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身韵典型动作的审美文化分析

2021-12-02 11:49张启望
艺术品鉴 2021年14期
关键词:身韵龙凤古典舞

张启望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是古典舞表演、创新的起源,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承载着重要的身体文化,能够表现出古典审美风格,其中蕴含着辨证对立、和谐统一的审美文化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息息相关。

一、中国古典舞与身韵

(一)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并非古代舞蹈,其传承了传统舞蹈魅力,吸收了戏曲、武术,演变成为具有时代性的艺术语言,其间有文化、历史、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早在周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的音乐、舞蹈机构,负责整理民间舞蹈与传统舞蹈;宋代后,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宫廷无法承担乐舞班子,于是,大量宫廷乐师流落民间,他们吸收了戏曲的形式,创设出戏曲舞蹈这类新型的舞蹈类型,增加了大量生活化元素;在元、明、清时期,这一舞蹈类型迅速发展。20 世纪50 年代初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舞蹈工作者在研究武术、戏曲以及戏曲舞蹈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古典舞教材;改革开放后,中国古典舞在形式上不断拓展、有了更加丰富的元素。

(二)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

中国古典舞中有着武术身法、戏曲舞蹈的元素,并融合了现代化的审美观点;舞蹈工作者在实践中,创立了身韵,让中国古典舞摆脱了传统戏曲的束缚。最开始,身韵被称之为身段,就是戏曲中的身段,在1984 年正式更名为“身韵”。中国古典舞圆润细腻、刚柔并济、严谨精确,具有和谐统一的美学特征,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中国古典舞得到国内外观众的喜爱,而身韵正是中国古典舞得以传承、发展的核心元素。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将身法、韵律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两者相辅相成。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典型动作的审美文化

中国主流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交融中逐步壮大,衍生出全新的支系文化,其核心思想涵盖天人合一、中庸等,传统哲学中仁爱、无为而为等对每一个中国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古典舞是传统文化的组成,其传达的既是中国文明经典构造形态,也是一种精神意识,是传统精神、当代精神的融合产物。在后续的发展下,中国古典舞也吸收了外来文化,博采众家之长,形式更加多元。中国古典舞身韵典型动作的审美文化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形态

1.龙凤文化

一直以来,龙凤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象征图案,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诞生。龙是庄严、高贵、权力的代表,凤则代表吉庆、祥瑞、涅槃,中华民族追求龙凤呈祥,在绘画、建筑、民俗、雕塑、汉字中都有龙凤文化内容。经过了多年发展,龙凤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是其他文化不可比拟的。在宫廷中,皇帝、皇子是龙的化身;凤则代表皇后,母仪天下。在民间文化中,龙凤形象也存在于文学、剪纸画、雕塑、灯笼画中;龙凤文化衍生出意象无穷、虚实相生的艺术作品,也同样对中国古典舞身韵产生了影响。在燕子穿林、青龙探爪中都可以看到龙凤的再现,龙凤文化强调奋发向上、自强坚韧,受到龙凤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舞身段也有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做到了拧、倾、圆、曲的统一,并且上述四者之间相互影响、并不是孤立存在。

2.中庸之道

在中国古典舞身段中的拧、倾、圆、曲中,也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这是一种可进可退的智慧,是中华民族追求的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审美观传承,也是一种文化自觉。在身韵审美下,圆融曲线始终贯穿在中国古典舞中,如云手中的揉球、风火轮中的闭合立圆、燕子穿林中的圆回动势等。圆融强调融洽、协调、平衡。在中国古典舞中的风采身韵、风格形态与身体动律中都可看到中庸之道,这是中华民族追求的至高审美境界。

3.传统形神观

在中国哲学体系中,“形”“神”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最早对形神关系进行论述的是管子,荀子也曾经提到:“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尽管这一思想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却明确了形、神是为人的一项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范缜提出了“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谢”,从“形质神用”角度明确了形神关系,对后续唯物主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中也蕴含了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形神思想。如果身韵形态丧失了内在精神,就会变得古板,丧失了艺术感染力。中国古典舞的形神思想并不是镜花水月,而是中华文化的普遍情感,在身韵动作上也具有象形元素,如燕子穿林、金鸡独立、青龙探爪、老鹰漩涡等。另外,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要做到生动,燕子穿林要求穿、变,青龙探爪则要求钻、拧,风火轮要求抡、转,这均是身韵动作的灵活性。

(二)动态

1.传统动静观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动静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运动、静止,还涵盖有无、阴阳、虚实;老子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老子还认为,万事万物均处于运动中,运动变化无处不在;中国武术继承了动静辩证关系,具备了贵柔主静的审美元素。中国古典舞身韵动作继承了武术、戏曲的内容,也延伸了贵柔主静的审美观。另外,老子还提出了“永恒之动”的理念,在这一哲学理念的指导下,中国艺术更加倡导“活”,在中华传统的绘画、书法、雕塑作品中,无一不强调气韵生动、活灵活现。在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动作中,也包含对永变、永动追求,精准传达了和合、中庸、永变、永动的动静观。舞蹈艺术不同于诗歌、书法、绘画,是一种空间、时间的结合艺术,舞蹈的本质在于“动”,在中国古典舞身韵动作的表现上,也做到了动静合一,在一动一静中流露出独特的美,只有真正做到动静相生,才能深刻展现出古典舞的美感。另外,相较于西方舞蹈,中国古典舞身韵更加侧重于流动之美,在婉转、迂回的运动中呈现出行云流水的审美特征,青龙探爪中的探、风火轮中的风、燕子穿林中的穿,都表达了中国古典舞行云流水的动态美。

2.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是中国古典的哲学道理,最早是由老子提出。在中国古典舞身姿动作中,“势”是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即姿势、趋势、态势。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势”具有对立的范畴,如前后、上下、内外、左右,上述对立内容相辅相成,继承了戏曲身段的规律,其本质就是阴阳关系。关于阴阳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国的“太极图”,太极图是一个正圆,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风火轮、云肩转腰、云手中也是正圆路线;而在燕子穿林、青龙探爪中,也有立圆、平圆、八字圆等,其动作圆润流畅,符合中华传统的审美规律。

我国的阴阳转化有三个方面的关系:首先,阴阳对立,事物内部结构包括两个层面组成,在中国古典舞身韵的云手中,上手臂、下手臂存在于对立空间,分别代表阴阳。在云肩转腰中,左横移、右横移,前冲、后靠也代表阴阳关系。不管是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的状态,都蕴含阴阳对立的关系。其次,阴阳互补、阴阳互补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风火轮中就蕴含了阴阳互补,两臂间隔始终为180°,旋转与开合力求平衡,护为补充和前提。最后,阴阳转化,阴阳转化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常见现象,在气息与内韵中探求规律,在燕子穿林中就蕴含了阴阳转化的审美规律。

3.张弛有度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张弛有度,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一张一弛都有其原则,在眼神收放、身体姿态上,都要做到张弛有度,强调奔放与含蓄的并存。如,中国古典舞身韵动作要求九分为满,几乎每首舞蹈曲子都没有雷同,追求美到无极。在青龙探抓中,探是其中的关键,整个动作充满张力,这就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传统哲学智慧。

4.文学渲染

自古文学与艺术不分家。在某种程度上,文学、艺术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特别是历史故事、中国神话、当代小说、现代小说等,都是艺术创作源泉,很多舞蹈的灵感也是源自于文学作品,如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红楼梦》 《繁漪》等,近年来,一些经典中国古典舞的出现,也有其文学原型,在文学作品的支持下,与舞蹈之间形成虚实相交的形象体系,也具备了无穷的诗意空间。在实践中可以看出,精通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家们,不仅在舞蹈上有极高的造诣,也有颇高的文学素养。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在于抒情、动作、节奏、虚拟和美感,在《诗经·大序》提到,歌舞是一种原始的情感表达方式,高于语言,任何情感,都可以通过舞蹈来表达。因此,在中国古典舞的表达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文学与古典舞之间的共性,探求舞蹈中的意境,结合文学作品深入浅出的来理解。

三、结语

经过了多年发展,中国古典舞吸收了戏曲、武术的精髓,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让这一舞蹈体系逐步成熟,也是其价值精髓,中国古典舞是一种强调时空统一、视听觉融合的舞台艺术,极具审美价值。

猜你喜欢
身韵龙凤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研究
近十年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综述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传统龙凤纹在当今首饰中的应用
浅析当前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古典舞对传统舞蹈的继承和演变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
三全:收购龙凤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