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视觉传达为指导的城市公共垃圾桶视觉设计研究

2021-12-02 18:28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使用者垃圾桶垃圾

徐 慧

(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22)

如今,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实行了垃圾分类政策,垃圾桶作为垃圾分类的主要设施,它的使用不仅使垃圾处理更加方便,同时能够美化环境,传递环境保护理念。垃圾桶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垃圾桶的合理设计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必要保障。

一、垃圾桶视觉设计的现状

(一)形状各异

按结构划分,城市公共垃圾桶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一体式只有一个箱体,分体式垃圾桶内含内胆。按照形状划分,可分为方形、圆柱形和其他创意造型。按其他标准分类,还可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一体式垃圾桶有桶盖,由于投入口和环卫工倾倒垃圾桶时使用的是同一开口,导致垃圾桶桶盖较为脏乱。面对脏乱的垃圾桶,人们止步不前,一方面不想用手去触碰肮脏的桶盖;另一方面又无法直接把垃圾扔在桶外转身而走,这样会给环卫工人增加工作量,带来麻烦,而且这也是不文明的举动。摇盖垃圾桶与翻盖垃圾桶相比,桶盖垃圾桶更为干净和便利。由于垃圾投入和回收不经由同一开口,摇盖垃圾桶看起来更干净,能够避免垃圾残渣粘在盖子上,人们在投入时也不需要掀开盖子。但是由于摇盖垃圾桶的投入口较窄,垃圾投入时容易卡住,比如商场内奶茶店附近的垃圾桶容易被大杯奶茶卡住垃圾桶盖,只能等清洁人员手动处理,影响垃圾桶的正常使用。

部分分体式垃圾桶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内胆与垃圾桶桶壁的间隙过大,导致垃圾容易滑入间隙内,这样不仅会污染垃圾桶桶壁,难以清洗,还会加大清洁人员的工作量。多数垃圾桶外形设计为方形或者圆形,各有优点。方形垃圾桶容量较大,整体设计给人一种规整感,多放置于公共街道路边。但是方形垃圾桶外形设计相近,没有鲜明的特点和突出的标志,视觉效果不突出。圆形垃圾桶容量较小,主要放置于旅游景点或者公园内。这些地方客流量较大,垃圾桶容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同时也较难清理。圆柱形垃圾桶一般给人以精致的感觉,多见于写字楼过道或者大型购物商场内。

大型社区或者学校内的垃圾桶多为移动式垃圾桶,主要是为了与移动垃圾车设备相匹配,提高垃圾桶清理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成本。固定式垃圾桶有吊挂式、地埋式等,各有优势。街边常见的垃圾桶为吊挂式垃圾桶,较为干净清洁,环卫工人作业时可以倾斜垃圾桶将垃圾倒出,减少清洁工工作量。

(二)颜色不一

不同地区垃圾桶的颜色设计不尽相同。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蓝色垃圾桶是可回收垃圾桶,黑色垃圾桶为干垃圾专用,棕色垃圾桶为湿垃圾专用,红色垃圾桶为有害垃圾专用。但是实际调查发现,不同地区垃圾桶的颜色不同,比如大学城的垃圾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绿色垃圾桶,有文字和图样区分作用;另一种是蓝色垃圾桶,没有相关标志和文字提示。复旦大学不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为红色垃圾桶,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为绿色垃圾桶,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统一用黑色垃圾桶;同济大学的垃圾桶统一为黑色垃圾桶。

(三)功能不全

垃圾桶作为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一环,需要兼顾实用性和美观性。中国垃圾桶设计的发展时间较短,当前部分地区的垃圾桶只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并没有实现更为细致的垃圾分类。有些垃圾桶为了美观,造成实际使用操作繁琐,影响卫生,群众对于这类有设计缺陷的垃圾桶容易产生排斥感。

(四)标识不清

标志可以辅助人们对于垃圾桶作用的认知。例如,为了区分可回收垃圾和干垃圾,岳阳垃圾桶设计了醒目的引导标志,并用文字注明可回收垃圾,包括玻璃、塑料、金属以及纸张等;干垃圾包括用过的纸巾、污损的塑料袋等。然而部分地区的垃圾桶并没有设置明显的标志提醒,只将简单的文字印在垃圾桶上。经过调查发现,行人面对有着明显标志和文字说明的垃圾桶,通常会先辨明自己要扔的垃圾属于哪种垃圾,然后再投入到正确的垃圾桶内。如果标志和文字描述较为简单,部分人未加仔细辨别便会投入垃圾,往往是看哪个垃圾桶比较空就投入哪个垃圾桶内。

(五)信息模糊

部分城市的垃圾桶桶身信息表述比较简单,不够准确。部分垃圾桶桶身图案较小,没有明确的辨识度。垃圾桶分类导向不明确、分类笼统等缺陷的存在,易导致使用者对垃圾桶产生排斥感。

二、垃圾桶视觉设计的要求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和观念,能够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公共垃圾桶视觉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方便适用性

使用者扔垃圾的过程通常较为简单。如果垃圾桶设计不合理,可能产生人机交互障碍,比如使用者无法开启垃圾桶或者垃圾桶开启方式繁琐,或者无法快速区分应当将垃圾投递到哪个垃圾桶内等,导致垃圾桶使用效率不高。

对此,应当优化结构,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充分分析垃圾桶结构设计。例如,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垃圾桶开口大小应当大于最大号的饮料瓶,高度应当设置在90~110 cm之间。部分垃圾桶设计了开口挡板,虽然可以遮风防雨,也可以增加美观性,但是会给使用者造成一定的使用阻碍。所以,应当尽量将垃圾桶设计成无挡板的型号,采用其他设计方案来减少风雨的影响,通过合理设计引导人们遵循垃圾分类要求。

(二)视觉审美性

垃圾桶外形设计不应当拘泥于传统造型,公共垃圾桶视觉设计应当新颖美观。可以在垃圾桶上添加其他模块,比如在垃圾桶桶顶部分设计平台种植绿植,这样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同时也可以保证垃圾桶的正常使用,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另外,垃圾桶外形设计应当尽量采用弧形,减少死角,方便垃圾桶清理,减少细菌滋生,美化环境。

垃圾桶视觉设计应当遵循色彩对使用者心理的影响,合理的色彩设计可以影响使用者的心理体验,从而对产品的使用体验产生正面影响。垃圾桶色彩设计大面积使用的色彩应为冷色系色彩,这种色彩饱和度较低,有利于减弱使用者身心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比如银色、灰色、浅蓝色等,不同色系的标志印制于此类色彩上警示作用更为明显。对于引导标志和指引箭头等适宜用较为明亮的纯色系,比如蓝色等。对于有警告作用的标准及文字或者突出表达的信息应当使用三原色。不同颜色的设计使用应当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颜色设计不仅要起到美化外观的作用,还要传递信息。颜色有着明显的辨识度,更容易被使用者接受,引导其完成垃圾分类工作。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而且对城市环境能起到美化的作用,为城市环境增光添彩。

垃圾桶外观设计必须贴近实际使用者的审美心理,也就是设计要满足人类审美需求。垃圾桶视觉设计不能盲目且一味地增加色彩鲜艳的图形图案或者标语文字,花哨的设计会造成人们的审美疲劳。

(三)内在文化性

城市垃圾桶视觉设计包含的文化性是指垃圾桶自身价值、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等。不同地域民族所包含的价值观和历史文化习俗存在较大差异,这会造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这就容易导致垃圾桶设计如果有着文化冲突内容会造成不同区域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分歧,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垃圾桶视觉设计要明确地区差异导致的文化背景差异,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要将当地的文化特点以及象征不同元素的色彩融入垃圾桶设计中,体现垃圾桶视觉设计的内在文化性。

(四)信息表达

垃圾桶视觉设计主要表达的是设计的信息传达能力,颜色、图案、文字等要素服务于传达真实准确、有效的信息这一共同目的。

标语能起到宣传作用,但怎样写标语却大有讲究。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标语也是语言,透过标语可以看出垃圾桶视觉设计思维导向。垃圾桶标志通常是图案图形和文字,表达的是一种具有符号艺术特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根本来源是人们对于自然社会以及对于事物符号色彩的固定认知,艺术对其进行特定的加工构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艺术符号,所以其产生与其他装饰图案的本质区别。垃圾桶标志具有文字信息的抽象性、集聚性和简约性特征,垃圾桶标志可以直接根据现有的文字符号改编而成,但与文字有着明显区别。

垃圾桶视觉设计的目的是使其所表述和传达的信息易于使用者接受。所以,垃圾桶视觉设计必须具备鲜明的特点以及可读性,利用图案色彩将设计者所表达的与垃圾分类相关信息无声地传递给使用者,并且渗透到使用者的内心深处,以此来达到视觉设计的目的。人们一般会凭借视觉被动地接受信息并且下意识地处理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垃圾桶视觉设计要减少或者排除阻碍视觉接收信息的环境干扰。

三、垃圾桶视觉设计的原则

城市公共垃圾桶不仅为保护环境卫生所需,也体现出城市的面貌、特色及文化特征。为增强垃圾桶视觉设计的信息传递效果,城市公共垃圾桶视觉设计应当严格遵循以下几项原则,深刻表达自身内涵。

(一)审美性原则

为将信息或者暗示传递给使用者,必须利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将信息呈现给使用者,将使用者接受信息的过程利用视觉设计转变为对图形美的视觉体验,通过优秀审美和情趣的视觉作品,让使用者在垃圾桶使用过程中产生共鸣,进而影响自身行为,这是视觉设计独有的特征。视觉设计要增强创意美,可以尝试把图形夸张、重叠、删减、透视等,通过这些方法来创新;除了创意美还需要注重形式美,可以把文字进行不同格式的编排,变换传统构图形式,突出形式美。垃圾桶视觉设计增强创意美和形式美,能够带给人们愉悦感。

(二)创新性原则

设计原则就是创新,创新本质上就是设计。设计创新的直接体现就是设计结果的差异以及个性化。垃圾桶视觉设计也应如此,根据垃圾桶定位进行设计,并且要敢于创新。垃圾桶视觉设计师要有独特的见解和思路。为增强标志色彩的表现能力和感染能力,垃圾桶视觉设计的造型、颜色搭配、文字排版等要有所突破,以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使人们印象深刻。

(三)人性化原则

提高产品设计的人性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础,在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之后,应当以需求者的切实动机为设计的第一标准。(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念,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应当上升到满足人们心理和情感需求层次,也就是说增加更多的精神相关功能。(3)尊重与关注不同人的需求。关注不同年龄、性别、身份、文化背景等人群的需求。(4)关注人类未来发展计划,自觉担负起对人类发展的责任感。垃圾桶设计提倡环保主义和绿色材料的使用,抵制过度消费和浪费的风气,通过唤醒人类内心本性,提倡接近自然的人文环境。总而言之,垃圾桶视觉设计应当建立在人性化原则的基础上,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

(四)信息性原则

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来收集垃圾的容器,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传递手段。垃圾桶可以通过适当的视觉设计来表达自身想表达的含义,这一过程是一种多向的信息传递过程,主要分为:(1)与使用者进行互相的信息沟通与交换;(2)引导使用者做出正确的互动行为,传达设计者对于垃圾分类的理念信息给使用者,使用者接受信息,就会做出相应的行为反馈以达成设计者的目的。这就形成了一个简单完整的可视化信息传递过程。

这一过程展现了双方的行为价值,当双方的生产或者物质需求都被满足时,就会产生新的自我需求。垃圾桶视觉设计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提高群众的关注度,进一步引导使用者的正确互动行为。

四、城市公用垃圾桶的视觉设计方案

垃圾桶视觉设计造型可以选择一体式方形,设计利用踏板带动桶盖运动,使得开盖更加方便。踏板设置条纹,防止踩踏时打滑。这样不仅解决了市民不想用手触碰垃圾桶盖的问题,而且方形翻盖垃圾桶开口较大,避免了垃圾较多放不进去问题的产生。实行垃圾分类,有害垃圾放入红色垃圾桶,回收垃圾放入蓝色垃圾桶,厨余垃圾放入绿色垃圾桶等。但是部分居民通过垃圾桶的颜色并不能进行垃圾分类,可以添加一些标识。例如,在红色垃圾桶上印制有害垃圾标志,并添加文字“废电池、废药品、废灯管等”排版字体,添加电池、药品等图案;可回收垃圾桶和厨余垃圾桶也是如此,添加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剩饭剩菜、过期食品等文字和图案,把这些文字和图案经过构图排版,使人们一眼就可以获取相应的信息。为辅助垃圾分类,分类垃圾桶的桶身局部可以设计成透明的,方便使用者依据桶内的垃圾内容进行垃圾投放。

垃圾桶视觉设计还可以添加一些趣味性内容。例如,国外某设计师设计的俄罗斯方块垃圾桶,桶如其名,该垃圾桶设计创意来自俄罗斯方块。当使用者向垃圾桶投放垃圾时,桶身的显示屏就会显示一个模块落下,这样扔垃圾的过程就很有趣,久而久之促进人们养成分类扔垃圾的好习惯。也可以将桶盖进行不规则设计,比如最近设计出来的一种新型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的桶盖设计成塑料瓶的样子,厨余垃圾桶的桶盖设计成鱼骨头的样子,将桶盖设计成相应的垃圾分类图案,直观地将垃圾分类信息传递给人们,且比传统的垃圾桶更为美观。

城市公共垃圾桶视觉设计应当具备直观性,方便不同人群辨认垃圾桶,提升公共设施的可用性。垃圾桶视觉设计要满足以上设计要求和遵循以上设计原则,使城市公用垃圾桶不仅有实用性,而且具备美观性,可以体现城市文化,对城市环境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促进城市发展建设,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猜你喜欢
使用者垃圾桶垃圾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垃圾去哪了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倒垃圾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抓拍神器
可拆分的分类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