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友制”理念指导下转化乡村学困生的策略

2021-12-01 23:23江苏省新沂市第五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困生理念数学

江苏省新沂市第五中学 张 萍

“艺友制”是陶行知先生的主要理念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整体提高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有效教学手段,实质上就是教师运用教学艺术、巧用教学智慧,创新传统的“一言堂”模式,实施“优帮差”“优带差”的“结对帮扶”的教学方式,针对性地帮助学困生,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整体提高。

数学学科本身难度大,知识抽象,逻辑性强,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一人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提高,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造成数学教学质量低下。而将“艺友制”巧妙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人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发挥“人教人”的优势,构建“双向”课堂模式,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艺友制”理念,转化乡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课题,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以期对一线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共同探讨有效教学途径,提高乡村数学教学质量。

一、组建学习小组,践行“艺友制”理念的前提

“艺友制”理念下的乡村数学教学,就是通过“小先生制”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举措。农村中,多数孩子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居多,“隔代教育”导致学困生普遍存在,而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艺友制”理念下的“小先生制”可以有效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开展“小先生制”的学习模式,发挥“优帮差”“优带差”的作用,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学习进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的主要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改下的新的课堂观,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践行“艺友制”,实施“小先生制”,其组织形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为此,开展“小先生制”模式,践行“艺友制”理念的前提是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开展生教生、生带生的前提,是对“一言堂”的挑战,是打破固有模式的主要途径,是形成新课堂模式的重要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小先生制”,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态度、能力等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A、B、C 三个层次,从A、B、C 三类学生中,分别选择2 个学生组成一组,并且设定组长一名,组长应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并且组长应具有宽容心和耐心,这样,组长才能发挥领导、组织的作用,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开展,“小先生制”才能顺利展开,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争当“小先生”,践行“艺友制”理念的关键

“艺友制”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小先生制”课堂模式的构建,切实收到了优带差的学困生转化作用。但是,开展“小先生制”活动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指定小组中的1 号、2 号成员为“小先生”,他们被“优秀生”的光环所笼罩,而对5、6 号的学困生进行帮扶,却忽视了3、4 号学生,学困生也因被长期定义为“学困生”“差生”等,他们习惯于这个“称号”,于是难以激发他们的斗志和热情,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孔子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陶行知先生也认为“人人都可以当小先生”。为此,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实施“学生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每一个学生争当“小先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化元素,运用生活实例,引导每一个学生用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大脑去思考。在展示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精彩表现,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同时,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当“小先生”的资本,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促使其产生不断进步的欲望,不断思考、不断尝试。

如在七年级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在课堂之初,用PPT 为学生呈现天坛、东方明珠等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抽象出这些建筑图的几何体的形状,再从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几何体。这样的任务设计对学困生来说并不困难,因为他们对几何体不陌生,如圆柱、圆锥、球等,再让学生进行连线配对的练习,把这类问题的交流权交给学困生,让他们在自己的小组内交流,在组内探究、互动,不断收获学习成功的快乐,让每一个学生胸有成竹地交流发言,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强化学困生参与的自信和热情,从而加速学困生的转化。

三、开展多样化帮扶活动,践行“艺友制”理念的核心

陶行知先生的“艺友制”理念的精髓是“教学做合一”。要学困生仅仅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远远不够,还应注重活动的多样化、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通过讨论、操作、实践、竞赛等多样化的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在其中,收到互学、互帮的目的。

首先,开放课内外的讨论。“小先生制”模式的运用就是通过问题的讨论、相互提问和交流等,引领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课内外、小组间相互提问、相互纠错的活动,以实现优带差、优促差的学习效果。如教学“有理数与无理数”后,让学生相互提问:有理数可分为哪几类?什么是无理数?生活中的无理数有什么意义?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快速反应”的游戏,如一个学生说出“一个数不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整数是正整数和负整数的统称”等,让学生快速判断说法是否正确,如果学生回答不正确,需要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说法。这样相互提问、相互讨论,让学困生在课内外强化基础知识,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其次,设计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展开过程中加强互动,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如《垂直》的教学中,设计找一找教室里的垂直的现象,量一量垂直时两条直线的夹角是多少度等活动,小组成员间充分思考、合作探究、积极探讨后,让学生交流。这个活动体现了数学教学中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也优化了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再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团体对抗赛的活动,如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合并同类项》等内容的教学,融入“24 点游戏”“心算大王”等竞赛活动,评比出最佳小组奖,以竞赛活动发挥“小先生”在团队中的“领头羊”作用。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积极参与,也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艺友制”理念,开展“小先生制”,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通过学生教学生、学生带学生,促进学优生带动学困生,让优生更优、中等生不断进步、学困生摆脱学困,促进班级同学共同提高,个性化得到发展。新课改背景下,陶行知先生的“艺友制”给我们新的启迪,可操作性强,对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农村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入全新的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学困生理念数学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思考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