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体参与基层乡村社区治理的经验研究
——以海口市H社区为例

2021-12-01 20:13马东洋
乡村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服务队工作者志愿

马东洋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0000)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以来,全国各地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实践,取得显著成效。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依据党情、国情和世情的变化,提出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对“十四五”时期的社会治理工作做出了进一步要求,要求党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政治引领、组织推动、思想巩固和制度保障等作用。加强基层社区治理要求在坚持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的基础上,深化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以及社区自治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发挥集体力量,以达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1 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1.1 研究背景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主要从五大方面对基层治理工作进行改进,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五大方面主要包括:一是强调基层党建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强调需要更加强健有力地建设基层社区党组织;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总体联系,增强基层党组织之间的总体效应;四是综合全面提升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治理水平;五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对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强化四级联动,从市到区、从街道到社区形成四级联动,依托企业、街道、商会等创新治理方式,广泛运用现代网络科技,整合各方面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除此之外,还要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促进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参与治理,运用网格化模式,实现精细化治理。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要加强社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2020年12月,民政部印发的《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也明确表示要积极培育乡村志愿服务组织,为乡村社区治理贡献力量。因此,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更是现实社会的需要。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减少社区治理过程中的矛盾争端;另一方面有助于基层政府积极转型为服务型政府。

1.2 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逻辑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要求,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坚持在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下,使政府引导基层组织、居民群众、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各级党组织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和实现价值的时代课题[1]。因此,对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把握和避免泛化的倾向就成为重中之重。从总体角度出发,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基本内涵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主体而言,要坚持党组织的领导、指导和引导作用,积极鼓励各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发挥社会组织、群众居民、自治组织的重要作用。二是就内容而言,主要指的是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过程。具体来讲,就是各组织主体在治理工作中要优势互补,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地汇聚民众力量[2]。

2 H社区多元主体参与乡村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

2.1 创新组织体系,强化服务功能

党的各级委员会带头共同协商讨论,决定根据社区现状,建立6支志愿服务队,即从文化宣传、应急管理、文明建设、治安联防以及帮扶帮困等方面成立了文化艺术志愿服务队、突发应急志愿服务队、文明宣传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防志愿服务队、帮扶帮困志愿服务队以及退休群众志愿服务队。由居民组成的治安联防志愿服务队主要解决社区居民日常出现的矛盾,开展“三个必到,五个必访”活动,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生活。帮扶帮困志愿服务队则从居民实际生活困难出发,对社区弱势群体进行物质救助和精神慰藉等,理解支持、鼓励引导其走出困难[3]。退休群众志愿服务队主要对辖区内退休人员开展文明劝导,积极引导等,充分发挥老党员余热。以“劳务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方式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党支部的桥梁作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居民有效参与,使农民共享发展红利。

2.2 健全规章制度,建立监督机制

H社区通过健全组织职责,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治理工作通过“两委”讨论决定出“四议”,最终达到“两晒”,给社区群众“一单”。也就是,在社区党委、社区居民委员会参与党建工作、居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及在社区建设和财务开支等方面,由党委组织提出议题、“两委”进行商议、党员大会进行审议、居民代表会进行决议,保障过程中党员的知情、参与、选择、监督和救援“五权”,最终晒出决议结果和实施结果。落实结果后要为居民提供服务承诺单,确保居民的知情性和有效参与度,推动社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3 完善参与激励机制,吸引多元主体参与

H社区学习国内城乡社区先进治理经验,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一套完整的参与激励机制,吸引社区周边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优势。第一,激励社会组织参与治理过程,在整合社会组织各自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居民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主体参与的治理效能,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第二,充分调动社区中青年的力量,积极鼓励其参与社区治理。一方面为社区治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带动社区老工作者学习新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社区居民自治的重要性,有效缓解了青年一代的就业压力[4]。

2.4 大数据技术牵头,提升工作者能力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极大便利。借助互联网平台,H社区周边社会组织有效搭建了服务平台,如建立儿童教育辅导教室解决了家长辅导作业的苦恼;举办文化娱乐活动、专题教育讲座等传播先进理念,提升居民的整体素质[5]。另外,H社区基层党组织还通过举办工作培训、实践课程等活动,提升了工作者能力;通过举办新闻交流会等学习交流治理经验,提升了治理水平。

3 H社区治理实践经验

3.1 基层党建引领,政府加强主导

党的建设不单单是促进中国共产党强大和先进的途径,同时也是不断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依托[1]。一方面,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是实现政治功能的内在要求。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各级党组织保持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发展方向高度一致,把社会治理寓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之中,切实体现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6]。另一方面,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是促进社会治理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一,社会治理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力量发挥主导和保证作用。第二,社会治理在运转过程中需要外部力量长期对整个过程和多个主体进行监督和管理。社会治理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等在内的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第三,社会治理在面对重大事件和突发情况时,需要党组织通过发动党员来带动广大群众坚持政治立场、坚守政治底线、坚持“四个意识”,从而使整个过程始终围绕着“初心”和整体利益发展。

3.2 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加强组织队伍建设

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治理中的核心力量,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能力有利于提升社区的治理效能。H社区从3个方面着力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加强组织队伍建设。第一,社会的快速变迁不断带来新问题、新任务,因此,社区工作者队伍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社区形成了有关资格考试、教育培训、绩效考核等完善的考评体系,致力于不断提升工作者队伍的工作能力[7]。第二,社区通过集体活动加强组织队伍建设,使工作者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减少了工作中的冲突、矛盾,降低了社区治理难度。第三,改善社区工作者的待遇,达到了吸引年轻工作者加入和保障老工作者待遇的目的,为社区工作良好开展提供了保障。

3.3 鼓励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在社区治理工作中,H社区基层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各类组织在治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各类组织的专业化优势,主动引导、支持各类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一方面引入完善的管理机制,以政府主导、政企合作开展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高社区治理成效。例如,为社会组织举办文娱活动、知识竞赛、问题调节活动等,激发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公益性组织、妇联等积极参与治理,发挥各行各业的自身优势,激励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倡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增进治理主体之间的联系,提高治理成效[8]。

3.4 搭建各类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公共平台

一方面,H社区创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搭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有效地将个体户、企业、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联系起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社区治理水平;通过APP将多元治理主体与社区群众联系起来,提升社区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H社区创新构建的微信平台,解决了社区居民生活诉求的难题,破除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有效地解决了条块分割、信息不畅的问题,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办事效率,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

猜你喜欢
服务队工作者志愿
以志愿,致青春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蒋王社区:打造“侨之家”、同心桥服务队 以侨为“桥”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长沙作家志愿服务队走进校园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社区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