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研究

2021-12-01 20:13罗晓燕
乡村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林业文明

罗晓燕

(遂宁市安居区拦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遂宁 629000)

近年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越发认识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均是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1]。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进程中,林业肩负着重大而特殊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职责。因此,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1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变迁及成就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长江、黄河、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治理生态环境。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周恩来提出要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不能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老路。

1.2 社会主义工业化期间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在工业化迅猛发展、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作出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严重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化建设与组织机构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73年8月,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职能职责范围,该次会议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里程碑。1987年,我国发布首个五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即《“七五”时期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计划》。

1.3 改革开放后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越发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明确提出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走文明发展的道路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从此,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人心,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下,统筹考虑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实现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循环,并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要求。

1.4 新时代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内涵丰富、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思想,并且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坚持人和自然是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的法律和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球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2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治理,成绩举世瞩目。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和财富。

2.1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林业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财富。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所谓“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充分说明了只有保护好林业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出林业生态环境的优势,方能实现经济良好发展[3]。

2.2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民生之间的关系

林业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好林业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让天蓝、水绿,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有力回应。

2.3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人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既是保护自然,又是保护人类。实践证明,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均会伤害人类自身,这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人们应尊重这一自然规律。进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就是将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质量相结合,走文明发展的道路。

2.4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建设人类共同的家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深度参与全球林业生态环境治理,有助于推动全球共建清洁绿色世界,进而推动建立经济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3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以来,坚持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并重,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草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全国各地形成了以各类公园为主体的自然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并规定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红线[4]。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开展山水湖泊、林业草原等系统性整治和修复工作,各地纷纷开展“绿化国土、筑牢生态屏障”活动,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林业生态实现由局部改善到总体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7.8%提高至当前的23.1%,森林蓄积量增加至178.8亿m3,我国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我国自然湿地保护率已达50.01%,得到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的高度肯定和认可;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3 536 km2减少至1 980 km2,我国已成为全球防治沙漠化的典范[5]。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指数持续提高、人民满意度不断提高,许多绿色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如旅游业、互联网相关产业、医疗健康卫生产业等,而且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在70%左右。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破坏了就很难恢复。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州市考察时指出,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自然资本,也是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现阶段,青山绿水是发展林业最强的核心优势,因此,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林业文明
环境保护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漫说文明
land produces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