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2021-12-02 16:52荆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

摘要: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创新力和竞争力,对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是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协同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从而进一步推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高一体化协作合作水平和效能。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

长三角,从地理、空间以及产业发展方面来说,都是较为完善的产业群,其内部分工紧密联系、调同合作。本文是通过对长三角产业结构的协同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协同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从而进一步推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高一体化协作合作水平和效能。

一、长三角产业结构与高质量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必然导致国民经济总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与错位,为适应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必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在不同行业、部类之间,不断进行优化配置,以满足总需求结构的新变话。因此,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生产效率的变化,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不断调整资源配置的结构和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各类部门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使加快经济部门之间协调与运转,从而减少了经济运行中资源总供需的失调与冲突。

长三角产业结构向合理化与高效化发展,呈现出产业间协作实现聚集性高、关联性强的特点。不同产业在生产协调合作与生产要素有效利用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有机联系,这种联系产生了不同于各种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效能与运行机制,直接反映了产业聚合的高质量与协调水平。在产业结构不断变迁中,要素投入只有不断适应产业结构的合理性配置,才能有效避免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从而降低产业同构化发展程度。因此,产业链延长与拓展,必将带动整个产业以及关联产业的共同发展,促使产业迈向差异化、多样化和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水平。

二、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势与定位

目前,长三角以沿江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载体,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领域,着力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产业分工按照“一个发展极,两个支撑点,五条发展轴”的模式不断展开。

长三角区域坚持市场机制和产业政策相结合,强化中心区产业集聚能力建设,重点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和统筹产业发展。中心区重点布局高端产业链,如总部经济、研发设计与高端制造等环节,不断发展创新经济、服务经济、绿色经济,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创新聚集地。同时,长三角加大支持苏北、浙西南以及皖西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的发展与开发,不断探索和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医药产业等特色产业的新路径与新模式,加大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规划与建设,推动中心区传统产业,比如重化工业、工程机械以及纺织服裝等,向长三角中心区以外的地区转移,制定和优化产业转移利益分享政策,促进长三角内部产业优化与合理配置。[1]

上海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围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重点打造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提升上海大都市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和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挥苏浙皖比较优势,发挥浙江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优势,打造成为全球电子商务中心、全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发挥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优势,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2]可以说,长三角各地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比如舟山捕捞和养殖产业,丹阳眼镜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在区域协调和发展上都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既凸显地区独有的区域优势,又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三、长三角产业结构现状与问题

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强化了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增强了区域产业竞争力。然而,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聚集强度,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产业集群强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协调机制不健全。目前,从长三角区域出台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来看,江浙沪皖四地在产业发展定位、产业结构布局上,存在一定的重复,区域产业协同效应难以发挥。地方政府是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者,基于现行政府考核体制,地方政府更多关注本地区产业发展,如GDP的增长率,由于维护地区产业政策与经济发展,各地竞争与合作,以及跨区域产业协调不健全,导致各地在发展主导产业、争夺优质资源等方面,各地存在一定的恶性竞争或盲目重复。

产业同构问题严重。长三角区域在产业结构以及经济体系构建方面,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是产业同构严重。产业同构系数是对产业结构相似程度的一种测度指标,指数越低,代表区域产业结构的相似度越小,反之,指数越高,代表区域产业结构相似度越高,越趋于相同。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产业相似度指标较高,表明区域内产业结构非常接近,不同产业的相似度也不尽相同,比如浙江与江苏,在化工产业方面的相似度指标较高,但是,在家电方面,各地区的指标较低。

部分产业恶性竞争。长三角区域内协调机制不明晰,逐渐演变成地方政府的恶性竞争,各个地方难免对优质企业和优良资源展开竞争与争夺,造成招商工作的竞争,以及产业发展的恶性竞争,最终导致长三角区域内产业恶性竞争,因此,长三角区域间的竞争与合作,作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与优化,根据各地产业优势,不断调整各自产业结构与布局,促进长三角区域整体发展进程。

四、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推动长三角产业结构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区域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对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区域统一规范的制度标准与体系,完善各类产业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

建立政府协调机制。坚持市场机制与产业政策相结合,完善区域产业政策,建立健全区域产业重大政策的沟通与协调机制,提高三省一市政策制定的统一性与一致性。加强区域产业政策的协同制定与实行,优化企业登记、财税管理、人力资源以及土地管理等领域的协商机制,实现各地政府协同方案与机制。建立标准统一的资源要素管理机制,统一制定招商引资政策与人才招引政策,实现人力、资产、信息等资源的自由流动。提高三省一市内部产业政策执行的协同性,尤其在联防联控、食品安全以及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执法协同。建立健全长三角标准统一的管理机制。加强三省一市的产业政策与行业标准,加快推进长三角各地标准与政策的互认互通与协作机制,探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大市场、大标准体系,在农产品、信用体系、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区域产业政策的统一制定与实行。共同构建长三角区域标准化、协同化的联合性组织机构,推进三省一市监管协同管理与创新,推进区域间产业标准的互认和采信,专门负责长三角区域产业政策的立法、实施与监督,逐步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区域产业协同标准体系,完善长三角产业分工与协作运作机制。

加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长三角产业协同要以产业协同创新为引领,走“科创+产业”道路,不断促进产业链与价值链、创新链以及供应链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不断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协同发展,注入新的内生动力与发展动能。[3]强化区域联合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技术共享,加强长三角科创平台建设,如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国家级科学中心建设,集中突破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實现长三角区域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科技成果跨区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围绕十四五规划,重点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的科技联合研发与公关,建立健全开放、协同、高效的科技研发工程,共建长三角多层次科技产业创新大平台,不断把更多的科研成果惠及更多人民。加强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联合保护机制,完善长三角人才一体化保障机制,推进三省一市人才评价互认制度,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技术转化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科创资金共同投入、技术共同分享的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完善多层次产业合作机制。基于三省一市物联网、大数据,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为导向,全面推行长三角区域数字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跨省、跨区域以及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大数据等技术的交换与共享。完善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相应的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实现长三角区域数字政府平台建设,实现跨省、跨区域公共数据的交换与共享,构建长三角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协同参与产业发展,实现资源最优配置,鼓励民营经济、商会以及各类产学研联盟等机构组织,鼓励多领域跨区域产业合作,实现长三角产业协同一体化发展。优化产业协同利益共享机制,调动政府和市场各类主体积极性,探索长三角区域互利共赢的财政分享机制和征税协调机制,避免区域恶性竞争、促进公平竞争,构建人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坤,汪万.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产业结构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80-87.

[2]李晓阳,鄢晓凤,罗超平,龙贝.长三角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0,34(01):18-27.

[3]高广阔,郭毯,吴世昌.长三角地区生态补偿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6(06):73-85+92.

[4]刘慧.环境规制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9):131-133.

[5]何娜.中国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相似性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3,29(07):92-94.

[6]俞晓晶.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10(06):1-5.

注释:

[1]何立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20,(5):15

[2]《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人民日报》19-12-02

[3]《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人民日报》19-12-02

作者简介:

在职人员:荆杰(1978—),女,汉族,吉林省辽源市人,工作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委党校,职称:高级讲师,学历: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论长三角地区的再城镇化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上海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半包围结构
中国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长三角地区雾霾长效治理:建立面向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