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饲料与畜产品的国际贸易发展路径

2021-12-02 08:12惠佳雪张莉娜
中国饲料 2021年2期
关键词:畜产品贸易逆差进出口

惠佳雪,张莉娜

(西安欧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陕西西安 71006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各行业的世界贸易发展迅猛,饲料与畜产品也进入了国际贸易发展的快车道。本文分析了中国海关近几年中国饲料与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数据,发现当前中国饲料与畜产品的国际贸易呈现出进出口贸易总量不断增加,但国际贸易逆差不断拉大的发展特征。

1 中国饲料与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不断拉大

通过分析中国海关2014~2018年中国饲料与畜产品进出口数据发现,近年中国饲料与畜产品进出口贸易贸易逆差不断拉大具体表现为出口量显著低于进口量、出口增速远低于进口增速以及进出口市场差异大等。

1.1 出口额低于进口额 与庞大的进口额相比,中国饲料与畜产品的出口额较低,直接导致了中国饲料和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逆差。2014年,中国饲料的进口额为112.23亿美元,出口额仅仅为24.95亿美元。贸易逆差为137.18亿美元。在此之后的5年内,饲料的进出口贸易逆差不仅没有得到扭转,反而不断拉大,至2018年,中国饲料的进口额为248.26亿美元,出口额为31.27亿美元,贸易逆差逐年递增至279.53亿美元。5年间,我国饲料行业的进出口贸易逆差增长了103.7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关总署,2019),可以说是增长十分迅速。一定程度上可以从侧面佐证,我国饲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足。与饲料产业类似,2014年我国畜产品的进口额为221.7亿美元,出口额为68.4亿美元,国际贸易逆差为153.3亿美元。至2019年,我国畜产品进口额达到362.23亿美元,出口额为65.01亿美元,贸易逆差为297.2亿美元,6年间,畜产品进出口国际贸易逆差增长了93.87%(国家统计局,2020)。相较于饲料产业贸易逆差的增长速度,畜产品的进出口国际贸易逆差增速较低,但仍然处于较高的增长水平。

1.2 出口增速低于进口增速 近年来,我国饲料与畜产品的出口额一直远低于进口额,呈现出较为悬殊的差距,即较大的贸易逆差。同时,尽管饲料与畜产品的出口规模近年来仍在不断增长,但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远低于进口规模的增长速度。2018年,我国饲料产业进口额从2017年的206.33亿美元增长到248.26亿美元,进口规模的增速为20.3%;与之相比,我国饲料产业的出口规模从2017年的28.94亿美元增长到31.27亿美元,增速仅为8.1%。可以看出,我国饲料产业的进出口贸易均呈现出增长的发展特征,但进口增速远高于出口增速(王济民,2016)。由于进口规模整肃高于出口规模增速,因此,饲料产业的进出口贸易逆差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2015年我国饲料产业的进出口国际贸易逆差规模为113.54亿美元,至2018年我国饲料产业的进出口国际贸易逆差规模达到279.53亿美元,贸易逆差在5年间增长了146.20%。

与我国饲料产业进出口发展方向稍有不同,我国畜产品的出口额于2019年出现了下降趋势,而进口额仍以较高的速度增长,2019年,我国畜产品出口额较2017年畜产品出口额降低了约5%,进口额从2017年的285.22亿美元增长到362.23亿美元,增长了约27%,这就导致我国畜产品的进出口国际贸易逆差由2018年的216.62亿美元增长到297.2亿美元,增长速度达到37.2%(李晓依和张小瑜,2019)。

1.3 进出口市场差异较大 在进出口市场方面,我国饲料产品与畜产品国际贸易呈现出较为一致的特征。首先,我国饲料产品和畜产品的进口市场大多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这与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成熟的大规模机械化粮食作物种植生产农业发展模式有关,由于美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发达国家地广人稀,拥有较为丰富的耕地资源,同时欧美发达国家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种植发展历史悠久,农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的种植生产效率高,这使得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供给量较大。相应的,欧美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的发展历史也较为悠久,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发达成熟的生产作业流水线,生产效率较高,加之这些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口相对较少,尽管国内对于畜牧业产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弹性较小,但从总量角度来说,相对我国来说,欧美发达国家的畜产品和饲料产品需求规模相对较小,消费市场也相对较小,能在保证国内畜牧产品市场供给的基础上形成较大的出口规模。

其次,我国饲料产品和畜产品的出口市场大多集中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一方面,相对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来说,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相对丰富,饲料产品和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规模相对较大,形成了对这些国家和市场的出口国际贸易。

2 中国饲料与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拉大的原因分析

2.1 国产饲料与畜产品价格高 国产饲料和畜产品与海外进口产品相比价格较高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在进口层面,中国国产饲料和畜产品在国内市场中的价格与国外进口饲料和畜产品的价格相比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国产饲料的生产工艺较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生产效率较低,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因此,在流通市场中呈现较高的市场交易价格。与中国较高的饲料和畜产品价格相比,国外粮食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导致中国饲料与畜产品的价格与海外产品之间的价格差逐渐拉大。由于在同等的产品质量下,产品的市场流通价格越低,市场竞争力就越高,故中国国产的饲料和畜产品由于市场流通价格高,与海外进口的饲料和畜产品相比具有较低的国际贸易市场竞争力(闫奎友,2017)。二是在出口层面,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中不断升值,这导致我国农产品和饲料及畜产品等的流通成本上涨,加之我国国产饲料和畜产品生产效率较低,市场流通价格较高,导致我国饲料和畜产品在国际处口市场中不具有价格优势。

2.2 国产饲料与畜产品产品质量不高 由于中国饲料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工艺水平的限制以及中国饲料和畜产品相对欧美发达国家执行相对较低的市场质量准入标准,中国国产的饲料和畜产品质量不及海外进口的饲料和畜产品(段亚琳等,2019)。以畜产品中的乳制品行业为例,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乳制品行业协会制定的乳制品相关营养元素含量的标准与国际通用的乳制品产品行业标准有一定的出入,导致国际出口市场对我国国产的乳制品产品的接受度低,限制了我国乳制品产品的出口发展。另一方面,行业标准之间的差距也导致我国国内市场消费者更加青睐海外进口乳制品,消费者往往认为海外进口的乳制品产品更有营养、更加安全,这种消费观念促进了国外进口乳制品在我国市场中的流通,推动了我国乳制品产品进口量的不断增长。

2.3 国内畜牧业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国民对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需求不断增加,使得我国居民对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进而也带动了饲料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给我国饲料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8万元人民币,相较2018年同比增长6%以上。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畜产品市场扩大,饲料和畜产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消费需求层面的基础。同时,近年来,健康生活、健康膳食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居民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不断增长,也推动了我国畜产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居民对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无论畜产品企业还是饲料企业都要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增加产能,提高质量。2018年我国畜产品的市场规模已达到7000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的畜产品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0%。

2.4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资源支撑不足 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饲料和畜产品企业发展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时间不长,许多企业对饲料和畜产品国际进出口贸易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发展国际贸易的经营考虑,更多地将企业的目标市场集中于企业附近的相关畜产品养殖生产企业及周边城市和农村市场,对饲料和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情况及国外市场准入标准了解不足,缺乏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条件(张陆彪,2020),因此,专业的国际贸易人才在我国饲料和畜产品进出口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能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增加营业收入,还能帮助企业合理规避风险,避免国外的绿色壁垒对企业进出口贸易产生威胁。另外,企业所处地区也对饲料和畜产品进出口国际贸易产生较大影响。如饲料企业集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发展有限,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尤其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大多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饲料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吸引力更加不足。

3 中国饲料产品与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建议

3.1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价格 当前,我国饲料与畜产品之所以呈现出贸易逆差不断拉大的贸易发展特征,离不开国产产品与海外进口产品之间倒挂的价格机制。充分认识到我国国产饲料与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价格劣势,这是由于我国当前生产技术水平限制,导致饲料产品与畜产品产能不能满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二是由于我国在物流冷链等方面的技术不够成熟,管理不够精细化。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我国饲料产业整体呈现出从南方向北方、从东部到西部、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特征下,饲料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优化生产加工工艺与流程,更新饲料加工设备和加工技艺,提高饲料产品的生产效率,扩大饲料产品产能,尽可能地满足我国畜牧业对饲料产品的需求。同时我国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也要注重更新养殖生产技术,特别是需要优化畜产品企业生产加工流程,减少产品损耗率,提高生产效率,扩大我国畜产品产能,在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居民对畜产品需求的同时也能满足出口市场的巨大需求。同时,也要加快物流冷链等饲料产业和畜牧业发展基础配套产业的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畜产品生产运输需求。

3.2 优化生产加工工艺,提高国内产品质量 当前我国畜产品和饲料产业进入了中低速发展阶段,为我国饲料产业和畜牧业生产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会。我国饲料企业和畜产品生产企业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饲料企业要不断改进生产加工工艺,对标国际一流饲料产品标准,着力提高饲料产品营养、环保、安全,严格把控饲料原料的来源和品质;审慎选择饲料添加剂,加快饲料产品研发工作,研究低副作用高效能的饲料添加剂;精准管理饲料研发与生产,饲料生产要形成标准化、专业化的生产流程,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严格把关。

当前畜牧业规模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中小型养殖户被大中型畜牧企业收购,逐渐退出市场竞争,因此,需要畜产品生产企业在发展大规模专业化养殖作业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如根据国际市场行业标准与不同饲料的添加成分谨慎选择饲料种类,利用先进的养殖监控设备监控牲畜生命体征与身体健康状况,精细化管理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同时可以利用国际先进的锁鲜技术最大程度的保证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

3.3 引进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了解进出口国际贸易规则对发展国际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饲料企业和畜牧业企业首先要充分认识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性,在扩大产能,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了解国际市场饲料和畜产品行业的准入标准,熟知国际贸易的相关规则,在国际贸易合理规则下开展饲料与畜产品进出口国际贸易活动。

对于国际贸易规则的熟悉离不开引进专业的国际贸易人才。这不仅需要中西部饲料与畜产品企业要提高国际贸易先进人才的薪资待遇,还需要行业协会与政府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方式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就业发展环境,弥补中西部地区不够发达的现状,如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给予专业人才就业补贴、安家补贴等,帮助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解决落户、配偶就业及子女入学问题等。

猜你喜欢
畜产品贸易逆差进出口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控制措施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美国2016年贸易逆差创四年新高
日本1月贸易逆差创纪录
四川大中城市8月中旬畜产品价格等
11月全国进出口统计
7月份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0.4亿美元
青海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