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人物

2021-12-01 13:56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赵简子狄仁杰李世民

★编者按★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罕见地以齐桓公、鲍叔牙、管仲这三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为任务驱动,完成一篇发言稿。这再一次警示我们:经典人物故事、观点、态度一直是写作的宝库。其实,不只是写作,于我们的人生而言,了解历史人物,对我们的成长也多有裨益。本期8个历史人物,故事各异,身份不同,愿同学们可以梳理并运用之。

魏太武帝拓跋焘:天子历颂群臣

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字佛狸,鲜卑族,北魏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性又知人,拔士于卒伍之中,惟其才效所长,不论本末”。他建立基业的经验,就是虚心求贤。431年,拓跋焘下诏停武修文,让各州郡推荐贤良之士,欲选拔为师为辅的人。并以殷宗梦贤于版筑之时的殷勤,来比喻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皇上咨询有关部门,都说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渤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人,是贤良俊杰之士。他们为州郡百姓所称道,有翼护朝廷的才能。《诗经》曰:“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如果给这些人委派以政事,相信他们一定能干得很好。《易经》也说:“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像卢玄这样有才华却隐居于市井山林的贤士,各州郡都要把他们请到朝廷来。

皇上下旨,各州郡自然要竭尽全力地挖掘人才,可有些贤才却不愿抛头露面,办事官员便强迫其出山。

拓跋焘知道后,批评办事官员失职,说这不是为皇上增光,反而是抹黑,要以礼相待,让贤俊自愿效力。得知世祖举荐贤能的礼事之后,一大批贤俊之士奔拢而来。为了调动贤臣为朝廷效力的积极性,拓跋焘竟然放下身段,为群臣歌功颂德。上党王长孙道生为官廉洁,生活朴素;左光禄大夫崔浩多谋善断。太武帝便让歌工作词作曲演唱他们,“智如崔浩,廉如道生”。(《北史·长孙道生传》)

▲续说:自古以来,都是人臣为天子歌颂功德,拓跋焘竟然反其道行之,为臣子赋词,实属明君。现在,社会分工细化,专才多而通才少,只有分工合作,才能事半功倍。敞开胸怀,接纳优秀人才,向其学习,才能让自己更优秀。学习亦是,借鉴他人所长为自己所用,我们会进步得更快。

本则素材可以运用在以“学会倾听”“对自己负责”“读”“真心换真情”“对话”“超越自我”“对话”“勇气”等为话题的作文中。

李世民的“文治之师”

唐太宗李世民文韬武略,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我们知道,皇子自幼有师傅教导各项技能,李世民也不例外,但这是被动的灌输,李世民的成功,更多是靠自己的主动学习。早在起兵反隋之前,李世民就积极招揽人才,成立了一支战斗力强盛的铁军。

天下形势平定,李世民专心于儒家经籍,建立文学馆,用来招揽接纳四方的文士。行台司勋郎杜如晦等十八人,轮流值宿于秦王府,李世民放下尊贵的身份,与各位学士讨论经义,直至夜半时分才作罢。

文学馆中有十八学士,分别是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死后,补刘孝孙)、褚亮、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为了给“十八学士”以礼遇,李世民特地让人记下他们的名字、爵位、乡里等明细,以及之后的赞语,一起编辑成书。当时,十八学士所享受到的荣誉被外界人士所羡慕,他们觉得入选文学馆是高不可攀的,就如现在进入北大、清华之类的学校读书一样,是天赋异禀、勤奋贤士的人才能达到的境地。而这些学士也非常敬仰李世民的智略善断的才能和礼贤下士的德行,畅所欲言,各显其能。李世民通过这种方法招揽的人才,成为他日后夺取帝王、君临天下的智囊团,为其开创“贞观之治”立下汗马功劳。

▲续说:贤良才俊既有不凡的才能,也有异于常人的自负,没有万分的诚心是得不到他们的青睐和帮助的。求贤就得放下身段,低调做人,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做成大事。舍得付出,才有收获。

本则素材可以运用在以“真诚”“助跑线”“礼貌”“真心换真情”“为别人喝彩”“执着”等为话题的作文中。

狄仁杰保良荐贤

狄仁杰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臣,他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狄仁杰不但自己贤能,更为朝廷保良荐贤。他推荐的张柬之、姚崇、桓彦范、敬晖都是唐朝中兴的名臣。

狄仁杰曾对桓彦范说:“以你的才能,一定能担当重任,不限于当初的门荫。”并对他以礼厚待。不久其升任监察御史,后又任御史中丞。

长安年间,武则天询问狄仁杰推荐一位贤能之士辅佐公务。狄仁杰沉吟思虑后说:“荆州长史张柬之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宰相之才,相信他能为国家竭尽全力。”武后便任命张为洛州司马。过了几日武后又求荐人,狄仁杰说:“臣下曾推荐的张柬之,还没有用呢!”武后说已任命司马。狄仁杰说:“为臣推荐的是宰相,不是司马。”于是任其为司刑少卿,迁升秋官侍郎。张柬之在位成绩斐然,不负众望,后又经姚崇推荐,终任宰相。

狄仁杰不但在文臣上荐贤,在武臣上也不拘人格,保荐良将。

李楷固、骆务整本是契丹部将,多次挫败王师,后投降。当时司法部门有人提出按律处死,狄仁杰反对,说其骁勇善战,可任用为将,必定感恩戴德,建立功勋。果不然,二人不久便讨伐并攻克契丹凯旋,武后向狄仁杰举酒,称赞他知人善用。

▲续说:狄仁杰慧眼识才、荐才,是能力所致,也是心胸所致。赏识他人的优势,不也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吗?

本则素材可以运用在以“成功的门是虚掩着的”“美德”“境界”“感恩”“帮助”等为话题的作文中。

士人隐居“不嫁”,蒯通“借火”

蒯通是汉朝有名的辩士和谋士。在齐国封地,曹参任相国,礼贤下士,请蒯通为上客。当时齐王田荣怨恨项羽,谋划举兵反叛,胁迫齐地士人东郭先生、梁石君跟从,二人无奈勉强相从。等田荣失败后,二人惭愧,一起隐居深山。蒯通去求见曹参,说:“丈夫去世,有的妇人三天后便改嫁,有的妇人幽居守寡不肯出门,您如果要娶妻,会娶哪一种呢?”曹参说:“娶不嫁的。”蒯通说:“是啊,求贤臣也是同样的道理,那东郭先生、梁石君是齐国的俊杰之士,隐居不‘嫁’,没有卑躬屈膝地求着做官。希望您派人以礼对待他们,任用他们。”曹参同意蒯通的建议,聘请二人待为上宾。

蒯通把这次荐贤称为“借火”,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有客人建议蒯通推荐齐士二人,蒯通讲了一个故事:“我的同里有个妇人,与街坊相处融洽。里妇家夜里丢了一块肉,婆婆认为是她偷吃了,一怒之下赶走了她。妇人离去之前,与要好的老妇告别,顺便讲了这件事。老妇则让她慢走,说有办法让家人找她回去。老妇拿了一束麻,向失肉的那家讨火,说自家的狗昨天傍晚因为一块肉争斗而死,借火烹调狗肉。失肉的那家赶忙追回里妇。老妇不是游说之士,拿麻讨火,也不是让妇人回去的办法,但物类有感应,事情可以互相影响。我现在就向曹相‘借火’。”

▲续说:原来蒯通是借曹相的影响力显贤荐能。蒯通不愧是有名的辩士,推荐贤良的缘由讲得充分,而且浅显易懂,所用论据皆来自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人不得不信服。生活中有不少好心办坏事的例子,真是冤枉至极,归根结底,还是方法不对。

本则素材可以运用在以“为他人开一朵花”“境界”“责任”“美德”“方法”等为话题的作文中。

裴度知人之明

裴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唐宪宗时,内廷宣徽院设有鹰、狗、雕、鹤、鹊五坊,其首领多由宦官担任。每年秋天,宣徽院的五坊小使都要到京城附近试放宫廷的鹰犬行猎。他们所到之处,百姓必须小心出入,稍有不慎,便会被冠以“惊吓皇家鸟雀”而问罪。地方官吏对这些小使也都阿谀奉承,盛情相邀,厚物相赠,唯恐伺候不周到。小使年年如此,上至官吏,下至百姓,均对其惧怕至极。

这一年,五坊小使到下邽县试放鹰犬。县令裴寰执法严明,严厉苛刻,除向小使提供公务馆所外,并无其他奉承之处。小使们极为不满,便向宪宗进谗言,诬陷裴寰藐视朝廷。宪宗震怒,令人拘捕裴寰。众臣以理劝解,但都无济于事。裴度进入延英殿奏请政事,趁机以理陈述裴寰无罪,却更惹恼了皇上。宪宗一怒之下说:“按你的意见,裴寰无罪,就处决五坊小使;如果小使们无罪,就处决裴寰。”裴度回答说:“论罪,确如圣上所言,任用裴寰为县令,他替陛下忧心、顾惜百姓才至于此,怎么可以加罪于他呢?”宪宗听后,龙颜大悦。次日,便下令释放了裴寰。

▲续说:裴度之所以具备识人品行的能力,是因为其敢于打击跋扈骄横的宦官,唯举贤人为朝廷所用,并无私心,正所谓“无欲则刚”。“身正不怕影子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把应该做的事做好,之前的阻碍都会变成鼓励和赞同。

本则素材可以运用在以“慧眼识人”“坚持原则”“思考与盲从”“从大局出发”等为话题的作文中。

燕昭王:卑身厚币铸中兴

众所周知,自燕昭王始,燕国中兴,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而且,我们也知道,燕昭王是从招贤纳才这个关键因素入手的。他深知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那么,燕昭王是用什么妙招储备到人才的呢?

燕昭王之王位得来不易,以卑身厚币,来招纳贤士。可到底如何才能收留人才的心,让他们甘愿俯首,全心付出呢?燕昭王表现出了诚意,他为自己看重的第一个人才郭隗建造了豪华的宫殿。而且据《战国策》记载,很快,燕昭王就“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以延请天下名士”。如此,乐毅、邹衍、剧辛等天下英才竞相来投奔。当邹衍到燕国时,昭王亲自拿着扫帚,屈着身子在前扫除路上灰尘,恭敬相迎。

二十八年励精图治,精选人才,燕国强盛,成为 “七雄”之一。

▲续说:现实中,小到一个事物的强大,大到一个国家的进步,都离不开人才的作用。但是,如何才能网络人才的心?法宝即燕昭王领悟到的卑身厚币——精神上给予人才真诚的尊重、尊严,看重人才;物质上给予最大的支持,让人才无后顾之忧。要知道,除了极少数外,人才总是有一股傲劲的,必须做他的双面贴,才能让他还原赤子之心。要得到一样东西,而且得有其法,这其实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大功课。

本素材适用于“得人才者得天下”“舍得”“尊重”“物质与精神”“以史为鉴”等话题的作文。

赵简子:驭人有术人附怀

赵简子,春秋末期晋国正卿,春秋时期政治家,将晋国的赵氏家族推向了复兴之路。“三家分晋”中的三家之一即有赵氏家族。而且,司马迁专门列有《赵世家》,讲述了赵国数百年的兴亡史。赵简子的事迹很多,但是其谋略上最突出的,还是驭人有术。在《赵世家》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例子,比如,他接纳了一个叫阳虎的乱臣贼子。

阳虎在鲁国做官的时候,挪用公款,贪污受贿,最后被鲁国国君查封家产,驱逐出国。后来,这家伙又到了齐国,把齐国的军队打造成了一支进退有度的精锐之师。结果,又在齐国密谋造反,被告发后,投奔到赵简子这里来了。看看,如此一个家伙,怎么会被赵简子重用呢?

原来,阳虎也是一个治国的奇才。赵简子正是看重这一点,所以才厚待他的。同时,赵简子对他也没有放任自流,有一次赵简子将一个密折给他,上面赫然记录着阳虎网罗家臣、侵吞金库的事实。阳虎看过以后,吓出一身冷汗,从此对赵简子服服帖帖,不再妄为。

还有一个有名的事例,是关于周舍的。

家臣周舍喜欢直言进谏,周舍死后,赵简子每每上朝,总是不开心。大夫看到后都向其请罪。赵简子却如此说:“你们没有罪。我听说一千张羊皮也不如一只狐的腋下皮毛。大夫们上朝,只听到恭敬顺从的应答声,听不到周舍那样的争辩之声了,我为此而忧虑。”如此,不仅赵地的人顺从他,而且赢得了晋人的心。

▲续说:赵简子不因噎废食,启用阳虎;不喜恭顺他,怀念周舍。这当中除了驾驭人才的本领,也体现出他对真人才、真性情之人的爱惜与激赏。而且,从赵简子身上,我们看到了海纳百川的气量,看到了鱼龙混杂社会中如何成长的侧影。仔细品味赵简子对待人才的态度,或许还有更深的感受。

本话题适用于“真正的智慧”“发现”“驾驭人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话题的作文。

猜你喜欢
赵简子狄仁杰李世民
一狐之腋
赵简子放生
三张纸条
皇帝不能玩权术
以诚相待
人小鬼大狄仁杰
人小鬼大
人小鬼大狄仁杰
“失职”的大臣
“失职”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