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高考素描教学的技巧与审美培养策略

2021-12-02 09:47由文兴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素描对象美术

由文兴

(长春艺术实验中学,吉林 长春 130000)

素描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绘画的基础。在素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再次认识客观的世界,并将绘画的对象准确、客观地表现出来。在美术高考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和审美,同时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手、脑、眼的协调能力。为此,教师在开展美术高考素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各种创新教学技巧的运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

一、美术高考素描教学的现状

(一)照片书的影响

近些年,以往美术高考中的实体景物和模特已经被照片书所取代,高中美术教师不得不面对随之出现的一系列新的美术高考问题。照片书的出现不仅可以使得以往繁琐的美术教学准备工作变得简单化,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对美术教学的个性化需求,并且在美术高考素描教学中使用照片书,还可以统一素描教学的思路与方法,有助于美术高考素描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在美术高考中使用照片书还可以减少考试成本的投入,学生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绘画的主体,大大提高了美术考试的公平性。虽然,照片书的出现具有众多的优势,但是其对美术高考素描教学也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二)素描速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速写是高中美术素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速写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绘画对象的形态特征,还可以促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对绘画对象的第一感受。并且经过反复的素描速写,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但是,从现阶段素描速写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美术教师在开展速写教学时,过于重视对照片书的临摹,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致使很多学生在进行速写时过于重视对绘画技巧和风格的研究,在速写训练中很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这对学生美术高考成绩的提高十分不利,也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

(三)美术教师队伍的现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各高中学校越来越重视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了让学生可以在美术高考中获得良好的成绩,很多高中学校根据自身美术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聘请了一批优质的美术教师人才。但是,学生的美术高考成绩却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部分高中学校在招聘美术教师时,并未针对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是否可以将美术教学的艺术性和应试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描能力,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加强对素描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二、影响学生美术审美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的美术素描基础存在着差异

参加美术高考的学生的美术素描基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从小就学习美术素描,基础非常扎实,并且学习兴趣较为浓烈,又具有一定的天赋。所以在美术高考素描教学中,这部分学生很轻松地便可以掌握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和素描技巧。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文化课较差,学习起来存在较大的难度,而选择通过美术高考进入到高等学府。这部分学生的美术素描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差,对美术素描的学习兴趣也不是很高。然而,很多教师在开展美术高考素描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都是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影响着一部分学生美术素描能力的提高,还应影响着一部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素描技法的培养

美术素描的核心就在于对明暗、阴影、反光的处理。但是,部分教师自身素描水平和专业素养并不是很好,其在开展美术高考素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很少会去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方法。导致很多学生都是一边观察一边素描,最后呈现出的画面效果很容易出现不协调、走形的情况,给人一种不是很舒适的感觉。这部分教师通常仅仅是通过灌输的方式机械化地讲述素描的技法,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并不够扎实,学生在素描的过程中,通常表达得不够清楚,不能够由外到内地研究和分析素描对象的整体感和空间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

(三)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审美的培养

部分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片面地认为美术高考素描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高考成绩,就是为了学生有机会到更高一等的学府学习。[1]这部分教师在开展美术高考素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常会选择放弃对学生审美的培养,而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讲授美术高考中的重点知识内容,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干货”,以此促使学生可以在美术高考中拿得高分。从表面上来看,教师的这种做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学生美术考试成绩的提高,但是由于忽视了学生审美的培养,再加之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将这些知识遗忘,这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日后美术道路上的发展都十分的不利。

三、美术高考素描教学的技巧与审美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正常观察方法的培养

素描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观察、认知、理解和表现。观察是其中最为基础、关键的一步,直接决定着学生素描作品的呈现。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正确观察方法的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就是在观察素描对象的同时展开自己的思考,只有这样,后期呈现出的素描作品才更具表现力。但是,实际中很多学生在还没有坐稳的情况下,就开始动笔素描,完全忽略了观察和思考的过程。虽然在进行素描练习时整个过程都是由手完成的,但是手需要通过大脑的支配,而大脑需要通过眼睛的观察展开思考,所以说学生在素描的过程中,采用的观察方法直接决定着素描作品的呈现效果。[2]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高考素描教学中,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正常观察方法的培养,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素描技巧,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让学生通过观察素描对象,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感受。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观察,打开自己的视野,去观察和感受素描对象的形状、结构、形态、比例、基本特征和明暗程度、虚实主次等。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在从整体的角度观察完毕后,引导学生对素描对象的各个部位进行比较,以此获得这些部位与该事物整体之间的关系。

(二)全面落实对学生审美的培养

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必须认识到开展美术高考素描教学的目的和高考考查的不单单是学生的绘画能力、素描能力,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等的训练和考查。[3]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很难通过自主学习来全面提高自身的这些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美术高考素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全面落实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审美能力。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其绘画出的素描作品就会具有属于自身的风格特点。但前提是学生对素描对象形体结构的理解准确。教师在美术高考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不可以仅局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还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增强、减弱、取舍、概括等手法展示出具有个人风格特点的素描作品。为了更具艺术性地将素描对象表现出来,充分展示自己的审美,部分学生通常会利用变形的手法将素描对象表现出来,但是这一手法的利用较为随意,导致呈现出来的素描作品与素描对象的特征相偏离,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素描习惯。变形手法的运用应该建立在准确观察、理解素描对象的基础上,这样变形出来的素描作品才更具感染力,更容易打动别人。教师在具体开展美术高考素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适时地指导学生在准确把握素描对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去表现素描对象,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加强对学生多元化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美术高考素描教学中,教师不单单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素描手段和技巧,同时还需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这里所说的审美能力应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单单是指西方审美意识,同时还包括中国审美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打破多年来形成的固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以往多数教师在开展美术高考素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的都是学生的西方审美意识,很少有教师会在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中国审美意识。[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各学科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教师在开展美术高考素描教学时,同样也需要对中国文化的融入引起高度的重视。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品带入到教学课堂中,像可以很好体现中国审美意识形态的雕塑,慈眉善目的菩萨,各种形态的动物雕像等。将这些元素引入到美术高考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发展学生的中国审美意识。

另外,教师在培养学生多元化审美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加强地方民间资料的开发与利用。[5]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并且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各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物质、风俗人情、历史演变、艺术沉淀、生活习俗等都有所不同。这些资源也是美术高考素描教学中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可以很好地提高美术高考素描教学的地方性和民族性,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中国审美意识的形成。

(四)加强对学生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开展美术高考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进行素描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控制素描的整体呈现效果,逐步让学生树立起全局观念,这样学生素描的作品便可以很好地表现出素描对象体积和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6]

很多学生在素描完对象的大体轮廓后,通常会即刻上调子,仅仅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完成素描人物,很少去研究素描对象的内部结构,也很少考虑明暗程度的呈现效果,仅仅是运用平涂的调子来表现明暗,这样所呈现出的画面,很容易将立体化的素描对象平面化。[7]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空间意识较为薄弱,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教师应该在美术高考素描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结构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从素描对象的外表向内部结构逐层展开研究与分析,只有这样素描出的画面才更加立体。

(五)以学生为中心调整教学方式

因为学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开展美术高考素描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教师应该在平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以此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美术素描基础、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对美术高考素描教学的个性化需求等。[7]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整体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

(六)加强对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培养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其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看待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很好地形成,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还可能对学生日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学校一定要组建一支优质的美术教师队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招聘一些具有较高审美、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教师,以此为美术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注重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定期组织整体美术教师召开教学研讨会议,针对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讨论。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更加应该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在平时不仅要加强对美术素描知识和技巧的深入学习,同时还应该注重加强对我国优秀艺术文化的了解,并将其融入到美术高考素描教学中来,以此不断地创新和完善美术高考素描教学。[8]

(七)引导学生通过明暗关系,发现空间美

对于各种物体来说,其自身的空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由形体的明暗关系所决定。一个明暗关系相对较强的物体,其空间关系自然也较强。而那些明暗对比相对较弱的物体,其呈现出来的空间关系自然也就比较弱。[9]学生在学习美术素描时,如果可以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明暗关系,那么在素描时素描对象的空间美感通常就可以处理得很好,所呈现出的画面就更具真实感和空间感。为此,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明暗关系发现空间美,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明暗对比的重要作用,明暗对比顾名思义就是明与暗之间的比较,两者之间形成的对比越强烈,其在画面中的呈现也就越突出,相反如果明暗对比较弱,那么就很容易被忽略。当学生很好地认识明暗关系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习进行相关的素描训练,让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中通过明暗关系对比,发现物体的空间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

(八)利用线条呈现素描对象的质感美

线条是美术素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元素,线条的使用也是美术高考素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若想学生可以创作出一幅优秀的素描作品,就必须将线条的使用作为美术高考素描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来完成。[10]这里所说的线条是丰富多样的,其中包括粗线条、细线条、规则线条和不规则线条等。不同种类的线条所呈现出的物体形态也有所不同,当学生灵活地掌握线条的运用后,便可以开始进行素描作品的创作,所呈现出的物体的形态才会与实际更加贴合。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高考素描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讲解有关线条的表现手法、特点等知识内容,一方面促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线条,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可以准确地塑造物体的形态,促使学生深入地认识塑造美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这不管是对学生审美的提高,还是对学生美术高考成绩的提高都十分有利。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尤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美术高考考试,并且考试的内容越来越多样化。这对于高中美术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挑战。高中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高考素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仅注重学生美术考试成绩的提高,还应该加强对各种影响学生审美因素的分析,并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以此为学生日后在美术这条道路上更加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素描对象美术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武汉素描
素描
美术篇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跟踪导练(一)4
凡·高的早期素描
个性签名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