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整体性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原则及措施

2021-12-01 20:13平莎莎
乡村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村落居民原则

平莎莎

(天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传统村落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整体性背景下,保护传统村落对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具有促进作用。

1 传统村落保护原则

1.1 整体性原则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村落风貌、村落格局及乡村环境等方面的保护工作,更重要的是对村落体现出的乡土文化进行整体性保护,其中包含居民生活习俗、民族文化等。例如,对传统村落中街道栏杆的布置格局进行保护,对能体现村落居民生活习俗的建筑进行保护等[1]。同时,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应允许其内部建设新建筑,但是要严格控制新建建筑的高度和风格,确保新建建筑与传统村落的布局、建筑风格保持统一,实现新旧相互融合。

1.2 原真性原则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过程中尤其在对村落最原始的形态进行保护时,应遵循原真性原则。而在村落实际保护中,很多时候容易出现破坏历史遗迹的现象。所以,针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中街区的保护,应做到区别对待,特别是一些已经被破坏的历史性建筑。如果该建筑有详细的历史资料可查,应根据历史资料做好建筑的原地原样复建工作,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持建筑的原真性,有效地保护传统村落的原始面貌[2]。如果建筑历史资料中没有详尽指标和数据信息作为支撑,绝不可通过臆测来复建。

1.3 公众参与原则

在传统村落保护中,主要针对村落的历史建筑、自然环境进行保护,这些与村落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换言之,村落保护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在保护过程中要做好与公众之间的联系,鼓励其积极参与其中,以保证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1.4 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原则

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要保存其原有的历史面貌,而且应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尤其是历史以及文化、商业和旅游等价值。为保护好传统村落,要加强对传统村落资源地保护性开发,如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将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赋予传统村落新的生命活力,达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效果[3]。

2 文化整体性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措施

2.1 传统村落开发策略规划

为保护好传统村落,要尽可能避免大拆大建。特别是对传统村落中原有的路灯、公用电话、消防栓和一些市政工程设施等,应从形式、尺度、色彩、材料等多个方面进行保护。如果村落存在设施陈旧、房屋失修、交通不畅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保留原有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同时,不断地将新的活力注入其中。

对传统村落进行开发时,使村落生活环境舒适宜居是村落开发、保护的首要目标,因此,需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文化空间等,满足村民的现代化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第二,从多个方面入手改善村落生活环境。例如,对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改善村落卫生环境;改造邻近河溪、山涧的传统村落时,需重视河溪景观建造,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为居民、游客提供休闲的场所。第三,促进经济发展。传统村落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支撑是扭转传统村落衰败化、空心化趋势的关键。传统村落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产业、生态农业等,并延长相关产业链,为传统村落提供更多的产业支撑,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

2.2 临街商业建筑改造

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对村落中的相关建筑、设施,要做好综合评判,根据建筑、设施现有的状况,决定对其进行拆除还是重建。对部分需进行修缮的建筑,需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建筑的原来样貌;对于建设时间较短的新建筑,如果与历史街区风貌格格不入,则需进行拆除;同时新建建筑应与传统建筑在风格上保持一致。总之,在临街商业建筑改造过程中,要与街区整体历史风貌保持统一,以修复、修缮为主,尽量避免出现大拆大建现象。当然,历史街区还要尽量减少商业广告宣传牌,不可使用现代化牌匾,避免出现过度商业性的行为,以防将其改造为不古不今的现代化村落形式[4]。

2.3 空间高度和尺度控制

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应确保其整体的空间高度和尺度相协调。在传统村落发展过程中,部分村落的建筑高度在逐渐增高,而高大的建筑往往会对传统村落的整体空间格局、结构产生一定影响,破坏原有村落的空间、尺度比例。所以,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在保护历史街区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要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与尺度,避免破坏传统村落的结构。

2.4 基础设施改造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过程中,应做好对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的修复与完善工作,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例如,做好供水、供电、排水、垃圾清理、道路整修以及供气供暖等方面的设施维护工作,同时,应增加居民休闲、娱乐活动设施以及一些绿地景观和小品建筑,提升传统村落的整体氛围、文化形象,让传统村落中的居民能安居乐业。当然,要保证传统村落改造时使用的材料与传统村落的整体风格相一致[5]。

2.5 传统村落文化空间活态传承

在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中,以文化空间为基础,从村落的既有空间、生态环境及非物质文化活态传承三方面出发,对传统村落进行传承与发展。首先,作为村落的外部空间,生态文化空间一方面要满足村民日常生活、生产需求,另一方面需将地域性景观特色展现出来,做好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工作,将村落的农耕景观特色凸显出来,如在开发与改造中可通过片区农田整合、农家花园式菜园建立等,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其次,根据传统村落的结构形式,营造慢行空间。在改造中,对传统村落的街道肌理进行梳理,厘清住宅区与巷道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共活动点与巷道之间的结构关系等,在满足村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持原有风貌或做最小化变动,利用传统村落结构体系作为街道空间节点,融入道路周边自然乡土特色景观,构建慢行景观系统。最后,在传统村落开发中,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仍然是主要目的,如对传统历史建筑的功能进行更新、对传统民居进行“活态”改造等。通过上述措施对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进行改造,能对传统村落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整体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 结语

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应坚持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原真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原则等,而且要做好传统村落的开发策略规划,做好临街商业建筑改造,做好空间高度和尺度控制,做好基础设施改造,做到传统村落文化空间活态传承,从而有效提高传统村落的保护效果。

猜你喜欢
村落居民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石器时代的居民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高台居民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