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期间幽闭恐惧症的干预研究进展

2021-12-02 20:41曾铁英李华玲
循证护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扫描仪恐惧症病人

梅 莉,曾铁英,李华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430000

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的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就已成为许多疾病诊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MRI安全、无创、无辐射等优点使其很快成为一种流行的诊断手段,被临床广泛应用[1-2]。但由于磁共振(MR)扫描仪的独特设计和密闭的检查环境,使部分病人在检查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幽闭恐惧症[3]。2015年发表在Radiography上的1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4],在MRI期间幽闭恐惧症发生率从0.46%升到5.29%,总效应为1.18%。这也就意味着在进行MRI时,100人中约有1人或2人会经历幽闭恐惧症反应,并由此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5-6]。对病人来说,MRI检查过程中的幽闭恐惧症可能会导致病人失去自我控制能力,随意运动增加造成运动伪影,降低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价值。在极端情况下,检查可能需要提前中止,病人可能拒绝检查,导致病情延误;对工作人员来说,由于病人的配合度差、运动伪影增加,可能不得不重复扫描,使工作量增加,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对医院来说,由于检查失败或提前终止,可能需要重新预约或取消检查,导致设备使用时间浪费,造成医疗资源和财政收入损失。因此,做好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的检查干预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有关MRI期间幽闭恐惧症的干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研究内容较为单一、片面,缺乏系统针对性。本研究对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的干预策略进行综述,同时总结各干预策略的不足,以期为进一步基于证据的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病人的管理、支持和干预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幽闭恐惧症的概念及与MRI的相关性

幽闭恐惧症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7]中被定义为情境焦虑障碍,是一种以对封闭空间恐惧为特征的焦虑症,可表现为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出汗、感到窒息等,病人通常会对触发他们恐惧的特定对象或情境做出回避行为。Radomsky等[8]将幽闭恐惧症重新定义为对封闭空间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恐惧,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封闭空间本身的恐惧。假设幽闭恐惧症由2个因素组成:对活动受限的恐惧和对窒息的恐惧,这2个因素明显存在于MRI扫描中。第1个因素(活动受限),可能与扫描过程中病人需被固定在1个狭小的圆柱形磁体腔中心,检查部位需盖上相应的扫描线圈,并保持静止一段时间不能移动有关;第2个因素(窒息),很可能与扫描室内密闭的空间、嘈杂的磁体环境等有关。这些假设在之后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9-10]。而这2种恐惧因素不仅可以触发病人先前存在的幽闭恐惧症,也可以导致幽闭恐惧症本身的发作,因而使得幽闭恐惧症在MR部门很常见[11]。大多数关于焦虑导致MRI检查失败的研究将这种焦虑称为MRI成像期间的幽闭恐惧症焦虑[12]。

2 干预策略

2.1 药物干预方法

药物镇静是许多MRI中心常用的干预策略。根据美国麻醉学学会的指导,当进行MRI检查需要药物镇静时,一般情况下推荐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进行轻度、有意识的镇静[13]。其中1种最常用的药物是咪达唑仑,其药理特性优于其他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起效快、组织相容性好、作用可控性强的特点,可经静脉、口服、直肠内或鼻内给药,已被成功用于MRI成像期间幽闭恐惧症的镇静干预[14-15]。然而,不同的给药途径和剂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副作用。因此,在保证镇静效果的同时,为尽可能减少药物副作用,鼻内咪达唑仑给药已被成功提出。因鼻内给药绕过了门静脉系统,缺乏肝首过代谢,可更快被血管黏膜吸收,达到更高的生物利用度[16]。Moss等[17]在一项非随机对照试验中对鼻内使用咪达唑仑治疗MRI检查中幽闭恐惧症病人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鼻内给药镇静将静脉镇静的必要性从67%减少到17%。为进一步验证该结论,Hollenhorst等[18]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随机试验,结果显示在安慰剂组(27例)中有4例(14.8%)病人由于幽闭恐惧症而停止了MRI扫描,而鼻内咪达唑仑组(27例)均未在MRI检查中出现恐慌而终止扫描,且咪达唑仑组的MRI图像质量较高。但该研究中咪达唑仑使用的剂量较高(4 mg),且只研究了头部或上半身的MR图像。针对这一不足,Tschirch等[19]的一项评估低剂量经鼻给予咪达唑仑与口服咪达唑仑在幽闭恐惧症病人进行常规全身MRI检查的试验研究中,证实了鼻内使用低剂量(1~2 mg)咪达唑仑也可达到类似的结果。在该研究中,与口服给药组50.0%的检查成功率相比,鼻内用药组的成功率高达97.2%,仅一人因其自身原因提前终止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86.1%鼻内用药组图像质量令人满意,且给药前后病人心率、呼吸均无明显变化。这与Tschirch等[20]的另一项多中心试验结果相似。鉴于低剂量鼻内咪达唑仑起效快、给药方便、副作用较少等优点,该方法在病人中有很高的接受度。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尽管使用了苯二氮卓类镇静剂,仍不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来缓解MRI检查中严重的焦虑和/或幽闭恐惧症症状。近年来,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强有力的、高度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被提出。与其他麻醉药相比,其镇静效果好,无呼吸抑制等特点,已被一些学者用于成人幽闭恐惧症病人的MRI检查干预中[21-23],并获得良好的镇静效果。2015年,Richa等[21]报道了1例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幽闭恐惧症病人接受前列腺和盆腔MRI检查时使用右美托咪定的成功案例,初步证实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药物,可用于幽闭恐惧症病人的MRI检查。陈勇等[22]报道的一项包含50例成人幽闭恐惧症病人的随机对照研究中,比较了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幽闭恐惧症病人MRI检查的镇静效果,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均可达到有效镇静,但右美托咪定组在镇静程度和镇静满意度上更具有优势,不仅能使病人顺利完成MRI检查,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再次证实了右美托咪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Loh等[23]报道的一项评估异丙酚与右美托咪定在MRI检查期间30例成人幽闭恐惧症病人的镇静效果与安全性的双盲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表明,虽然两种药物均可降低焦虑水平,使病人顺利完成检查,但使用右美托咪定,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缓解焦虑和促进睡眠,获得的图像质量也较异丙酚组差。但因该试验样本量较小,还不足以得出最终结论,可能需要更大的试验来进一步证实。虽然药物镇静可以减轻MRI成像期间幽闭恐惧症焦虑,帮助检查顺利完成,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种药物镇静,一旦涉及药物,就需要对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额外护理。因为即使使用相对较低剂量的药物也有发生严重副作用的可能性。故药物镇静一般不作为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病人的首选干预措施。

2.2 非药物干预方法

相较于药物干预的副作用,非药物干预因其安全和经济优势而被广泛接受。目前,已有以下几种非药物干预方法被应用于MRI检查干预中。

2.2.1 扫描仪的改良

Harris等[24]认为扫描仪本身令人不快的物理特性是引发焦虑的最重要因素。对此,制造商对MRI扫描仪的设计不断地进行优化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短孔封闭式MR设备,相较于以前传统设备的狭长孔径、强噪音等缺点而言,其具有降噪97%(<99 dB)、外形类似于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机架外观、视野更开阔、空气更流通等优点。该设备降噪和以病人为中心的作用被1项大型队列研究所证实,该研究结果显示,当病人在带有锥形短磁孔的MRI扫描仪上成像并降低噪音时,幽闭恐惧症的发生率可降低3倍[5]。Hunt等[25]又对56例美国幽闭恐惧症病人进行了试验研究,也证实了在幽闭恐惧症病人中,宽、短内径的MRI扫描仪减少了病人对全身麻醉的需要,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另一种开放式全景MRI扫描仪的设计也被证实可降低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的发生率,与封闭MRI扫描仪相比,该仪器开放一侧可让病人看到周围的环境,有助于减少幽闭恐惧症,且产生的噪声也更小,病人更易接受[26-27]。Bangard等[26]的一项针对1.0 T开放MRI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开放MRI扫描仪的幽闭恐惧症病人焦虑水平明显降低,扫描终止率从封闭内径磁体的58.3%下降到开放扫描仪的8.3%,且91.7%病人更倾向于开放式MRI系统。Enders等[27]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首次直接将开放式MRI扫描仪与新型短、宽孔MRI扫描仪在缓解幽闭恐惧症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种扫描仪都可有效降低幽闭恐惧症的发生,但病人对开放式MRI扫描仪接受度更高,再次验证了上述结论。虽然,MRI扫描仪的不断更新对减少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的发生是最实用的选择,但对于大多数影像中心来说,硬件设施的改善是较难实现的,往往需要权衡利弊,考虑经济及成本效益。

2.2.2 环境的改善

Quirk等[28]认为,隧道内狭窄的空间、检查时间、锤击噪声和隧道内温度是造成MRI扫描过程中不愉快体验的原因。因此,改善检查环境可能是减少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发生的可行解决方案。目前,常用的具体策略包括:保持检查室内干净、宽敞、明亮,准备棉垫和毛毯,使病人在检查过程中舒适;进入磁体前闭上眼睛或戴上眼罩不让病人感知周围令人恐惧的环境或使用棱镜眼镜使病人能够看到扫描仪范围外;检查室内循环播放轻音乐,分散病人注意力;给病人戴上检查专用耳机或耳塞,减少噪音的干扰;打开扫描孔内的照明灯并尽量调亮,增加空间感;打开磁体孔径内风扇,增加空气流通,减少憋闷感;设置报警球囊,以便在不能坚持的情况下按下报警,增加可控感;对检查前主诉有头晕、胸闷者可给予少量吸氧或带氧气枕持续吸氧,以减轻窒息感带来的焦虑感[29-31]。何樟兰[29]对38例MRI检查期间出现幽闭恐惧症病人采取心理护理及改善环境等对策后,36例当日或改日后再次检查时无此症发生,顺利完成检查。赵瑞云[30]对60例MRI检查期间有幽闭恐惧症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组在给予环境干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措施后,护理干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迟小茼等[31]的一项小样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采取包括环境改善等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幽闭恐惧症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磁共振检查成功率。然而,目前已有的干预研究中常常将环境干预手段与其他干预手段结合起来一起研究,尚缺乏独立试验研究,可能该法单独使用的效果不太明显。但因其简单、易操作,可作为减少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常规辅助手段。

2.2.3 体位的选择

Eshed等[32]的研究结果显示头先入(用于头部或上半身的扫描)的检查体位更容易引发幽闭恐惧症反应。Mcisaac等[12]得出类似结论,头先进的病人在MRI扫描仪孔径内的焦虑反应明显高于脚先进者,可能头先入的检查部位使病人的视野受限、压迫感更强,而脚先进的病人因其只有肢体在孔径内,限制感较少。此外,Eshed等[32]的研究还显示,与仰卧位相比,俯卧位的幽闭恐惧症发生率更低。其结果表明不当的扫描体位也是造成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发生的重要因素。Hricak等[33]对不同机构的1 160例病人进行MRI检查,有31例病人经历了幽闭恐惧症,将其中19例置于俯卧位(脸朝下,下巴靠枕头支撑)进行扫描后,病人均未出现幽闭恐惧症,研究顺利完成。俯卧的姿势可以让病人面对扫描仪孔径的开口,看到光线以及房间里其他人的存在。这种简单的操作可能有助于减轻许多病人的焦虑反应。在Eshed等[32]的研究中,采取俯卧位实施了326次乳腺MRI扫描,只有1次扫描因幽闭恐惧症而终止,发病率为0.31%,明显低于研究的总发病率1.22%,再次证实了俯卧位有助于减少这一问题。Gupta等[34]对20例患有极度肥胖和幽闭恐惧症的病人进行腕、肘MRI检查的回顾研究中,利用改良成像技术让病人坐在或站在标准MRI扫描仪后面进行MRI检查,病人均顺利完成检查,且不会影响图像质量和增加扫描时间。虽然,以上体位的选择可能对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病人有帮助,但并不是一个切合实际的选择,特别是对头部或脊柱的检查,故此方法不能应用于所有病人,但可作为一些检查部位的参考体位。

2.2.4 心理干预

Thorpe等[35]的一项关于MRI检查中幽闭恐惧症认知作用的研究表明,消极认知心理(如窒息、机器造成的伤害和缺乏感知控制)与MRI期间幽闭恐惧症的体验密切相关。因此,为促进病人实现自我管理,提供知识技能储备和认知建设,做好心理干预是关键。目前,该干预方法在改善MRI检查期间的焦虑效果有待继续观察。

2.2.4.1 信息支持

已有研究显示对于某些新型医疗技术,病人有不同的信息需求,他们对相关信息的了解也往往有限,并且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家人和朋友,这种关于检查的有限信息降低了病人对控制的感知水平,增加了他们的恐惧和焦虑感[36]。Munn等[37]的一项行为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或焦虑与信息相关,未接收信息者的平均焦虑水平明显高于接收信息者。这在次年的进一步研究[38]中得到了验证,说明信息支持对病人焦虑缓解的重要性。在MRI扫描背景下的干预研究发现,MRI焦虑可以通过引入信息支持这种低成本的方案来降低[39]。常用的方法是提供额外的书面信息[40]。随着医疗需求的持续增加及电子媒体设备的飞速发展,信息支持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Powell等[41]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探索了病人接受MRI检查之前使用DVD的方法,研究表明,干预有效缓解了与扫描相关的心理困扰,降低了运动伪影,提高了扫描完成率。Tugwell等[42]在评估2种不同信息支持方式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利用视频剪辑和在扫描前与放射科医师电话交流的方法提供扫描信息支持,结果显示两者均可显著降低病人扫描前的焦虑,其中视频的效果略好于电话干预,这为多样化的信息支持方式提供了参考依据。此外,有研究还发现信息支持的内容不仅包括MRI检查的程序性信息,还应结合感觉信息。Törnqvist等[43]的一项非随机对照研究中,接受包含感觉和程序信息小册子的干预组与只接受单纯程序信息的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扫描时运动伪影更少,焦虑程度更低。但Quirk等[28]报告仅仅向病人提供信息支持,可能不足以缓解与检查相关的心理压力,常需将其与其他多种干预措施联合使用。

2.2.4.2 社会支持干预

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缓解病人MRI检查焦虑很重要[39]。Törnqvist等[44]的一项探讨病人在MRI检查期间体验的质性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特别是来自工作人员的支持对病人在MRI检查期间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该研究中有些病人主诉当自我控制能力受到危险时需要来自他人的支持让自己放松,如让家属到扫描间陪护,触摸非检查部位,给予接触性的心理安慰和安全感;希望随时能够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时常得到鼓励和关心;希望扫描过程中技师用扬声器,实时告知检查进度,增加忍耐力。2016年,Munn等[38]在MRI部门背景下的行动研究中对病人进行了一项调查,以确定病人的满意度和/或焦虑程度,之后针对现有的问题制定行动规划和执行策略并实施,结果显示,与基线调查结果相比,该项目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降低了病人的焦虑,并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定性观察发现策略实施后工作人员对病人的社会支持和关注增加,如增加触摸的使用、改善互动方式及保护隐私等,这一结论说明社会支持对MRI检查病人缓解焦虑有一定帮助。Evans等[45]探讨行全身MRI检查病人的体验及可接受性研究也表明,放射技师和病人之间良好的沟通和支持可以作为分散注意力、激励和情感安慰的来源,从而减少焦虑,提高检查应对策略。这与Lang[46]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和沟通可有效缓解MRI检查焦虑,促进检查顺利进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的对象大部分为MRI检查的普通病人,并不是专门针对幽闭恐惧症病人,缺乏针对性。但因幽闭恐惧症属于焦虑障碍中的一种,且给予社会支持的方法简单、经济,对焦虑缓解也有效果,故可作为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的常规干预措施。

2.2.4.3 认知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该方法内容、形式多样。常被用于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管理的技术有系统脱敏、暴露疗法及放松训练等。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明了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病人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缓解情绪压力。

系统脱敏疗法通过诱导病人逐步暴露在某种使人恐惧的环境里,给病人设置“阶梯”性的恐惧值,并逐渐对其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其逐渐适应这种环境,对抗由此产生的焦虑,从而达到消除恐惧的目的。Klonoff等[47]的个案报告中,在给予一位因严重幽闭恐惧症而无法完成MRI检查的43岁妇女系统脱敏治疗后,成功完成了MRI检查。具体策略为:首先让病人进行想象脱敏,并进行渐进性放松练习。1周后,进入到体外脱敏阶段,病人被要求开始逐步模拟接受MRI检查的经历。待其适应后,随即进入到体内脱敏和实际扫描阶段。该阶段是在MRI扫描仪中进行,先让病人在候诊室内放松练习15 min,接下来,病人在MRI上选择了合适的体位,盖上扫描线圈,分位置逐步进床,在每个位置停留3~4 min,然后移动到下一个位置,直到进床至头部扫描所需位置,并保持20 min,最终顺利完成MRI检查。暴露疗法与此类似,检查前让家属陪同病人反复多次进入检查室,让病人循序渐进地暴露于恐惧的环境中,使其对该环境的敏感度降低,提高其自控能力,从而适应并逐渐接受MRI检查。但2种方法有耗时较多、专业性较强、对病人的配合要求度高等缺点,在实际工作中实施难度大,故很少被使用。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虚拟现实暴露疗法被提出。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就是将病人暴露在虚拟环境中,这种虚拟环境类似令人恐惧的现实情况,比如模拟MRI检查室内真实的扫描情况,利用虚拟现实(VR)工具,可以让病人在实际进行扫描之前就知道在检查过程中会发生什么,逐渐适应并熟悉这种感觉,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消除焦虑。早在2007年,Garcia-Palacios等[48]对1例在模拟MRI扫描中使用虚拟现实分析来减少幽闭恐惧症症状的个案研究就已经探索到,在MRI检查过程中,用沉浸式虚拟现实的概念可以暂时有效地减少幽闭恐惧症的症状。2016年,Shiban等[49]又对虚拟现实暴露疗法等新治疗工具的机制进行进一步验证,该研究将48例幽闭恐惧症病人和48例健康对照者随机分为3种虚拟现实暴露条件中一种,最后评估自我报告和生理反应,结果证实虚拟现实疗法可用于幽闭恐惧症的干预。基于此,2018年,密歇根大学放射学系团队开发了一个虚拟现实工具[50](APP程序),该应用程序是完全沉浸式的,融合了病人在MRI扫描过程中遇到的视觉和听觉感受,病人也可了解潜在的情况。通过这个虚拟现实工具不仅可以让病人了解MRI检查的知识,还可以让他们真实地体验到MRI扫描时的感觉,这项技术在减少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焦虑方面有很大潜力,但因该虚拟现实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缺乏临床试验验证,故还不能推广使用。

放松训练是通过将病人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声音、想象等方面来减轻焦虑,使神经性觉醒降低和交感神经活动减少,从而放松和稳定自主神经系统。因其操作简单、经济实惠、易于接受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缓解MRI检查中的焦虑。主要包括:①放松呼吸,借助腹部或横膈膜呼吸,如深吸气、呼气;②导向放松,如对自己身体感觉的想象;③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利用不同肌肉群的交替拉伸和放松;④正念放松,以正念为核心通过冥想等进行放松;⑤音乐放松,如唱歌、听或播放音乐来促进放松状态。早前,Quirk等[28]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就表明放松疗法可对抗病人MRI检查中的焦虑。后来,国内学者庞华容等[51]对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在MRI幽闭恐惧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组在检查前3 d下午开始对病人进行渐进性放松训练,每次训练需要20~30 min,每日2~3次,检查前30 min做最后一次,结果显示干预组焦虑水平显著降低,检查完成率显著提高。周意[52]将正念及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结合对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病人实施干预,结果表明正念联合渐进式肌肉放松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幽闭恐惧症病人的恐惧心理与不良情绪,减少病人检查时的不良症状。陈荣萍等[53]将音乐放松法成功用于缓解MRI检查中的焦虑,即在检查前让病人戴上耳机,循环听舒缓轻柔的音乐直到检查结束,结果显示音乐疗法可能够显著减轻行MRI检查幽闭恐惧症病人的症状,促进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图像质量。近年来,Parmar等[54]的多层模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发现足底按摩干预也可有效降低MRI检查相关焦虑,但由于该研究的样本取自同一中心,缺乏随机化,故其推广价值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2.2.5 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是一种应用催眠技术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人心身状态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法。作为缓解焦虑的一种方法,催眠疗法也已被成功地用于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的治疗。1990年,Friday等[55]的关于催眠疗法在MRI检查的应用研究显示催眠疗法可有效缓解检查焦虑。一项个案研究又1次证明催眠是一种治疗MRI幽闭恐惧症的可行选择,在该案例中病人通过心理师的催眠诱导,顺利地完成了整个检查[56]。2010年,Velloso等[57]又1次评估了催眠对需要进行MRI扫描的幽闭恐惧症病人的有效性,该研究中20例幽闭恐惧症病人中,有18例被成功催眠,其中17例顺利完成MRI检查,无需镇静。因此,催眠疗法是一种缓解MRI相关幽闭恐惧症的有效方法。然而,成功的催眠需要训练有素的催眠师和一个顺从的、易受暗示影响的病人,还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而这对于实际的临床情形是很难做到的,既费时又费力。故这种传统的催眠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也逐渐变少。

2.2.6 芳香疗法

芳香疗法是利用芳香植物的纯净精油来辅助医疗工作的另类疗法。早前,Redd等[58]将芳香疗法应用于缓解MRI检查焦虑中,20例病人在扫描过程中接触了向日葵素(一种类似香草的甜香味)的湿润空气,另37例病人仅通过相同的输送系统接受了湿润空气。初步研究显示,与只接受空气疗法的病人相比,接受香味管理的病人总体焦虑水平降低了63%,表明某些香味可以减轻接受MRI病人的焦虑。然而,Schellhammer等[59]评价芳香疗法在MRI检查中应用效果的研究中,却没有得出类似的结论,这可能与病人对香味的个性化喜好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2.2.7 中医疗法

针灸疗法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主要通过针灸穴位及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宁心安神、缓解焦虑的目的。目前,该法也被应用于缓解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的研究中。李之豪等[60]在实践中发现,针灸疗法对MRI检查中幽闭恐惧症病人有较好的疗效。同年,他们又对160例MRI检查中出现幽闭恐惧症的病人进行针灸干预研究,发现3种穴位针灸法均可改善症状,1个月后随访,穴位组病人表示治疗一段时间后,在电梯、车厢等环境中的恐惧症状亦有不同程度改善[61]。这项研究再次证实了针灸对幽闭恐惧症的治疗效果,并验证了针灸宁神的作用可能存在穴位特异性。但因针刺疗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施较困难,且还处于研究起步阶段,尚缺乏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深入的机制探究、标准化流程的制定及治疗安全性的探讨。故目前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3 小结

随着MRI在临床应用中的不断普及,检查病人的不断增加,MRI成像期间幽闭恐惧症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和问题也越来越多。虽然目前已有多种干预措施成功用于MRI检查中,但并非所有的干预措施都是简单、实用的,在实施难易程度、对工作人员时间和费用的负担方面有很大差别。如催眠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及中医疗法等成功实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扫描仪的改良需要考虑成本效益;芳香疗法、体位的选择需要考虑检查的实际情况;药物镇静需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等;提供信息和社会支持、环境的改善等措施需要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及接受度。因此,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在现有的干预手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人群和幽闭恐惧症的严重程度尝试构建一个专业、个性化、针对性更强、更易操作和实施的干预模式,以提高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病人的检查耐受力及成功率。此外,现阶段我国针对MRI检查期间幽闭恐惧症的干预往往是在症状发生后才采取,且对该类病人的界定往往凭借个人经验,尚缺乏一个专业评估或筛查工具对病人进行提前筛查及干预。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好地识别在检查当天可能会发生幽闭恐惧症或焦虑的病人,提前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干预,从而达到早期识别、早期干预的目的。

猜你喜欢
扫描仪恐惧症病人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谁是病人
错失恐惧症
密集恐惧症
我有开学恐惧症
病人膏育
用保鲜膜保护超声扫描仪提高猪场生物安全性
还能活多久
便携高速文件扫描仪
仕途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