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1 11:01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灌溉工程农田水利灌溉

王 鑫

(高台县红崖子水管所,甘肃 高台 734300)

农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促进与保障性作用,在任何一个时代内均要重视农业的发展情况。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农业发展速度较迟缓、农田使用率偏低、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常见等,不利于农业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做好、做实基层农田水利灌溉工作,是推动本地农业正常发展运作的重要一项基本条件,也是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1]。近些年,新农村建设脚步持续加速,确保水资源合理应用、农业生产活动顺利推进均是迫切需要落实的工作任务。

1 灌区概况

红崖子灌区地处祁连山北麓,坐落在高台县西南64㎞处。灌区现有14个行政村,105个社,1716户,总人口6700人,灌溉面积达到49500亩,现已建成小(一)、小(二)型水库各1、3座座,塘坝五座。干渠7条,总长31.836km;支渠32条,长58.55km;斗渠114条,长56.75km;渠道各类建筑物1506座。田间配套面积达到了16900亩。

2 基层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工程设计方面

工程设计是影响农田水利灌溉项目应用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纵观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发展现状,不难发现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着一些误差,外加设计完善水平偏低,以致工程投用阶段滋生出各种质量问题。分析工程设计问题,管理质量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工程安全设计规范性不足、配套设施设计不完善、部分功能未实现具体化等方面上。以上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除,将会增加工程运行阶段管理、维护成本,以致水利工程无法将自身的实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2.2 管理模式方面

从古至今,我国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针对农田灌溉技术有较长的研究历程,但是其基本上是以传统农业理论为基础建设起来的,尽管技术应用阶段有助于提升作物种植效率,但是表现出的应用效果并不显著。且国内大部分农村地区长期应用着较落后的水利灌溉管理模式,导致水利工程现实应用阶段没有创造出最大综合效益,功能基本集中在抗旱方面上,市场发展主体尚不明确,没有参照社会发展现状革新初有的管理体制,以致管理模式很难麻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外加部分管理部门没有配置足够的专业管理人员,造成很多管理方法没有落到实处。

2.3 管理体制方面

一些农村地区对水利灌溉工程采取了较为落后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有效性不足,部分管理部门尚未形成较强、良好的自主经营能力[2]。在部分状况下维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盲目的实施一些农田灌溉方法,以致部分水资源浪费,甚至出现了较严重的浪费问题,不仅对生态环境形成较大影响,也不利于社会经济效益平稳提升。还有部分有关部门没有依照广大农户现实经济收入水平与劳作情况制定水价;部分部门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管理体系暴露的漏洞,管理过程松散,造成部分管理问题形成的影响范围有不断扩大趋势。

2.4 资金扶持方面

当前,大部分农村水利工程的运行费用始源于水费收缴与农户集资,但是对于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因经济收入水平整体偏差,农户集资方式很难维水利工程正常运转过程提供强大支撑。外加不同地区的水费与集资标准不统一,很可能造成一些水利灌溉项目由于经费不足而在较长时间内被搁置,不利于我国农村水利灌溉工程全面、顺利发展。

2.5 基础工程方面

基础工程建设质量影响着项目应用效果、投用过程安全性级效益创造情况等,这就预示着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管理阶段,相关人员要主动承担其自身职责,加大对基础工程相关质量问题的管理控制力度[3]。当下,水利灌注项目建设中常见问题有使用性能不够全面、运维成本整体偏高等,基础工程建设中存在着较明显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项目投用阶段暴露出较为明显的安全问题与结构稳定性问题,比如农田灌溉时出现渗漏、结构性溃坝、塌陷等不良情况,降低项目整体安稳性,难以对区域经济稳定发展形成较强的推动力,部分情景下还会扰乱社会发展秩序。

3 改进方法对策

3.1 完善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可以被看成是水利灌溉项目建设的灵魂,工程设计实现规范化是项目应用过程稳定推进的重要保障,进而将项目实用性充分彰显出来,创造出巨大的综合效益[4]。通过分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实际状况,为了能精确、有效的控制工程设计中存在各种问题,整体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质效。在正式开工建设前期,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及监理方应积极研读设计图纸,分析设计内容并对其合理性作出科学判断,严格依照现行规范标准落实审核工作,重点是要重视优化设计,组织专员勘察施工场区的水文地质、交通运输情况,确保各项内容均能符合水利灌溉工程现实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压缩设计成本,减少或规避停工、返工等现实问题。基于多方面审核,整体完善项目建设成本、结构安稳性、建设可行性,尽早纠正工程设计中不合理的位置,同步提升项目设计与建设效果,改善后期项目运维管理成本偏高的现状。

3.2 选用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传统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应积极朝着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应自觉承担其责任与衣物,一定要综合分析各地区农业与经济发展的现实面貌,选用科学、合理的模式管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针对不同地区要拟定差异化的水利灌溉管理政策,比如河套灌区渠系相对庞大,对灌区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有益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最也使河套灌区用水实现高效性得到重要保障。针对河套灌区地下水工程局部老化与部分装置失修的现状,可能会滋生出一些基础设施和农田现实用水状况明显不匹配的问题,很可能造成现代灌区管理制度建立与执行过程受阻,但伴随河套灌区设备设施持续更新改造过程,与其相对应的灌区管理方法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将会有很大提升[5]。基于地表水形成的河水灌溉技术就是以渠灌的形式满足农田灌溉需求,通过旱季放水、雨季储水的方法维农田作物提供充足的水资源,明显的提高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使广大农户更好的降低用水成本,也使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创造了坚实保障。

3.3 建设健全管理体制

科学、全面分析农田水利灌溉整体发展局势,这是建设完善化水利灌溉管理体制的重要基础。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调查研究,全面分析灌区广大农户现实生产灌溉要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方案。通过宣传教育督导农户节水意识,规范灌溉行为。认真分析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以此为据合理设置用水价格。例如,可以采用阶梯式计价法,建议农户参照自身生产生活现实需求选择适宜的用水方法,借此方式实现对用水成本的有效控制[6]。也需要完善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确保水利灌溉工程管理措施有法可依,这也是该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严格执行节水灌溉制度,加大灌溉用水量的管理力度,实现用水量的定额管理,推行科学化灌溉制度,整体提高农业生产中水、肥、农药利用效率。也要设置节水灌溉技术标准,建设出生态型、节水型灌溉示范区域。

3.4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为确保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能顺利推进,各省市应加大保障措施的推行力度,特别是要尽早解除既往扶持资金不足的问题。在灌溉工程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工程运维成本与本地农户的资金筹集状况,针对积极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财政部门应适度增加资金扶持力度,例如建设完善化的专项基金,以使相对贫困的地区水利事业发展得到一定援助[7]。国家要增加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费用,确保工程后期运行活动能顺利推进,把维管灌溉工程作为主要工作任务,力争在做到合理控制工程成本和节约水资源的基础上,提升水利灌溉工程的运营质量与效率。提升农村水利工程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为本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大量专业人才,使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及其顺利实施过程得到更大保障,这样农田水利灌溉事业发展过程中有更强的动力。

3.5 加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与多方监管

积极落实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验收工作,这是提升工程后期运行质量的关键点。基础工程具体建设阶段,为确保能获得预期的建设成效及整体提升监管效果,建议建设方、施工方要自觉组建联合监管小组或者三方监管机构,严格依照现行规范标准落实本项目的项目监管与验收工作,确保各工序施工活动安全、稳定推进,监理中及时发现相关施工问题,尽早解除。

4 结语

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确保农业生产活动能高效、稳步发展,加强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力度是有效办法之一,立足于灌区农业发展现状,积极落实先进的灌溉技术,及时革新传统的管理方法与策略,合理配置各项资源,确保管理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为农业经济水平提升创造更坚实的保障。

猜你喜欢
灌溉工程农田水利灌溉
纳米比亚着力发展农业灌溉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对策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新时期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研究
Life in 2060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