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2021-12-02 11:49林侣
艺术品鉴 2021年14期
关键词:表演者音乐作品情绪

林侣

音乐表演是音乐艺术现场演出的一种形式,由于是即时演出,表演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会直接影响最终的表演效果。针对当前表演者的心理变化,要提出平衡情绪的相应措施,掌握情绪变化的内因和外因,从而更好地达成音乐表演的平衡。

一、影响音乐表演的心理因素

(一)音乐表演需要真挚的感情投入

不论是演奏会、音乐剧还是戏剧表达形式,在表演之中都会存在体验派以及表现派的演出模式,这两种派系的体制构成了不同的表演方式,两者的论点集中在音乐表演时表演者是否能够投入真挚的情感,与作品内容达成一致,以表演者的身份带动音乐作品自身的情感变化,从而促使更多人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意味。

从体验派的角度来看,好的音乐表演作品在使得观众动容之前,需要先让表演者感动,以自身为立足点和媒介去感染观众。而表现派则是将重点放在作品上,表示作品的内容已经足够撼动观众,因此在音乐表演中主要的方式就是全心全意地诠释作品中的内容,而不是将自己作为音乐艺术表达的核心。这两种派别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表达方式以及整体强化模式的基础上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在针对作品的分析以及训练模式上,体验派会研究作者生平、作曲目的、历史文化背景等知识内容;而表现派则是要融会贯通整个作品,注重作品的演绎与诠释,研究乐谱中所想要表达出来的情绪[1]。

(二)音乐表演中所需的想象力

由于音乐作品本身的演奏是即时性且不可见的,因此想象是贯穿在整个音乐表演之中最关键的心理性影响因素,表演者必须通过想象的模式丰富音乐作品的内容,将其中的情感、意境以及情绪变化逐步演绎出来。如果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缺乏必要的想象,就很容易产生平淡且不具有感染观众的能力。

表演者的表现形式就像是利用音符以及节奏来书写,就如同写作中的比喻或者拟人手法,借丰富的想象力实现象征性的表达理念,保障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能够将全部的想象投射在音乐表达上。如果表演者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想象力,那么就可以以更加情感丰沛的方式将音乐作品呈现给观众,观众也能达到音乐层面的共鸣,从而保证整体作品演出成功。

想象力对于音乐表达有着直观的效果,因此音乐表演者也非常重视想象力的培养,不论是演唱还是演奏,都要以置身其中的感受进行音乐的抒发和表达。表演者通过丰富作曲家的作品,利用音乐形式将情感传递给大众,通过想象创作场景形成全面性的情感体验,保障观众、音乐模式与演奏者之间存在相互共鸣的关系。表演者如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表现力,就需要探索自身想象力[2]。

(三)音乐表演中涉及的直觉

直觉本身是一种感性思维,不受逻辑以及规范的束缚,是一种直观的情感思维模式。直觉往往比逻辑性内容更加敏锐,而直觉一般都是反映在肢体动作上的,其中音乐表演者最为推崇的就是乐感。能够以音乐作为载体、直觉作为连接体会到音乐本身的美感,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说能够以直抒胸臆的模式展示自己的音乐水平,以达到音乐中美的境界。

二、音乐表演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面对压力时的焦虑情绪

在音乐表演中焦虑是较为常见的,尤其是面对大型演出时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而导致焦虑。演出焦虑主要是指代在演出之前产生的心理层面的焦虑以及畏惧,对舞台产生恐惧心理。这种问题主要来源于现场观众以及摄影设备,表演者由于怕自身的即时性表演出现差错而导致演出不连贯,由此产生对音乐表演的恐惧心理,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进行演出。音乐表演者产生交流的原因有所差别,表现出来的形式也会存在差异性。一部分表演者会在表演中焦躁不安,容易造成演奏或者演唱上的失误,出现这种问题的表演者非常多,不少刚刚步入音乐表演殿堂的艺术家都会有这样的情绪变化。

(二)表演者有严重的退缩情绪

在表演者进行对音乐作品的诠释和表现时,需要深入理解作品内容、发展历程、编写概要以及历任演奏或演唱者,虽然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在面对现场表演时还是容易出现退缩心理,会令表演者沉溺在害怕的情绪当中不敢参与音乐表演,使得音乐表演产生中断,影响表演者的正常演出发挥。退缩心理同时也会导致表演者逐步丧失对登台演出的积极性,挫败表演者的表现欲,不利于音乐表演的顺利开展[3]。

(三)面对音乐表演产生的消极心理

对于一般的音乐表演者来说,在表演过程中很容易由于细枝末节的问题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这种情绪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微妙的后果。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依赖于表演者的经验以及技艺而表达出来的,其中还蕴涵了情感上的连结,因此表演者必须全情投入,便显出真挚的喜怒哀乐。

三、音乐表演中摆脱心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演奏者加强自身心理知识的深入理解

在进行音乐表演时,要注意表演者本身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要审视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在保障表演完整性以及呈现出的整体效果基础上,提升音乐表演的效果与演出质量。

音乐表演心理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宽泛,涉及了音乐感知能力、自身表演才能以及感知能力等,这些需要在接受正规音乐教育过程中打下坚实基础,是音乐表演中最需要重视的问题。在进行音乐表演时,要注意除了调节情绪之外对于表演心理演出者需要有相关知识储备。学习音乐表演的心理形成以及演变过程,能够帮助表演者正视自身心理问题,通过正确的调节,有效排解不良的情绪,快速投入到音乐现场表演当中,能以较为积极的心态和表演状态进行发挥。

在音乐心理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心理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要重视当前音乐表演者整体的状态,表演者需要具备对表演的重视以及良好的自我认知。在表演过程中能够决定演出状态的主要就是表演上的认知展示。

表演人员在获得相关心理知识的基础上,也需要兼顾自身的修养发展,调整表演的情绪,激发演出的斗志与激情,促使正向积极的情绪成为演出的主基调,避免可能产生的畏缩或者恐惧心理,有效调整心态,提升音乐表演效果[4]。

(二)端正音乐表演的态度

面对音乐表演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思想包袱,要针对不同的表演者和演出的内容进行态度层面的调整。比较常见的几种态度类型分别是严肃认真的、乐观积极的、娱乐至死的以及消极退缩的。针对不同的表演要选取不同的态度呈现,最终表演的成果也会呈现不一样的舞台效果。

端正的音乐态度能够保障表演者在演出前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认真地进行前期的排练与合作的磨合工作,抓紧每一次表演机会,充分展示出自己的舞台实力。音乐表演者需要对在场的工作人员以及观众负责,因此要以更加正向的心态面对表演,以求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三)音乐表演者要树立对音乐表演的信心

音乐表演过程中演出者的自信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保有充足的信心,在面对未知的表演现场情况才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音乐表演对于表演者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音乐技艺的展示,同时也是表演者挑战自我、树立自信心的基础,在每一场表演中累积的自信能够切实反映在下一场音乐表演之中,促使表演者能更加积极地面对未来的演出舞台。

要增强表演者的自信心,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在表演开始之前表演者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演奏技艺以及排练方面下足够的功夫,以此为基础保障现场演出能有高水平的发挥,在表演之前要进行反复的舞台确认以及乐器、音响、灯光、站位等各个方面进行排演,反复练习以求保障现场音乐表演的质量,从而有效提升表演者自身对演出的信心。

另一方面,演出者要针对自己的情况调整情绪,由于音乐表演会受到外部环境、演出者内心承受力以及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影响,任何的变数都可能引发表演者不同的情绪展现,因此在表演时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注意起伏变化的原因,根据情绪状态调整对待演出的方式,从而使得整体的音乐表演能够发挥出自身的音乐才华[5]。

(四)积极参与公开演出,锻炼情绪控制能力

音乐表演除了要关注音乐本身以及表演者的表现力之外,还需要重视融合演出中的实践活动。一部分表演者在参与音乐表演之所以心理状态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参与音乐表演的次数较少、没能获取足够的表演经验、实践较少,因此无法克服音乐表演中产生的恐惧心理。在针对音乐表演进行心理调整时也可以将参与到更多音乐表演作为寻求经验积累,提升自身心理素养的模式。

音乐表演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大部分的表演者都会经历,这是一个临场发挥与心态调整之间的平衡关系,是不能盲目逃避的问题,要深入了解音乐表演的流程、细节、自身需要做好的演出部分,认真而准确处理所要面对的心理压力以及逃避情绪,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调整。

四、结束语

音乐表演是即时性的演出,因此表演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心态,以此为前提提升整场音乐表演的效果,保障音乐演奏水平的稳定发挥。

猜你喜欢
表演者音乐作品情绪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音乐作品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手称扑克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