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中之重

2021-12-01 23:23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邵猛猛
数学大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学科儿童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 邵猛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流传甚远的信条式经典之言表明了数学活动始终离不开思维因素的支撑,对于培养学习思维能力具有实质性的锤炼与培养作用。不仅如此,数学还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等基本特质,对于抽象性思维依赖较大、要求较高。在小学数学,尤其是低中段学科活动中,教师应本着“生本”思想,坚持“鱼渔兼授”的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善于把培养儿童思维能力作为启蒙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善于把培养儿童思维能力作为学科基础项

通过教育、训练与培养,让儿童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其必要性和重要性集中地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虽然学科知识以及活动内容相对简单,然而始终离不开“判断与推理”等系列思维活动。其次,“良好的开端是走向成功的一半。”小学阶段正是培养数学学习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人的逻辑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现象——前者是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发展和简缩。教师要把发展形象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萌发创造与辩证思维等作为培养儿童数学思维能力与品质的重要抓手,善于从潜移默化中赢得“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实质性效益。例如:“从左向右看,A 生排在第4 位,从右向左看,A 生排在第6 位,问这一队共有几位小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点拨下,全班学生能够提出多种解法:4+6-1;4-1+6;3+1+5;4+(6-1)……从现象中不难看出,儿童数学思维开始多向发散,灵活性也在逐步加强。

二、善于把培养儿童思维能力体现在活动全过程

众所周知,人的思维能力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短期速成的,而是要历经一个循循善诱、久久为功的“厚积薄发”式的长期性发展过程。这就是说,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要始终坚持“战略性、长久性、常态化”,把这项工作贯穿于学科活动的各类环节和全部过程。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把培养儿童思维能力始终贯穿于学科活动的全过程,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达成“厚积薄发”的活动效益,并且不断放大令人期待的良好效应。譬如,关于“大小、长短、多少”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初步比较”下的思维能力训练;在关于“10 以内数的加减计算”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对儿童实行“初步抽象和概括”下的思维能力培养;在关于“数的组成”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开展“初步分析和综合”下的思维能力训练。再如,在概念知识和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在对于“测量、画图”等操作性技能训练过程中,在复习旧知、教学新知过程中,都可突出对儿童思维能力与品质的训练与培养。

三、善于把培养儿童思维能力贯穿在常态训练中

如果说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的话,那么开展各类学科活动的根本之道就在于——“学用结合”。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代陆游诗句)中我们不难感知:只有坚持走“知与行相结合”之路,才能在“求取真知”的良性发展道路上逐步地“学做真人”。同样的道理,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像教学计算方式和解题方法,都需要一个不断训练、学用结合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知道,解题练习是数学学科活动中的“基础项”和“常规项”,它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品质中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在小学数学基础教材的每一课内容中,都编制并安排一些适量的练习题。所有这些,既可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消化与巩固,又能促进学生在内化与迁移中发展相应的思维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习题训练中,教师还可根据实际需要,有目标性、有针对性地“补充或拓展”一些关于“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方面的练习题。此外,还可通过“信息技术集锦”等形式,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易错型、易混型、学难型”知识点在课内外适时、适量地展示出来,让他们通过自主状态下的“正误对比”,更好地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品质。

综上所述,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儿童思维能力与品质的培养,是一种融“战略性指向与战术性指导”为一体的先进理念,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德善之举,我们应为之贡献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学科儿童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