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农业气象服务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分析

2021-12-01 11:01陆杰英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气象部门防灾减灾

陆杰英

(增城区气象局,广东 增城 511300)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了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简称“两个体系”),充分发挥出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自此之后,各级气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相继构建“农业气象服务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并将其作为日后工作的重点来抓。当前,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断进行优化是当前主要研究课题,而通过构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可为“三农”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增城区暴雨洪涝、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频繁出现,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损失。因此,构建符合增城区农业需求的气象服务体系,对于保证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生产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进行完善,以先进的气象科学技术为基础,始终围绕气象防灾减灾,建立与之相关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可进一步增强当地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对气象灾害的防御作用,助力农业生产的稳定增效。

1 增城区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发展情况

1.1 构建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近些年来,增城区气象部门对区域内的综合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加大建设力度,并出台了本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结合本区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编制完成防御气象灾害规划,通过建立气象信息员队伍,进一步延伸了气象防御网,构建了有效的基层应急减灾组织体系,使得气象灾害出现时可以及时应对,降低其造成的损失。

1.2 拓宽气象信息服务渠道

自“农业气象服务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被提出来以后,增城区气象部门就开始对部门资源进行整合,并构建起了以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为代表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以及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借助于多媒体终端机、农村大喇叭广播系统、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方式,使得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受众群体推进到最后一公里。另外,增城区气象部门陆续在各个职能单位、村居委等政府部门以及医院、中小学校、景区等公共场所安装气象信息显示屏,截止到2018年,增城区境内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数量达到了309台,位居广东省第一。借助于电子信息显示屏可以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不同方式对应急预警、政府宣传、气象实况、气象为农服务、科普知识等进行宣传。在此基础上,增城区气象局利用当地的区域自动气象站点以及GIFT格点预报的数据,实时展示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所在地点的天气实况和短期预报,有效实现气象资源的整合运用,有针对性地提供分镇街的精细化天气预报。

1.3 建成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增城区气象部门加强与林业、农业、民政、通讯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并实现数据共享。通过组建气象防灾减灾专家联盟,为了将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气象灾害出现的过程中及时开展联合会商,灾情调查及信息发布工作,充分发挥出了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4 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水平明显增强

当前,增城区境内已经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气象灾害预报预测体系,对各种气象信息和现代化的预报技术进行综合利用,可以及时对不同类型的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测预警,使得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准确率得到了大幅度增强。

1.5 农业监测服务产品不断丰富

一是开发增城区农用天气预报技术,开展农业天气预报服务,针对春播春耕、夏收夏种、秋收秋种以及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提供专题材料;二是开发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开展专题专项服务;三是与农业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合作开展作物产量预报,重大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农业病虫害防控等工作。

2 增城区农业气象服务及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气象为农服务相关配套设施不足

结合增城区气象部门构建农业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过程中,相关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较为严重。对于省级气象部门来说,人才和技术配备方面较为充足,再加上资金较为充足,加大了对现代化设备的引进力度,基本可以满足农业气象服务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需求,且相关的防御体系较为完善。而对于基层气象部门来说,其人才储备和技术设备方面严重不足,很难满足当地气象灾害与农业生产实际。由于现代化气象设备配备不足,使得农业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水平较低,增城区相关气象设备配备不均衡,是构建农业气象服务及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问题。

2.2 软件服务政策及服务流程匮乏

增城区在构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过程中,软件服务政策与服务流程对气象服务业的支撑力度不足也是其薄弱环节。当前,增城区气象服务的设施配备基本到位,但是相关的设备软件服务及流程政策缺失,这也是大部分地区气象部门的现状。在对农业气象服务站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气象预报等气象服务产品外,在保障技术过硬和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同时,仍需继续完善的软件服务政策及相关流程。

2.3 气象防灾减灾机制有待加强

现阶段,增城区各个镇街村居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各镇街村居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是否实行无缝联动机制,是确保农业气象服务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顺利开展和实施的关键。结合增城区实际,不难发现当地政府部门对其的支持仍需加强,必须要认识到农业气象服务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部门联动与常态化间还存在差距,尤其是对应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绿色通道不足,需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增城区气象信息队伍的发展机制不甚完善,农民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仍有不足,使得自救互救和社会参与程度不足,不利于农业气象服务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3 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对策

3.1 加强规划布局

在对增城区农业气象服务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其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进行结合,尤其是要重点关注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确保农业跟着产业走,同时还要对气象监测站点进行规划,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管理机制不断进行完善,进而构建与增城区相符的农业气象服务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例如,在开展增城区气象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使“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各个乡镇、产业区及龙头企业,提升其的特色性水平。

3.2 加强部门合作

在建设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过程中,如果单纯依靠气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农业、林业、国土等多部门之间协作,将各自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如积极开展智慧气象服务,将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农业气象精细化智能服务平台的作用体现出来。还要结合农业气象服务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的价值。

3.3 加大农业气象服务设备的投入

在对增城区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技术和设备投入系统进行构建,以对设施分配不均衡的现状进行改善,对基层气象部门的设施配备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还要在基层中公开招聘气象、农业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结合增城区实际情况,罗列出开展气象服务工作所需的设施、设备及对应的数目,严格根据标准要求对设施进行分配,以确保农业服务设备配备均衡。

3.4 制定并完善气象软件服务政策和服务流程

增城区气象部门应对未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进行规划,为了有效控制气象软件服务,需对气象软件服务对应的政策及相关流程的重要性进行明确。另外,应结合国家制定并完善的气象软件服务政策,对本区域内的气象服务流程进行规划,并结合实际,对其不断优化。

3.5 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增城区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选择“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重大活动日深入到农村地区积极开展气象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将气象科技在培育新型农民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可以通过专家知识讲座或者是科普宣传专栏等方式进行宣传,或者是在农村开展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气象技术培训,以提升农民自身的防灾减灾意识,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还可以增设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平台、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作业指挥基地,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积极引入现代化作业设备,不仅可以增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还能对水库蓄水、生态环境、森林防火等进行改善。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气象服务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在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开展。增城区有关管理人员需对当前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加强规划布局、加强部门合作、加大农业气象服务设备的投入、制定并完善气象软件服务政策和服务流程等几方面出发,侧重于科学化、技术化的方法,并建立起服务三农的专项长效机制,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降到最低,以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和推动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气象部门防灾减灾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气象部门增值型内部审计新模式初探
2018年全国气象部门政府网站测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