化,加大力量投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重点研究,注重培育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对细节问题不能忽略。以此来助推国家新型绿色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另外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一定不能因循守旧,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全面提升培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林业部门苗种苗圃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关于新时代环保背景下我国地方林业部门审计工作的思考
简析稻田养殖小龙虾的苗种选购与放养技术
车顶苗圃
苗圃
宁夏银川市成为西北最大水产苗种集散中心 等
苗圃,做演员不是我生活的全部
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