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县窑洞养牛示范带建设现状及前景

2021-12-02 12:12王文娟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养牛红牛窑洞

王文娟

(甘肃省崇信县畜牧兽医中心 744299)

1 2020 年崇信窑洞养牛现状

1.1 建设情况

崇信窑洞养牛按照“四区分离” 要求,建成防疫室、消毒室、堆粪场、草料场等配套设施,制定了窑洞养牛技术规程,全面推广良种、良料、良舍、良法、良医“五良” 技术,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截至目前,建成姚洼-平头沟、凉水泉-高年、甘庄-茜洼-枣林、木林-马家沟、陶坡-木家坡等5 个窑洞生态养牛示范带,累计集中改造废弃窑洞821 孔,饲养肉牛3500 头,具体情况为甘庄窑洞养牛场已全面完成,改造废弃窑洞101 孔,维修办公用房10 间、硬化道路2.3km、衬砌水渠2.3km,搭建遮阳棚22 个、安装了视频监控、温控水槽和牛体刷,完成绿化亮化等工作,养殖红牛327 头;木林马家沟窑洞养牛场改造废弃窑洞54 孔,搭建遮阳棚16 个,砂化道路1.2km、修建管理用房5 间、堆粪场和储草棚各1 处,完成绿化等工作,现饲养肉牛118 头,正在衔接通电工作、积极动员农户加快补栏和更换牛品种;茜洼窑洞养牛场改造废弃窑洞65 孔,维修管理用房3 间,已完成场地整平和整理、围栏建设等工作,搭建遮阳棚19 个,建成堆粪场1 处,储料场1处;枣林谷家山窑洞养牛场共改造废弃窑洞122 孔,搭建遮阳棚21 个,养殖红牛80 多头,正在加固窑口、修建堆粪场、储料场、消毒室等;闫湾窑洞养牛场完成道路、场地平整、围栏建设和牛槽修建等工作,改造管理用房3 间,搭建遮阳棚8个,正在进行29 个窑口的加固、活动场地铺垫等工作。同时,对平头沟-姚洼、凉水泉-高年2 个窑洞养牛示范带进行了巩固提升。

1.2 政府政策扶持,市场主导

县上出台了《崇信县关于加快发展窑洞养牛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农户当年每改造1 孔窑洞并饲养红牛3 头(含3 头)以上的,每孔窑洞补助10000 元;对当年集中规模改建窑洞养殖场(区),且存栏在100 头以上的,每改造1 孔窑洞补助10000 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废弃窑洞饲养的红牛基础母牛每头补助3000 元,非建档立卡贫困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利用废弃窑洞饲养的红牛基础母牛每头补助1500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紧盯市场需求,用足用活扶持政策和资金,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资窑洞养牛,辐射带动群众扩大红牛养殖规模。

1.3 养殖模式

采取龙头企业加入、合作社组织、吸引大户、带动贫困户的形式和企投户繁、户养企销机制,按照平凉红牛养殖标准,将传统风貌与现代科技有效衔接,根据窑洞情况探索出企业标准化养殖、合作社小区化养殖、家庭式大户养殖、农户分散养殖4 种模式。

1.3.1 企业标准化养殖

对于分布较为集中、群众不愿改造养殖的废弃密洞,由村委会统一进行改造,以“三变” 形式,由县农投公司或其他企业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五化” 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生产管理,形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1.3.2 合作社小区化养殖

对于分布相对比较零散,不能通过协调形成规模养殖的窑洞,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有发展意愿的群众组团改造,建成养殖小区进行适度规模养殖,实行统一调运、统一防疫、统一饲草料加工、分户管理。对有发展意愿但无饲养能力的,群众自愿购买基础母牛,与合作社签订托管或代养协议,由合作社统一养殖,享受养殖分红。

1.3.3 家庭式大户养殖

对可存栏红牛20~50 头,相对集中的5~10 孔窑洞,由村委会改造后租赁给养殖大户,或由村委会协调大户自行改造后实行家庭式养殖,村委会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加强对大户经营情况的监管,确保养牛用途不变。

1.3.4 农户分散养殖

对于不能形成规模化、小区化的零星废弃窑洞,由村委会统一协调,群众自主改造,进行分散养殖。村委会与分散养殖户签订窑洞使用协议,明确饲养期间的权利和义务,防止窑洞挪作他用。

2 窑洞养牛组织方式

组织带动,群众自愿。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党组织作用,由村委员区分情况分类实施,对分布较为集中、群众不愿改造养殖的废弃窑洞统一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窑洞产权归村集体所有,仅限养殖使用,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优先支持有养牛意愿的群众、合作社、企业进行窑洞养牛。坚持因陋就简,突出特色。立足资源禀赋,综合考虑改造成本和产业发展现状等因素,在保持窑洞素有的古气、老气基础上,按照集中养殖与分散养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加固,做到成熟一片、改造一片、发展一片。同时,大力实施“红牛+” 工程,推动红牛与文化、旅游、养生等有机结合,走特色化发展路子。

3 窑洞养牛的好处

3.1 窑洞养牛冬暖夏凉,开放性环境舒适安逸

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窑洞养牛示范带建设中,加固后的窑洞冬天气温最低基本保持在0℃以上,夏天气温最高时温度也不会高于25℃,窑洞内气温环境舒适,为牛只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温度条件。从窑洞到活动场,养牛环境为开放性环境,空气流通好,氧气含量高,日照充足,病原微生物不利于繁殖,疾病少。

3.2 减少基础设施投入

现代集约化的养殖大都需要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场棚,耗材高,成本也高,窑洞养牛就地取材,将当地废弃窑洞进行重新加固,在窑洞外推出适度的活动场,搭建凉棚、围栏、牛体刷、牛槽、控温水槽等基础设施,为红牛养殖提供一个成本少、密集度低、舒适度高的环境。

3.3 接地气,降低疾病发生率,产犊成活率高

地气:大地之气,从大地底下向地面反上来的气。接地气是指挨着地面才能接收大地之气。自然界,天气和地气上下相接,万物得以生机,生命得以孕育。窑洞养牛从窑洞内环境,到窑洞外的活动场都是土地,接受大地之气,更有利于牛的生长、生命的孕育。

3.4 节约土地资源,盘活闲置资源

养殖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土地资源,崇信县大部分的废弃窑洞都在山沟、半山、塬边等人烟稀少的地方,这些废弃窑洞都是多年前群众搬离老桩基后被遗留下的,大部分废弃窑洞所占用的土地都没有被再利用,土地资源被闲置,通过窑洞养牛示范带建设,将这些被闲置的土地资源重新得以利用,节约养殖土地资源的同时也盘活了废弃资源。

3.5 废旧窑洞修葺,改善乡村风貌,发展乡村旅游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大部分窑洞早已无人居住,被遗留在历史的长河中。窑洞养牛示范带的建设对这些废弃的窑洞重新加固修葺,窑洞外整齐的活动场、方形的围栏、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平整的道路,明亮的路灯宛如一幅幅画卷,在大力发展养殖的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风貌正以其独特的姿态展现给大家。

3.6 充分调动乡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收益

随着近几年经济结构的转变,农村大部分青壮劳动力都不愿留在农村,更多地去大城市打拼,2019 年起崇信县印发《崇信县关于加快发展窑洞养牛工作的指导意见》,2020 年印发《崇信县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扶持办法》,政策引导,鼓励支持发展窑洞养牛,现在窑洞养牛已从去年的1200 头红牛增加到3500 头红牛,充分调动乡村剩余劳动力。

4 窑洞养牛的前景

窑洞养牛将传统古村落的古气与现代养牛业的朝气相得益彰,将窑洞文化散发的老气与红牛文化焕发的生气相得益彰,将养殖产业的经济属性与文旅产业的人文属性相得益彰。把窑洞养牛与农耕文化、乡村旅游等结合起来,打造了以牛文化为主题的“农耕部落” 旅游景点,使游客欣赏了山水风光,体验了农耕乐趣,留住了乡愁记忆,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多元发展的新路子。窑洞养牛全面推广“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 机制,伊顺祥牛业公司采取公司贷款购牛、合作社管理、贫困户养殖的方式,在姚洼、平头沟窑洞养殖场投放基础母牛150 头,与26 户贫困户签订了3 年养殖协议,利润由合作社与贫困户按照2:8 的比例分红,贫困户年人均可分红4000 元以上。接下来我们将窑洞养牛经验进行总结,把窑洞牛打造成生态牛、文旅牛、特色牛,打造成脱贫牛、致富牛、品牌牛,打造成平凉红牛的一张亮丽名片。

猜你喜欢
养牛红牛窑洞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三头牛和狮子
陕北窑洞民居
红牛垫了赔偿金
大西北的窑洞
习近平谈《平凡的世界》我和路遥住过同一窑洞
养牛屯里的“牛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