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文化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1-12-02 17:39金传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建议发展

摘要:近年来,六盘水市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立足现有制度,采取综合措施,着力推动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利用率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文化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面对当前问题,本文提出推动文化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建议

文化产业既有经济生产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赋予了新动力,通过明确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的近景目标和愿景目标的科学规划,不断克服文化产业项目发展模式单一、转型升级缓慢和文化消费乏力等问题,加速产业升级、引导文化消费,释放文化消费能力,赋予文化产业发展新动力。[1]

一、六盘水市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基本情况

截止到2020年底,六盘水市共有35家文化企业获得551万元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其中,市直文化企业3家,共获得100万元文产资金支持;六枝特区文化企业8家,共获得110万元文产资金支持;盘州市文化企业5家,共获得55万元文产资金支持;水城县文化企业9家,共获得130万元文产资金支持;钟山区文化企业10家,共获得156万元文产资金支持。曾获市级文产资金支持的35家文化企业中,有30家仍然正常运营,占总数的85.7%;有5家经营异常,占总数的14.3%。

二、六盘水市文化产业项目存在的问题

从我市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现状来看,我市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與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与周边省市相比、甚至与省内其他市(州)相比明显落后,无论是在规模总量、质量效益和创新创意还是在满足人民内需和对外扩大影响力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存在很多制约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瓶颈。

(一)文化企业实力偏弱,创新驱动能力不足

总体来看,六盘水市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数量仍然较少,规模仍然较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在省内挂末,全市文化企业目前尚无主板上市企业。文化企业大多是轻资产企业,高度依赖创新创意,普遍面临盈利模式不稳定、生命周期短、可持续发展难度大等突出问题。我市文化产业项目正处于从政策推动到市场驱动的动力转换过程之中,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文化企业和产业定位明晰、产业链带动效应明显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目前只有海坪彝族文化园获得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无法达到集聚、集约的效果,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资源利用率偏低,高质量供给不足

六盘水市文化资源丰富,但资源的整理、保护和开发缺乏系统的规划、组织,成果不多,资源沉睡,利用率低。如我市引以为豪的“三线文化”资源,绝大多数分散在各省属国有企业手中,资源底数不清、研究不足,对建立资源目录、开展利用规划、实施资源和产业整合等未形成显著的影响。再如苗、彝等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相较邻近毕节,八十年代以来挖掘形成了一系列文化典籍,为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包装、实施文化创意、推进文旅融合等奠定了坚实基础,将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融入到文化产业发展中,营造了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将文化资源活化为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而我市也有着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但是对彝族文化资源的整理开发运用力度较小,仅有几处分散的彝族村落和几家制作民族服装的小微企业,难以形成系统的彝族文化产业链。

(三)品牌影响力偏小,销售渠道拓展不足

当前,六盘水市众多文化产品中既拿得出手又让人记得住的文化品牌寥寥无几,仅夜郎风、兆美蜡染等少数企业拥有较小的知名度。随着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部分传统文化业态、服务形态以及文化企业还不能适应科技发展和时代要求,转型比较缓慢,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全市大多数文化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既没有品牌战略,更没有对其品牌主动进行营销推广的市场行为,很多产品生产出来后没有面向市场的销售门店,一边是消费者要想在市场上买到这类产品并不容易,另一边是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销路不畅“藏在深闺”。销售渠道不畅必然制约企业发展,导致无法持续经营。

三、六盘水水市文化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高质量文化供给不足、文化企业实力偏弱、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动文化产业项目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培育和壮大文化企业

以落实企业经营责任制为核心理顺国有文化企业管理机制,推动贵州磅礴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六盘水旅文投公司等市属国有文化企业围绕宣传文化主业不断做大做强产业。积极营造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注册登记、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完善政策支持,大力推进“个转企”,用足用好中央、省的政策,进一步提高市级文产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着力培育一批民营骨干文化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整合资源,搭建有效平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行业组织,为中小企业聚合资源、联合发展,完善产业链条提供支持。

(二)盘活文化资源,提高供给质量

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组织规划,进一步整合部门和市县资源,大力支持推动县区各有关单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集中优势资源,在文化旅游、非遗、演艺、对外宣传等领域提升推出一批优秀文化品牌。以贵州三线博物馆建设为核心,充分挖掘开发全市“三线”文化资源,重点建设六枝记忆三线建设产业园、盘州671产业园等项目;以海坪彝族文化园、东关E寨等建设为核心,充分挖掘全市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围绕文旅融全发展加快长征文化主题公园、六枝牂牁户外运动休闲小镇、海坪彝族文化园等项目建设,建成一批较强影响力和引领力的重大项目。围绕新型城镇化打造一批以满足城市居民文化民生需求的城市文化综合体、文化街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打造一批乡村文化旅游示范点,实现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不断盘活文化资源,提高供给质量。

(三)合理安排资金投向,助力加强文化品牌的升级打造

集中优势资源,在文化旅游、非遗、演艺、对外宣传等领域提升推出一批文化品牌。依托特色文化城镇,打造一批以彝族、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体验园示范区,推动水城农民画、少数民族蜡染刺绣等特色非遗文创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六盘水文化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项目策划、包装、论证水平,储备一批优质文产项目,争取国家、省文化旅游基金支持。加强与中山市的对接与合作,推动文化产业项目引资引智,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发挥文化经济政策优势,结合财力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支持文化产业,探索搭建适应文化企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科技孵化、资源对接、市场拓展、产权保护等,丰富供给主体、优化供给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加大对文化品牌的扶持和宣传,不断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文化品牌的升级打造。

参考文献

[1]张琼.论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使命新方向新动力.[J]重庆大学学报,2011.4.

作者简介

金传佳,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理论教研部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教学、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建议发展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三代人的建议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