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1-12-01 11:01张文清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林业森林

张 翔,张文清

(定西市华家岭林业站,甘肃 定西 743000)

前言

在党的十八大中,我党提出共享、开放、绿色、协调、全面发展理念,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民众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发展与建设。另外,基于社会新发展,促使民众在生态文明方面产生全新认知。而如何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在以往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与民众并不重视生态文明,进而产生各种问题,严重破坏水体环境与生态环境等,使得民众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当前,努力推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可以充分优化生态环境,同时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相关行业经济发展[1]。

1 生态生命建设中林业作用分析

1.1 生态建设中林业属于主体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具有主体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在陆地各种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初级生产力、生物量、面积均是最大的,同时结构最为复杂,森林的特殊功能促使其在保证生态安全以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以及决定性作用。其生态功能表现在:绿地生态系统中,森林的碳储量最大,能够对温室效应进行有效缓解。森林还发挥着蓄水库作用,具有涵养水源以及保持水土等作用。同时森林在抵挡风沙等方面发挥着屏障作用。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时刻,应该积极开展林业建设,将林业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1.2 林业属于规模庞大的循环经济体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主要经营对象就是森林资源,属于一个规模庞大循环经济体。当前,我国林业用地已经超过40亿亩,并且可用沙地达到8亿亩以上。我国木本植物已经超出8000种,野生植物达到3万种以上,野生植物达到2400种以上。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其自身就构成了一种开放式外部物质交换与内部能量循环的体系,循环流程为森林资源、利用资源、培训、再次变为森林资源。对森林资源利用问题,人类能够充分实现林木全树利用,同时多效益、多功能循环利用。所以,积极科学经营与利用森林资源,开展全方位利用,能够保证社会日益增长的生态产品与林业产品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促使循环经济规模得到有效拓展。

1.3 林业属于生态文化重要阵地与主要源泉

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生态文化可以提供良好文化基础。并且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需要生态文化提供良好保障,这也是时代发展要求。建设生态文化过程中,要求民众以精神形态角度对思维方式进行有效转变,并在全社会与全民中树立良好行为规范、伦理道德以及生态价值观,将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出来,营造健康、向上社会氛围。以物质形态角度对传统消费、生活以及生产等方式进行改变,对保护、利用以及开发进行有机结合。以形态角度对政策制度与生态法律进行有效强化,促使社会团队、民众等方面行为得到进一步约束与规范,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生态文明发展过程中,本质内容就是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而林业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生态文化发展的关键平台[2]。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与问题

首先,发展现状。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全民参与的基础,并且林业建设工作也设立了重点项目基地。因此,我国林业在长期发展中,已经获得良好进步。例如,对于造林绿化而言,实现了森林面积拓展,森林资源增加目标,同时在生态环境方面获得局部改善成果。始终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多林种与多树种造林,有效促进国土绿化发展,提高森林覆盖率。开展重点生态项目,不断强化防护林与生态工程建立力度。

其次,发展问题。虽然我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与成果,然而对于木材利用主要采用粗放模式,使得问题较为突出,解决效果与效率差强人意,要想充分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不断努力,并长期坚持。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森林资源的总量不足,人均量较少,并且质量较差。第二,林业投资渠道不够丰富,使得资金无法实现自主支配,主要通过政府财政满足支付需求。第三,基于我国经济不断增长背景下,林业资源发展缓慢与林业产品增长的需求出现较大矛盾。第四,相比于其他国民经济形式,林业领域中科技水平较低。第五,生态管理存在问题,使得管理体系不够系统与科学,需要进一步优化[3]。

3 强化生态文明和公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强化科技引进以及投入

近年,我国出现大量前沿管理体系与科技,开展林业工作时,相关人员也需要积极引入新概念、新制度、新理念与新技术以充分优化管理措施与技术,进而构建工作持续、系统与全面发展的模式。开展林业生产活动时,对于持续发展,一般是指保证森林资源与相关产品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生态文明、环境与社会功能等方面全面发展。对此在,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经济发展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同时在工作中也应该构建将生态效益作为主导,将经济效益作为辅助的模式,进而将林业生产中相关优势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应该有效提高环境和资源发展力,其中最合理的手段就是借助科技推动经济发展,促使传统将自然资源与环境作为代价的经济建设模式得到充分转变。对重点林业项目的投资活动,其科研专项经费占投资总额的3%以上。所以,对于我国农业发展,落实科技兴林政策,持续提升林业科技含量是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3.2 构建健全森林生态的补偿体系

生态环境中,森林的外部性影响较为突出,然而基于市场经济背景,无法有效地发挥林业生态作用和价值,所以,森林资源供给并不能够促使社会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对林业生态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生态补偿体系主要是把森林生态价值进行科学的市场化转化与尝试,能够充分促进林业生态发展。对此,可以选择以下措施实现这一目标:第一,积极获得国际补偿。第二,对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进行强化。第三,构建生态补偿的转移支付基金。第四,优化管理体系,积极采用绿色GDP核算理念与方法。所以,需要积极建立全面生态补偿体系,有效提高不同区域的生态价值交易效果,进而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不断迈进[4]。

3.3 强化管理,认真开展宣传工作

为了保证林业管理活动得到充分强化,应该构建健全林业法规机制,进而实现依法治林目标,这也是林业管理活动能够不断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对林业管理活动展开细化处理,对所有林业管理部门权责进行充分明确,同时对相关人员具体责任进行明确与落实,并对绩效考核和工作业绩建立紧密联系,对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进行有效强化。管理部门相关人员需要科学规划全面工作计划,为日后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应该积极进行总结,对林业管理中的一些失误以及不足等进行充分优化,积极吸取教训,以确保林业管理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另外,应该认真开展林业资源宣传与教育工作,对管理人员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与森林保护等方面的制度、规章和法律培训工作,促使其能够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保护重要性,充分改变传统工作模式中一边管理与开发,一边发现问题的现象,对管理观念进行有效转变,深刻认识林业资源保护工作重要意义。

3.4 建立林业产业体系

相比于生态公益林,商品林业生态效益更加突出,然而因为在商品林经营过程中,需要不断面对市场经济挑战,所以需要不断减少政府财政在林业生态发展方面的投资压力问题,有效提高林业可持续发展质量与效果,不断强化林业综合效益。在建设林业生态过程中,商品林的作用与地位会不断提升,然而也需要对相关不足加以重视,比如投资环境恶劣、投资大、风险高以及周期长等。

因此,林业生态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加大投入,保证商品林业投资环境得到充分优化,具体可以选择以下措施:第一,不断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发展。第二,不断强化森林资源有偿转让发展,充分考虑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第三,不断降低林业相关税费征收项目,尤其对于抑制林业健康发展的项目。第四,不断优化森林资源的流转体系,不断提高现有资源利用效率。第五,不断强化林业基建工作。第六,积极强化林业财政支持与金融扶持力度,构建专项帮扶资金。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林业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就是林业和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我国林业以系统运行体系方面来讲,已经形成“森林资源、领用资源、培训树林、再次成为森林资源”的模式。要想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还应该积极通过强化科技引进以及投入、构建健全森林生态的补偿体系、强化管理认真开展宣传工作、建立林业产业体系等策略,以根本角度,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有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林业森林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