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新辅助治疗的低位直肠癌行保留左结肠血管的回顾性分析

2021-12-02 15:49罗立雄李凌周宝华郭银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肠系膜结肠直肠癌

罗立雄 李凌 周宝华 郭银枞

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对于无临床急腹症的进展期直肠癌(T3/4和/或N2),指南已明确指出需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文献报道[2]显示:接受术前放化疗的患者,存在微血管闭塞、间质纤维化,增加根治手术吻合瘘的发生。根据处理肠系膜下动脉的方式,低位直肠前切除分为保留左结肠血管和不保留左结肠血管两组,理论上保留了左结肠动脉可改善吻合口血运,减少手术并发症。但学界对此存在争议,因考虑其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可能会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3-4]。针对新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本研究用保留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做对比,做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确诊为新辅助放疗后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根据处理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左结肠动脉的方式的不同,随机选取30例保留左结肠血管为观察组,30例不保留左结肠血管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73±7.00)岁,BMI(23.80±1.73)kg/m2。PCR/nPCR 8例,I期16例,II期2例,III期4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4.17±7.71)岁,BMI(23.62±1.60)kg/m2。PCR/nPCR 11例,I期14例,II期0例,III期5例。所有患者均于医院确诊为腹膜返折下的低位直肠癌,完成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长程放疗,同步放疗期间给予卡培他滨单药,等待期化疗予以CAPEOX方案2周期,放疗后6~8周评估),由同一治疗组手术医师完成手术,剔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疾病、严重糖尿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已转移病例等。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患者知情同意,研究数据真实有效。

1.2 方法

两组均行气管插管全麻麻醉、改良截石位,采用腹腔镜五孔法中间入路。于骶骨岬水平的膜桥,沿右侧直肠旁沟切开腹膜,进入并拓展直肠后间隙,向上进入结肠后间隙,显露并沿着上腹下神经丛,向上找寻肠系膜下神经丛,显露下神经丛左右支。显露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肠系膜下静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vein,IMV)主干及十二指肠空肠曲。于IMA根部有一椭圆无神经丛包裹区域,即“天窗区”,切开并鞘内脉络化IMA(图1)。

图1 肠系膜下动脉的脉络化(鞘内分离)

血管根部的处理:(1)观察组:暴露IMA各分支。沿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继续向IMV裸化,以IMV为边界,切除其内侧结肠系膜至LCA,并于LCA下缘夹闭断IMV,离断乙状结肠动脉及其属支、直肠上动脉,完成253组淋巴结的清扫。(2)对照组:距IMA血管根部0.5 cm切断IMA,裁剪乙状结肠系膜,并向IMV区域完成253组淋巴结的清扫。

随后,两组均继续拓展Toldt’s间隙,注意保护输尿管及性腺血管。于外侧结肠旁沟切开“黄-白”交界线,与上述内侧分离的间隙相贯通,直至游离脾曲。转而向下,再按照TME的原则对患者直肠及其系膜进行游离,完成对直肠前切除的工作。后经右侧腹辅助切除取出标本,两组均行末端回肠预防性造口。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淋巴结清扫个数;(3)吻合口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处理。若P<0.05时,则表示研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2 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收集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吻合口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吻合口瘘发生例观察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近期手术疗效对比

3 讨论

Murono等[5]将IMA分为4型(见图2):直乙共干型、左乙共干型、全共干型及无左型,4种类型的发生率分别为38%、12%、45%、5%。高位结扎IMA后,相应肠管血管主要来自于边缘血管弓。Drummond边缘动脉弓和Riolan动脉弓是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下动脉之间重要的边缘血管网。对于上述的边缘弓缺乏或变异的患者,不保留左结肠血管,势必导致薄弱区肠管的缺血、坏死,从而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6-7]。黄俊等[8]研究1 118例直肠癌中,因Riolan弓缺如导致的吻合口瘘有8例,其中7例属于IMA III型。加之,接受术前放化疗的患者,存在微血管闭塞、间质纤维化[2],行不保留左结肠的手术,更易导致吻合口血运灌注的减弱。本研究中,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发生的2例吻合口瘘均为A级瘘,于术后第7 d肛诊时发现,经抗感染治疗,于根治手术后3月还纳造口,未出现不适。而对照组则4例为B级瘘,9例为A级瘘:A级瘘中有1例术后4周经肛排除肠系膜,考虑合并有系膜坏死;B级瘘有2例合并术后肛周脓肿、复杂肛瘘,行急诊手术而造成括约肌受损、无法还纳造口。所以,笔者认为,对于低位的直肠癌患者,尤其是已行新辅助治疗,存在吻合口低灌注、微循环障碍等高危因素,保留LCA可增加吻合口血供,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而对于已发生的吻合口瘘的病例,不保留左结肠因长期存在血供不足、组织缺血痉挛,更易可能会出现肠坏死、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分离,造成造口无法还纳;保留LCA者,因有良好的血运,可在周围形成新鲜肉芽爬行、组织活力丰富,吻合口瘘的组织愈合也较快。

图2 253组淋巴结清扫及左结肠动脉分型(图A为Munoro分型I型:直乙共干型;图B为II型:左乙共干型;C为III型:三支型)

有学者[9]提出,保留左结肠血管的手术,难度较大,时间长,增加吻合口张力。但该研究存在回顾性偏倚,且两组均行J型储袋,张力问题存在商榷。而本研究对比手术时间,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5,平均增加时间少于20 min),手术出血量相当。笔者认为通过术前影像资料对LCA的分析,熟悉IMA的分型及手术膜解剖的原理,手术时进入正确的膜间隙,通过先拓展结肠后间隙,可三维的处理各型分支,操作更加方便,也便于紧急情况的处理。而腹腔镜有视觉放大效应,可便于手术的精细操作。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渐普及,可缩短学习曲线。此外笔者发现吻合口张力主要来源于结肠系膜无血管区,而保留的LCA 呈自然无张力状态,充分清扫了由ICA/IMA/IMV所构成的253组淋巴结,使内侧系膜更加游离(图3)。

图3 保留的左结肠血管不参与张力的构成

另外多原发性大肠癌占结直肠癌2%~12.3%,其中异时性多原发癌约占其中的1/3[10]。随着肿瘤患者的年轻化,势必有异时性的右半结肠肿瘤出现,保留LCA可为日后有更多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中心手术对IMA及分支行血管鞘内清扫,保证了系膜完整性,符合整块切除(en bloc)原则。李心翔等[11]提出“肠系膜下动脉三角区域”的概念,即定义为由腹主动脉、肠系膜下静脉(IMV)/LCA和IMA构成所构成三角区域。其认为,如果将这一区域淋巴结清扫干净,不管保留LCA与否,都能达到肿瘤学根治的效果。本研究显示两组的淋巴结清扫个数相当(P>0.05),且经新辅助治疗,两组60例共有PCR/nPCR19例,III期患者仅有9例。故而可认为两组手术方式的肿瘤学根治相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针对接受了新辅助治疗后低位直肠癌患者,保留左结肠动脉有助于保证吻合口血运灌注,减少或减轻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缩短学习曲线,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也可达到肿瘤根治的目的,安全有效,并不增加吻合口之张力。但此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病例较少,存在偏倚及缺陷,需多中心及前瞻性数据佐证[12]。

4 结论

新辅助治疗后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留左结肠血管根治术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肠系膜结肠直肠癌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