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资源”到“教学材料”:练笔教学材料的开发

2021-12-02 00:41许妃五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材料习题教学资源

许妃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练笔是语文实践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活动所用并满足教学活动需要的一切素材与条件,其是构成教学各要素的来源,对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合理的“教学资源”概念框架,导致在开发与运用练笔资源时存在问题,削弱了练笔教学的效果。

一、教学材料的开发

“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是一对意思相近的概念。如上文所述,教学资源是为教学活动所用并满足教学活动需要的一切素材与条件;教学材料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以与学生交流的所有天然或人造物品。相对于教学资源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教学要素,教学材料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向,其是为教学活动而设计的,其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要素。

因此,当教学资源被开发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教学资源就成为了教学材料。或者说,教学材料是经过加工的教学资源。从教学资源到教学材料这一过程,需要经过挑选和加工,赋予教学资源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其贴近学生的学习特点,形成符合教学过程要求的内容结构,具体见下图。

赋予教学资源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挑选和加工教学资源,使其成为教学要素,指向教学目标,直接作用于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资源的主题化。使教學资源贴近学生的学习特点,就是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加工教学资源,让教学资源符合学生的学习经验,贴近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活动中被学生主动地利用,实现教学资源的学习化。形成符合教学过程要求的内容结构,就是要根据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加工教学资源,以一定的方式、一定和逻辑结构和顺序,在教学过程中呈现教学资源,使其支撑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实现教学资源的结构化。

二、示例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课后习题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练笔教学资源,包括写话和片段练习。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编写意图,确立教学目标”“立足学生热点,优化练笔方式”“有机整合资源,构建合理结构”,将练笔教学资源转变为练笔教学材料,让学生在练笔实践中学习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1. 把握编写意图,确立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因此教师开发练笔教学材料、组织练笔实践时,要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开展练笔教学活动时,应注重“一练一得”,避免贪多求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多元的主题内容和不同的练笔形式,采用合适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充分发挥练笔的作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为练笔实践,不同的练习其目标指向和要求不尽相同。例如,《荷花》课后练笔是“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的不同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这一练笔旨在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学习课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及精准而富有动感的词语,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并为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作铺垫。为此,教师可以整合单元习作组织课后练笔,让学生选取喜欢的植物进行了解,并写一段话,在此基础上设计单元习作。同样是描写植物,《花钟》的练笔要求则是“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课文用丰富的动词写花的开放,如“开”“怒放”“舒展”,并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花开写得生动形象。这一练笔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用上文中生动准确的词句,进行仿写练习。

相对而言,《花钟》的课后练笔与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关联性较弱,学生可以当堂完成练笔。《我们奇妙的世界》则要求学生写“普通而美好的事物”,鼓励学生乐于观察,记录生活中普通而美的事物。指导时,教师要分步推进。一是内容的指导,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校园、社区中找普通的事物,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二是写法的指导,从范例中学习表达的技巧,包括突出事物的特点和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化解“怎么写”的困惑。

统编版语文教材小练笔的安排比较灵活,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及有关资源,准确把握编写意图,并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开展练笔活动,让学生练有所得,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2. 立足学生热点,优化练笔方式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从写话到习作的过渡是一个挑战,而练笔为这一过渡提供了台阶,鼓励学生在模仿中建构语言。练笔的“量”较多时,学生作品的“质”才有了保障。三年级学生感知的无意性和情绪性较为明显,对于他们来说,新颖的教学内容或有趣的学习活动更具吸引力。因而,教师在组织练笔活动时,需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乐于动笔,勤于记录。

例如,在进行《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后练习“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看过的动画片及最喜欢的人物角色与情节,引导学生交流“如果来到动画王国,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之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交流之后,教师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奇思妙想。这是“头脑风暴”,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颇有挑战性,而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素材。二年级下册第四次口语交际的主题为“推荐一部动画片”,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完成这一课后习题,教师由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谈起,如神奇的动画人物和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受到奇妙的想象世界并不遥远,就在美好的童年记忆里。一旦学生能想明白,说清楚,写出来并不难,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

为了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笔者开设了班级公众号,推送学生的小练笔。练笔是用笔说话,发表则是“让写作成为一种公众的言说”。有了公开“发表”的驱动,学生练笔的兴趣更浓了。这样的练笔,真实地记录了生活中普通而美好的事情,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写真实的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当把班级公众号的文章推介到班群和朋友圈时,学生收获的是教师和同伴的鼓励和建议。有了读者的互动和反馈,班级创设了相互支持的写作学习环境,学生练笔的积极性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3. 有机整合资源,构建合理结构

三年级下册共有3次小练笔,灵活地安排在课后习题部分,引导学生“由读学写”,迁移课文中的语言形式,用以表达自己的观察及感想。此外,课后练习中还有一些潜藏的练笔资源,其设计灵活、形式多样,以“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等形式呈现。小练笔是显性资源,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以达成预期的目标。隐性的练笔习题则具有一定的弹性,教师应依据学情、文本特性、单元目标进行合理转化,有机整合性资源与隐性资源,构建合理的教学材料内容结构。

例如,在引导学生完成《赵州桥》“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这一习题时,教师可以引入导游词的写作,让学生先说后写,说写结合: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了解赵州桥的历史、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征以及赵州桥的价值,并引导学生思考“应该从哪些方面向游客介绍赵州桥”;师生讨论“导游词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导游词的互动性、趣味性;学生互相练习;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和对课文的理解,写一段导游词。如此一来,在实现习题本身的训练目标时增加练笔实践,丰富练笔内容,引导学生用笔说话,有利于充分发挥习题的效用。

综上,课后习题是统编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练笔资源。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资源”到“教学材料”的转换,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学情,积极开发练笔教学材料,灵活组织练笔活动,让学生在练笔实践中学习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甫全.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224-230.

[2]刘艳丽. 巧用课文资源,有效练笔[J]. 教学与管理,2012(35):42-43.

[3]张银平. 挖掘文本资源,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课堂小练笔手记[J]. 教育现代化,2015(15):275-276.

[4]殷玉霞. 运用文本资源  进行有效练笔[J]. 基础教育研究,2018(8):33-34.

[5]蔣丽萍. 利用教材资源指导仿写练笔[J]. 时代教育,2016(22):198.

[6]钱青. 利用文本资源进行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J]. 语文天地,2016(27):73.

[7]王东明.用小练笔,做大文章——对“小练笔”板块教学现状的观察与实施策略[J]. 小学教学研究,2013(4):19-21.

[8]李敏. 整合资源,扩展表达——浅谈统编版教材随文练笔实施策略[J]. 语文天地,2020(27):43-44.

猜你喜欢
教学材料习题教学资源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interest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似“简”非“简”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