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新建与育苗准备技术措施

2021-12-01 20:13王晓艳
乡村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床面苗圃基肥

王晓艳

(喀左县林业种苗管理站,辽宁 喀左 122300)

1 苗圃地的选择

苗木是人工造林的基础,苗圃地是生产苗木的基地。苗圃地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苗木的产量、质量和育苗成本。因此,苗圃地必须选择在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土质适宜苗木生长的区域。同时,为减少运输成本,苗圃地还应选择在既临近造林地又靠近居民点且具备电力供应条件的地区。

1.1 地形

苗圃地要选择地势平坦、坡度在1°~3°的地段,最大坡度不能超过5°。在辽宁省西部干旱地区,苗圃地应选在阴坡、半阴坡的山脚平缓地带,并尽量修成水平梯田。苗圃地不宜选择设置在寒流汇聚的洼地、不透阳光的峡谷、密林中的小块地、瘠薄干燥的山顶、风口以及山洼等地[1]。

1.2 土壤

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通气良好以及水分适宜的沙质壤土、壤土和轻壤土作为苗圃地。这样既有利于幼芽出土和根系发育,又便于耕作,适于所有树种的苗木培育。

1.3 水源

水是决定苗木生长的关键性因素,任何苗圃地均必须具备良好的灌溉条件,干旱地区更是如此。苗圃地必须选在水源充足、灌溉方便的地块。如果没有自然水源,则必须通过打井保证灌溉需要。另外,苗圃地的地下水位不宜过高,地下水位过高,易引起土壤盐渍化,也易造成苗木根系发育不良、苗木徒长等,导致苗木木质化不良,冬季易受冻害。但地下水位也不宜过低,地下水位过低易引起干旱,会增加后期灌溉量,进而增加育苗成本。

1.4 病虫害

病虫害是危害苗木健康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选择苗圃地时应查清所选地块蛴螬、蝼蛄、地老虎等主要地下害虫的虫口密度和苗木立枯病发生情况,避免在地下害虫过多和有病原菌感染的地方育苗。长期种植烟草、棉花、玉米、蔬菜和薯类作物的土地,地下害虫和土壤中的病原菌较多,不宜用作育苗地。

2 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2.1 翻耕

翻耕分为春翻和秋翻2种。秋翻适用于辽宁省绝大多数地区的苗圃,而沙质土壤区和特别干旱的地区因容易跑墒而不宜采用。在春季起苗或秋季无法翻耕的情况下可采用春翻。翻耕的作用是疏松土壤、加深土层、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以及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以利于有机质分解、增强土壤肥力、消灭残茬、翻埋杂草种子、混拌肥料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冻死或消灭虫卵、病菌,防止病虫害发生等[2]。

2.1.1 土壤翻耕时间。土壤水分达土壤饱和含水量的50%~60%时翻耕最适宜。因为此时土壤的凝聚性、可塑性、黏着性最小,翻地的阻力小、效率高、效果好。

2.1.2 土壤翻耕方法。土壤翻耕多采用内、外翻逐年交替进行的方法,以保持地面平整。用机引双铧或多铧犁进行土壤翻耕,翻地深度一般为20 cm左右,大苗区可加深至30 cm。翻地的要求是全面翻耕、不留空格、土壤翻转、互相衔接。

2.2 耙压

辽宁省大多数地区的苗圃均采用秋翻春耙或者春翻后立即耙压的方法。辽西干旱地区应秋翻秋耙,耙压结合,避免跑墒[3]。耙压,即用圆盘耙或钉齿耙进行纵横耙或者对角线耙,深10 cm左右,耙压后可用柳条耙磨平。

生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深耕细整,做到“地平土碎、上喧下实、土肥均匀”,才能给种子发芽和苗木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3 苗圃地做育苗床与做栽培垄

3.1 做育苗床

做育苗床的方法是在翻耕耙压、土壤消毒、施好基肥后,用人工、畜力或做床机做床。人工做育苗床的步骤如下:第一步是定点打桩,先按苗床宽110 cm、步道宽40 cm,在地头用白灰定点后打入木桩;第二步是拉绳定线,用草绳拉出苗床长、宽的边线;第三是挖土做育苗床,用铁锹将步道土翻向床面,打碎土块,然后表层施肥,用平耙混拌肥料,耧出草根和石块,耧平床面,最后用刮板刮平床面,镇压备用。

3.2 做栽培垄

大垄育苗法适用于绝大多数阔叶树育苗、插条育苗、移植苗培育以及油松播种育苗。其优点是通风透光、提高地温、便于排涝和机械作业,缺点是作业粗放、产苗量较低。一般在春季解冻后,顶浆做垄。西部干旱地区可以在秋季翻耕耙压后做垄,然后再将垄面镇压,以备春季使用。大垄的规格一般为垄底宽60~70 cm,垄高15 cm,垄面宽30 cm(具体应根据苗木的品种和生长特点而定)。垄向以南北向为好,垄要等距笔直、整齐美观[4]。

4 苗圃地消毒

4.1 防病

育苗时,主防树苗立枯病,可在播种前5~7 d,向床面喷洒3%硫酸亚铁水溶液2~3 kg/m2,还可起到改良碱性土壤的作用,效果较好,应用较广。

4.2 灭虫

为了消灭地下害虫,除采用秋季深翻、不施未腐熟的肥料外,还可用化学药剂进行灭虫。一般常用辛硫磷进行地下害虫防治。每667 m2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与按1∶100与麦麸拌匀后撒施,防治蝼蛄、蛴螬、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有效期可维持两三个月。最好在傍晚使用辛硫磷,以减少日光照射造成药剂大量光解。

5 苗圃地基肥施用技术

地靠肥养,苗靠肥长,施肥是培育壮苗、达到丰产的基本措施之一。苗圃施肥应以基肥为主,多用有机肥料,如厩肥、堆肥、人粪尿、塘泥和绿肥等。有机肥中含有苗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和丰富的腐殖质、微生物,是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的重要肥料。根据树种和作业方式不同,基肥施加量也不相同。苗圃地具体的施肥方法有3种。

5.1 三层施肥法

翻地前施入总肥量的1/4,作底层肥料;耙地之前再施入总肥量的2/4耙入土中,作为中层肥供苗木当年吸收;在播种之前再施入1/4优质肥作为表层肥料,供苗木生长初期使用。

5.2 双层施肥法

在翻地之后、耙地之前施入总肥量的2/3作为中层肥料,然后在做育苗床、做栽培垄时施入总肥量1/3的过筛优质肥,施入床面或播种沟中,作为表层肥。各苗圃均应做到双层肥料,以提高苗木质量。

5.3 单层施肥法

单层施肥法是起垄前,在垄线附近开一条8~10 cm的沟,在沟内施入全部基肥。例如,在对需肥量较少的阔叶树、移植苗、插条等育苗时,可在耙地前一次性施入基肥或在做垄时将基肥施入播种沟中。

6 苗圃地的灌溉与排水

灌水与排水是苗木抚育中的重要环节。灌水的作用是供给水分、溶解养分、分解有机质、降低地温和促进苗木生长。灌水原则是适时适量、浇匀浇透,同时要注意“灌水间歇”,以便保证土壤的透气性、保持土温。

大垄育苗时,应采用侧方沟灌的方式,做到垄沟耧平、缓慢进水、一次灌透,灌水后要进行中耕。

苗木的需水量具有一定限度。如果苗圃地积水,则会影响根系的呼吸作用,易导致烂根、遭受立枯病危害等。因此,需做好排水工作,特别是在雨季之前要挖好排水渠道。对于靠山靠河的苗圃地,必须挖好挡水、排水壕坝,做到“外水不浸、内水能排”。

7 苗圃播种方法

7.1 条播

条播即在苗床上或大垄上按一定行距开沟播种。条播的优点是节省种子、通风透光、便于管理,缺点是苗木相对集中、分化明显、生长不均衡、产苗量低于撒播。

7.2 撒播

撒播是把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其优点是分布均匀、产苗量高、可利用群体优势抵抗不良环境,缺点是通风透光不良、株行距不整齐、用种量大、不便管理。撒播时通常用手进行,要求将种子按苗床数“等量分开”,以免种子不足或剩余。要求播种均匀,最好往返播2次,要在种子中混以10倍以上的细沙,以保证播种均匀。

7.3 点播

点播是在苗床上或大垄上按一定株行距开沟或挖小穴播种。此法适用于核桃、山杏、文冠果、板栗等大粒种子。可按株距5~10 cm、行距15 cm播种,播后覆土、镇压。注意种子应横入,以便种子发芽出土。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各种播种方法,在播种前一天均应灌足底水,第2天播种前用平耙耧平地面,然后才能播种。

猜你喜欢
床面苗圃基肥
不同施肥配方对克瑞森葡萄园艺性状的影响
明渠瞬时床面切应力粒子图像测量技术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
骨质疏松这样锻炼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6个姿势练好腰背肌
车顶苗圃
苗圃
油菜栽培怎样施好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