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釉水装饰作品“秘境”的造型设计和色泽之美

2021-12-01 10:55解功乐
江苏陶瓷 2021年6期
关键词:梅瓶秘境釉色

解功乐

(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宜兴 214221)

在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之中,宜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位于天目山余脉和太湖水域交汇的秀美之地,孕育出7 000多年的陶瓷文化,在不同的时期都各领风骚,直到今天依然被人们广泛的喜欢和青睐。江南水乡独特的地域环境和风土人情造就了宜兴匠人的品格和特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开拓创新,融合各家技艺之长、工艺之新、造型之美,创造了许多令人啧啧称赞、耳目一新的艺术佳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审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让陶瓷艺术在新的时期绽放出更加靓丽的色彩和顽强的生命力,宜兴陶瓷的形式变化也越来越多,许多的陶艺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坯体装饰,而是把瓷器的釉色和陶土的胎质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类似于瓷器的色彩,但是又具有陶器特性的艺术作品,吸引着广大藏家的关注,丰富着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文化脉络。

1 釉水装饰“秘境”的造型设计

这件釉水装饰作品“秘境”(见图1)采用了我国传统的经典器型“梅瓶”的造型,从形态上较之于过去的器型少了一些圆融,多了几分婀娜,更加符合我们当代人的艺术审美。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釉水装饰的色泽令人垂涎三尺、爱不释手,其背后正是艺术家们经过多次的尝试和不同的配方,才能够形成如此的艺术魅力。此瓶瓶身挺拔隽永,瓶口非常之小,显得特别聚气,边沿翻转出来,达到了造型上的相对平衡;颈部短小,是为了衬托瓶身的修长,颈部和肩部之间形成了几乎90度的硬直角转折,有一些柔中带刚的味道;瓶腹部鼓圆,腹径瘦长,非常的俊美。其实从“梅瓶”的历史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融合的味道,因为从最开始“梅瓶”发端的唐宋时期,到后来的元、明、清,契丹文明的融合,使得本来是北方的陶瓷器型逐渐地传播到了南方,其名称也在清代晚期的时候才形成统一的称谓。“梅瓶”带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人文气息和艺术氛围,以至于当时创作瓷瓶的功能或许是盛酒,或许是其它的容器,已经并不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是成为了折一枝梅花插入其中的观赏器,需要的那种雅趣和装饰的效果。所以,从整体上来看这件釉水装饰的“秘境”作品,以陶土为胎,通过非常多样化的组合搭配,最终呈现出的釉色令人惊讶,再加上本身的器型文雅大气,用来装饰玄关或者陈列欣赏,仿佛让我们走进一种全身心放松的秘境一般,可谓是奇妙无比、精彩绝伦。

2 釉水装饰“秘境”的色泽之美

陶瓷艺术在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今日之盛况,但是要传播到全世界,则需要更多的创新和艺术审美,才能够得到更多、更广的认可。众所周知,瓷器在中华文明的世界传播格局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至于我们国家在国际上依然被称为“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但是要使得素心素面的陶器呈现出类似于瓷器一样的色泽,还是需要煞费苦心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完成的。釉水装饰陶器的技法在清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主要是为了迎合当时宫廷的需要,刚开始的时候主要的原料配方围绕着陶土本身的矿料元素进行尝试,直到用各种宝石,诸如蓝宝石釉色、玛瑙釉色等等,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区别于其它釉色的色泽,从而达到作者希望呈现出来的形态。这件作品呈现出来的青蓝色泽具有我们中国独特的艺术审美,在《荀子·劝学》中记载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由此可以看出青色和蓝色的一体性,青色在我们古代社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色泽,象征着希望、坚强和庄重,所以在传统的器物和服饰上面常常采用青色,这件釉水装饰作品“秘境”就是在传统“梅瓶”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的,其中融合了我们对于陶瓷艺术的坚守、中国传统文人对于梅花品质的向往以及这种纯洁而不单调、内敛而不张扬的完美色泽,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

3 结 语

当我们开始发现艺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时候,创新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追求和选择,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釉彩的性能和烧制技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也让许多的艺人有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于是釉色装饰也成为了今天许多年轻艺人不断探索和尝试的方向,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反复的实践,终于形成了不同的配方,在水与火的交融之下呈现出别样的艺术之美,让陶瓷以更加丰富和饱满的色彩绽放在中国艺术之林。

猜你喜欢
梅瓶秘境釉色
梅瓶
钧瓷梅瓶
水果秘境
钧瓷梅瓶
饮酒、插梅,作陪古人浪漫生活
探索铜官陶釉色应用于室内空间设计
秘境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龙泉窑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