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卫生保健中保育员管理现状的研究

2021-12-01 11:35孙文君杨蕊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团队管理保育员

孙文君 杨蕊

摘要:卫生保健工作是保障幼儿安全的一扇重要的防护门。为深入了解幼儿园保育员团队的管理现状,梳理保育员团队管理问题,挖掘背后原因,项目组就幼儿园卫生保健中保育员管理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探究管理者工作状态、园所性质、园所规模等方面情况,对保育员卫生保健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保育员;团队管理;幼儿园卫生保健

保育员是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中实行保育教育结合的原则。”《保育员国家职业标准》也对保育员的卫生保健工作提出了要求。然而,对于保育员团队的相关建设与管理,目前尚没有一套成熟而完整的实施体系,这无疑对开展保育员团队科学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保育员所从事的卫生保健工作是保障幼儿安全的一扇重要的防护门,保证保育员团队的有效管理,提高对保育员的管理质量,支持保育员团队的卫生保健工作,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深入了解幼儿园保育员团队的管理现状,对保育员团队管理各维度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进行探讨,挖掘背后原因,提出相关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卫生保健中保育员管理的调查设计

(一)研究对象

1.问卷调查对象

为了全面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中保育员管理的现状,本研究以沈阳市为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沈河区、和平区、皇姑区、铁西区、于洪区、浑南区、沈北新区部分幼儿园的园长及卫生保健主管领导。正式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312份,剔除无效问卷8份,余304份,有效率为95%。

2.访谈调查对象

研究者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问卷调查对象中抽取38位园长及卫生保健主管领导作为访谈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并分析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专家意见自编《幼儿园卫生保健中保育员管理调查问卷》,问卷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部分为管理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在岗年限、学历、园所性质、园所规模等;第二部分是保育员卫生保健团队管理的现状,包括卫生保健制度管理、保育员团队管理、卫生保健常规工作管理等三个方面。

研究者采用德尔菲函询法对4名学前教育博士,26名园长(副园长)、保健医,16名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函询,请他们对《幼儿园卫生保健中保育员管理调查问卷》的结构和内容做出评价和建议,经过剔除、修改,完善问卷,保证了问卷的信效度。

2.访谈调查法

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园长及卫生保健主管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管理的现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丰富与补充。

(三)数据处理

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资料,研究者运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幼儿园卫生保健中保育员管理状况进行多重响应二分法及交叉表卡方检验分析。

二、幼儿园卫生保健中保育员管理研究现状与分析

(一)幼儿园卫生保健中保育员管理总体状况

在幼儿园卫生保健中保育员管理总体状况上,研究者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卫生保健制度管理状况分析

为了解幼儿园保育员卫生保健团队的卫生保健制度管理状况,对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的建立状况和实施状况进行分析。

(1)卫生保健制度的建立状况分析

为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建立中,不同身份建立者参与制度建立的差异,研究者对卫生保健制度的建立者进行了多重响应分析(见图1)。

由图1可知,在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的建立中,参与制度建立最多的人是保健医,其次是园长,而保育员作为卫生保健制度的执行者,參与度最低,仅占比10%。这说明卫生保健制度建立者主要为保健医、园长等卫生保健主管领导,而保育员作为被管理者较少参与卫生保健制度的建立。

(2)卫生保健制度的实施状况分析

为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中,卫生保健制度实施的监督过程差异,研究者对于不同的监督过程进行了多重响应分析。在卫生保健制度监督过程中,园内领导自查的方式最多,其次为园内教职工自查,而主管单位定期检查较少。这说明,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的监管以园内领导自主管理为主,其他单位监管为辅,主管单位较少对其进行定期检查。

2.保育员团队管理状况分析

为了解幼儿园保育员团队的管理状况,对幼儿园保育员团队培训管理、考核管理状况进行分析。

(1)保育员团队培训管理

为了解幼儿园保育员团队培训管理中管理者开展不同培训形式的差异,研究者对幼儿园保育员团队培训形式进行了多重响应分析(见下页图2)。

由图2可见,对于保育员团队的培训,主要以园内保健医或者优秀保育员开展培训的形式最多,其次为通过观看视频或者远程直播的形式,而教研培训形式最少。这说明管理者在对保育员团队进行培训时,很少开展教研活动。而在访谈过程中,也仅有一所幼儿园组织保育员开展过教研活动,其他幼儿园均表示没有组织过针对保育员的教研活动,可见在保育员培训过程中,幼儿园容易忽视对保育员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2)保育员团队考核管理

为了解幼儿园保育员团队考核管理中,管理者运用考核方式的差异,研究者对幼儿园保育员团队考核方式进行了多重响应分析。得知,幼儿园管理者在对保育员团队进行考核时,采用考试和检查的方式最多,而采用评比和竞赛的考核方式较少。可见,对于保育员的考核管理形式相对单一,幼儿园基本以考试与检查的形式为主,评比与竞赛的形式为辅。

3.卫生保健常规工作管理状况分析

为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常规工作管理中,卫生保健常规日常检查工作内容的差异,研究者针对晨检、午检、晚检等日常检查工作进行了多重响应分析(见图3)。

由图3可知,幼儿园在卫生保健常规日常检查工作中,晨检和午检占比大致相同,晚检占比最小,随机检查占比最高。说明管理者较为重视随机检查,而其对晚检却较为忽视,这也与访谈内容一致。

(二)幼儿园卫生保健中保育员管理各维度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为了解在幼儿园卫生保健中保育员管理各维度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研究者对保育员管理各维度在管理者在岗年限、园所性质、园所规模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卫生保健制度建立者在管理者在岗年限上的差异

为了解卫生保健制度建立情况,研究者运用卡方检验(统计学方法)对卫生保健制度建立者在管理者在岗年限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经卡方检验得出显著性(双侧)值为0.000,p<0.001,这表示卫生保健制度建立者在管理者在岗年限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其所占比列结果如图4。

在岗年限为3年以下的管理者让保育员参与卫生保健制度建立的占比较低,为16.7%;在岗年限为3~5年的管理者让保育员参与卫生保健制度建立的占比最高,为39.2%;在岗年限为20年以上的管理者让保育员参与卫生保健制度建立的占比最低,为11.1%。由此可见,在岗年限过长与过短的管理者,很少会让保育员参与卫生保健制度的建立,而在岗年限为3~5年的管理者,比较愿意让保育员也参与到卫生保健制度的建立中。

2.保育员考核方式在园所性质上的差异

为了解保育员团队管理情况,研究者运用卡方检验对保育员考核方式在园所性质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经卡方检验得出显著性(双侧)值为0.000,p<0.001,这表示保育员考核方式在园所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保育员的考核方式上,公立幼儿园及私立幼儿园均以检查及考试为主要方式,其次是评比和竞赛。公立幼儿园运用检查和考试的形式占比分别为90.0%、82.9%,显著高于私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运用评比和竞赛的形式占比分别为58.5%、43.6%,显著高于公立幼儿园。这说明公立幼儿园倾向于使用检查和考试的方法来评价保育员工作状况,而私立幼儿园更倾向于采用具有竞争性的考核方式来对保育员进行考察。

3.卫生消毒情况检查周期在园所规模上的差异

为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常规工作的管理情况,研究者对幼儿园卫生消毒情况检查周期在园所规模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上表3可知,对环境进行卫生消毒情况检查周期在园所规模上存在显著差异。其所占比例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13~16、17个以上班级的大型幼儿园,对园内卫生消毒情况进行随机检查的占比较高,分比为75.0%、69.4%。8个以下、9~12个班级的中小型幼儿园对园内卫生消毒情况进行随机检查的占比较低,分别为54.3%、45.8%。这说明,中大型幼儿园的随机检查状况普遍好于中小型幼儿园。幼儿园园所规模越大,其卫生检查周期越短,越重视随机检查,可见大规模幼儿园卫生检查情况普遍相对较好。

三、幼儿园卫生保健中保育员管理研究结论

(一)卫生保健制度管理缺乏保育员参与,3~5年管理者较重视保育员参与度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在卫生保健制度管理方面,卫生保健制度建立者一般为保健医、园长、保健员,即卫生保健方面的主管领导,而保育员群体的参与度较低。究其原因,与主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保育员职业观念有关。主管领导由于其自身的专业性,在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的建立中,具有较为集中的话语权,对保育员的专业信任度较低,因此,较少去了解与采纳保育员的建议。另外,部分保育员对自身工作性质的理解较为片面,一直秉持着传统的职业观念,只是恪尽职守做好对幼儿的保育工作,而较少有参与建立卫生保健制度的意识。

对卫生保健制度建立者在管理者岗位的年限差异進行分析发现,在岗年限为3~5年的管理者让保育员参与建立卫生保健制度的占比最高。在岗年限3~5年的管理者已经掌握一些有效管理经验,同时,其愿意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并积极应用于实践。因此,这类管理者愿意让保育员参与建立卫生保健制度。在岗年限为3年以下的管理者,因其还处在管理“新手期”,一般沿袭幼儿园之前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容易被既有条框所桎梏,且此类管理者还没有熟练掌握管理规律,不敢贸然进行创新、采纳保育员的建议。而在岗年限较长的管理者,因其管理时间较长,管理经验丰富,已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与习惯,因此更加信赖自身的管理能力,较少听取保育员的建议。

(二)保育员团队缺乏教研培训,公立、私立幼儿园考核形式各有侧重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在保育员团队管理方面,管理者一般采用保健医及优秀保育员示范的方式对保育员进行培训,很少对保育员开展教研培训。结合访谈中一些园长提到的内容,研究者认为缺乏教研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幼儿园管理者缺乏正确的保育管理观念,认为保育员不需要教研;其二,保健医缺乏教科研组织能力,无法带领保育员进行探索研究。

对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在保育员考核方式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公立幼儿园以检查为主,私立幼儿园以竞争性考核为主。究其原因,公立幼儿园由于政府领导,管理模式较为规范,倾向于以具体标准考察保育员的业务能力;私立幼儿园由于多为集团领导或个人开办,其管理方式一般较为灵活,倾向于以竞赛评比等活动来促进保育员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提高保育员的专业水平。

(三)卫生保健常规工作中晚检不足,大型幼儿园卫生检查周期状况较好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在卫生保健常规工作管理方面,对保育员晚检较为欠缺。结合访谈内容,造成晚检缺失的原因有二:其一,幼儿园管理者对保育员晚检工作重视不足,没有对保育员晚检进行严格管控;其二,管理者对保育员工作安排失衡,一些管理者仅安排保健医及教师进行晨检、午检、晚检及随机检查,但对保育员则没有明确要求,因此保育员没有形成晚检意识,晚检水平较低。

在对卫生消毒检查周期情况在园所规模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大规模幼儿园卫生检查周期状况较好。究其原因,大型幼儿园管理层级丰富,保健医较为专职化,保健医每日进行“三次进班”“推门式”检查,且保健医之间可互相提醒,因此卫生消毒检查任务完成度更高。

四、幼儿园卫生保健中保育员管理的可行性建议

(一)转变固有观念,加强保育员参与

保育员在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制度的执行层,幼儿园应让保育员参与到制度建设中来。德國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依赖于他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在库尔特·勒温的群体动力研究中,他发现个体在群体中的活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型的人,这种人主动参与群体活动,自觉地遵守群体规范;另一种是被动型的人,他们只是被动地参与群体活动,服从权威和已制定的政策,遵守群体的规范等。基于此,管理者应将保育员由“被动型”转化为“主动型”,改变保育员根深蒂固的配角观念,提高保育员的主角意识,带动保育员的参与积极性。此外,幼儿园保育员管理团队也需建立多种渠道,搭建平台,开放交流,集中讨论,为保育员的参与提供途径。卫生保健主管领导可组织保育员共同商讨与其自身相关的各项制度内容。只有让制度的执行者参与到制度的建设中,才能协调好人与制度的关系,发挥制度的作用。

(二)开展教研活动,设置多种激励措施

组织开展保育员教研活动,可以促进保育员职业水平的提高;同时,设置多种激励措施,也可以激发保育员的学习动力与工作活力。根据绩效管理理论,绩效考核是单位管理者以职工为核心的干预活动,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绩效考核可以对员工形成正向激励,提高管理效率,同时方便对员工进行监管。因此,在幼儿园卫生保健团队的管理中,对保育员的绩效考核也必不可少。首先,管理者应丰富保育员的考核形式及内容,对于考核结果,以正激励为主。除考试、竞赛等形式之外,管理者应构建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对于保育员团队的评价系统。其次,管理者应丰富保育员的激励措施。对于优秀的保育员可授予荣誉称号,提高其职称级别,如一级保育员、二级保育员等。最后,管理者需开展面向保育员群体的教研活动,为保育员提供学习和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管理者应做好沟通者和交流者,倾听保育员的真问题,开展保育员可以互相学习的“观摩交流会”“专题讨论会”,为保育员建立相应的教研制度,规定教研时间、教研活动形式、教研成果要求等,保证保育员教研活动顺利开展。

(三)明确检查规范,强化常态管理水平

督促检查是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是管理者“抓落实、促发展”的利器。因此,在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中,管理者应明确检查规范,监督决策执行是否落到实处。一是管理者应制定相关规定,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常规检查,做到不慢查、不漏查、不敷衍查。二是管理者应建立轮流检查制度,加大检查力度,缩短卫生检查周期,保持每周一次和随机检查的频率,并及时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加强对于保育员卫生保健工作的监督。三是管理者应明确保育员相关职责,对其工作内容进行规定,增强保育员的检查意识,提升其检查水平;管理者还要做好常态化检查建设,强化管理水平,促进幼儿园卫生保健常规工作的有序发展。

(四)建立学习共同体,实现资源互补

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在保育员团队管理方面存在着各自优势,因此,园所之间应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建立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集体,它可以发挥社会强化和信息交流的功能,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因此,幼儿园之间可以建立学习共同体,通过学习彼此的先进管理方式及经验,不断修正和完善自身管理模式。一般来说,公立幼儿园各系统较为规范,卫生保健制度较为健全。私立幼儿园一般具有自己的管理特色,愿意积极进行创新,实施开放民主性管理。幼儿园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及保育员自身情况,在保育员长期学习方面,开展“驻地学习”“跟岗学习”等活动;在短期学习方面,开展“专业讲座”“观摩研讨”等活动。只有不同类型幼儿园之间形成互相学习的氛围,取长补短,共享资源,才能不断提高各自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秀红.幼儿园保育员的现状及对策[J].幼教天地,2004(12).

[2]赵福云.关于现代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以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J].知识经济,2020(19).

[3]刘柏松.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思路[J].人才资源开发,2020(22).

[4]张钺奇.基于学习共同体构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路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03).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团队管理保育员
漳州市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探究
民办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调查研究
推动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探索
保育员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
浅谈研究生导师团队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
团队管理沟通中沟通机制的应用
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团队管理
馆员隐性知识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重庆大学大学生团队的异质性对团队绩效的影响
德国汉堡市将增加幼儿园保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