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处置不良资产的障碍与对策分析

2021-12-02 14:54司书君王晶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6期
关键词:证券化商业银行障碍

司书君 王晶

(1.吉林银行,吉林 长春 130000)

(2.华夏银行长春分行,吉林 长春 130000)

结合商业银行的自身情况及金融领域的发展要求,积极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障碍分析工作,灵活运用不同的对策进行科学处理,有利于提高系统抗风险能力,满足商业银行科学发展要求。因此,在对商业银行盘活金融资产、加快金融创新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时,需要提高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关注度,给予其障碍分析与对策使用更多的关注,全面提高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流通性,减少对商业银行业务活动开展效果、长效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有利于丰富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证券化推进方面的实践经验,保持自身良好的核心竞争力。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概述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量巨大,且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别,给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及商业银行市场化推进中带来了阻碍作用,影响着其发展稳定性。因此,需要关注不良资产证券化,充分发挥这种融资方式的实际作用,满足金融领域创新发展要求,避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影响范围的扩大。与此同时,由于在法律、政策等方面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着一定的阻碍,使得商业银行系统抗风险效果受到了潜在威胁,因此,需要重视多样化对策的合理使用,给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更多支持,促使其经营发展水平能够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逐渐实现金融领域在未来实践中的创新发展目标[1]。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分析

(一)制度性方面的障碍

1.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项交易结构复杂、参与主体众多的系统工程,势必需要依靠一系列完善的法规体系来规范其运作。当前尽管我国已有为数不少的全国性法规,如《民法典》《证券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以及《商业银行法》等,但与不良资产证券化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有待完善,使得不同参与主体的切实利益、合法权利等会受到不利影响,阻碍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深入推进。同时,受到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的影响,使得不良资产证券化方面的业务活动开展中得到的科学保障有所减少,无法满足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2.作为金融领域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虽然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拓宽商业银行融资渠道方面的发展前景良好,但受到会计与税收政策不完善的影响,使得不良资产证券化推进中面临的障碍有所增多,影响着证券化损益的确定、具体业务活动的开展效果等,限制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商业银行中的实际作用发挥。

(二)技术性方面的障碍

1.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技术为“真实出售”。实践中由于其依然面临着一定的技术难题,使得不良资产证券化推进中的技术含量有所减少,未能真正地体现出其在金融领域融资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经营系统应用风险发生率,不良资产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处理。

2.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受到不良资产选择不当、技术缺乏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不良资产证券化难以持续推进,对商业银行资产的定价与销售产生了不利影响,金融风险科学应对工作水平也会有所下降,与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要求不相符。

3.由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在产权方面面临一定的稳压,对预期现金流的清理估算中所需的技术手段不够丰富,影响了证券化的资产数量确定效果,具体工作计划实施中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从而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不良资产处置中得到的技术支持有所减少,降低了与之相关的证券化业务质量[2]。

(三)风险性障碍

1.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够成熟,发展过程中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且资本证券投资更多是由个人投资者支撑的,市场合格投资者群体尚在培育期,且容量不够大,使得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受到了风险性障碍的影响,阻碍着与之相关的长效发展。同时,因中介机构不够完善,资本市场中潜在的风险预测及科学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使得资产证券化发展状况不佳,影响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计划实施效果。

2.因资产证券化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专业性强的监管机构,使得资产证券化推进中的监管效果不显著,相应的工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致使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性障碍出现的概率有所加大,具体的业务活动开展中缺乏科学指导,给商业银行发展水平提升中带来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与此同时,受到专业人才数量有待增加、培养力度需要不断加大的影响,也会影响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效率,会使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有所增多[3]。

三、推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相关对策

在了解不良资产证券化方面各种障碍的基础上,为了提升商业银行的科学发展水平,增强系统风险应对效果,满足不良资产高效处理要求,则需要考虑相关对策的配合使用。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加大立法力度,完善法律体系

通过对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与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活动高效开展要求的综合考虑,为了使其管理趋于系统性与规范化,则需要从法律层面入手予以应对。在此期间,应做到:第一,积极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状况分析工作,对其与既有法律法规存在冲突部分进行总结,为相应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依据,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开展中提供科学指导,避免其证券化推进中所涉及主体对象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利影响,给予不良资产证券化推进效果增强中更多保障;第二,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形势变化及特点等,加大不良资产证券法方面的立法力度,为具体业务活动顺利开展中提供法律保障,使得商业银行能够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确保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开展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其朝着证券化方向发展;第三,在不良资产证券化方面的法律体系形成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对新时期形势变化分析及精细化理念运用等方面的思考,完善会计与税收政策,为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指导,提高这方面的投资吸引力,给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效率提高中必要的支持,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投资价值的证券化资产[4]。

(二)丰富技术手段,提高业务效率

为了增加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中的技术含量,全面提高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业务效率,则需要考虑多样化技术手段的科学使用。具体表现为:第一,注重大数据、云计算等不同技术的高效利用,为不良资产证券化推进中提供技术支持,保持相关业务活动良好的开展状况。实现对丰富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不断加快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推进速度;第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优势,搭建好不良资产证券化推进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影响证券化业务活动开展效果的因素进行高效处理,逐渐提高这类业务效率,为商业银行稳定发展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不良资产问题科学应对要求。

(三)重视风险管理,健全监管体系

1.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投资,需要在资产市场的作用下,获取良好的投资效益。因此,需要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加以思考,给予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中的风险管理更多重视,从强化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及优化管理方式等方面入手,高效地完成好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中的风险管理工作,降低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风险发生率,避免影响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推进效果及市场发展效果等。

2.为了拓宽商业银行的发展思路,提高其市场核心竞争力,增强不良资产证券化推进中的专业性,需要设立好专业性强的服务机构,并在完善的规章制度作用下予以规范,进而在投资银行、资信评级机构等不同中介机构的专业支持下,加大对资产证券化业务高效开展的支持力度。同时,随着专业服务机构的不断规范,也能使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风险管理更加合理,全面提升专业化管理工作水平,提升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潜力。

3.基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监管,需要通过对丰富的监管方法、完善的监管机制等要素充分利用的思考,确定好切实可行的监管体系,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不断增强金融领域的创新发展效果,更好地处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当符合实际要求的监管体系构建好后,也能维持好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秩序,全面提高商业银行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满足监管活动高效开展要求,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深入推进提供更多支持。与此同时,在执行监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及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提升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重要性的正确认识,落实好内容丰富、适用性良好的监管工作,避免商业银行及相关利益方收益受到不利影响[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各种对策的支持下,有利于消除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障碍,保持系统运行中良好的抗风险状况,避免影响资本流通效果,满足商业银行稳定发展要求。因此,未来在提升商业银行发展水平、积极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需要对与之相关的障碍有着更多的了解,积极探索符合实际要求的对策并进行科学使用,确保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有效性,丰富资本流通过程中所需的参考依据,为商业银行的更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证券化商业银行障碍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实务的思考
公积金贷款证券化风险管理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交通运输行业的证券化融资之道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