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2021-12-02 14:24邱泽艳黄琴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邱泽艳 黄琴

摘要: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灵活运用创造性地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我们要用心学好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尽的贡献!

关键词: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哲学家培根说:“工作的完成要靠工具的帮助,……正如手的工具提供运动和指导运动一样,心的工具则给理智提供暗示和警告。这里所说的心的工具即研究方法。他说沿着正确的跑道前进的跛子会远远超过在错误道路上擅于奔跑的人。类似于中国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因此,从事任何一项实践和认识活动,都需要掌握 一定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这是最普遍、最根本的方法,它概括和英国总结了各门具体科学方法,为一切实践活动和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了最一般的方法。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在谈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社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性质和作用。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人们正确解释社会历史的方法,而社会历史的演进与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和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弄明白这两个概念对于进一步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它以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它形成于近代,主要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对社会生活做出了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社会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思想指导,它通过对社会历史的追溯与反思,不仅构建与批判了现实社会,而且展望与规范了未来社会,从而使人类社会的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社会科学:

1.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第一,自为性与异质性;第二,价值与事实的统一性;第三,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内在相关性;第四,更大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第五:可预言性与准确预言的有限性。

2.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结构中的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自我相关;第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与社会历史运动内在交织;第三,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产品与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中介系统自相缠绕。

3.社会科学的特点

第一,个体性与社会整体性的统一;第二,实证性、说明性与理解性、体验性的统一;第三,批判性、规范性与构建性、创新型的统一;第四,真理性与可错性的统一;第五,价值中立性与非中立性的统一。

4.社会科学的功能

第一,社会描述和说明功能;第二,社会理解功能;第三,社会反思功能;第四,社会预见功能;第五,社会批判和规范功能;第六,社会创新和变革功能。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它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同一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可以而且应当学习借鉴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差别性则要求社会科学必须具有适合于社会现象的独特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二是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三是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描述与规范的统一;四是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地位与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不仅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规范的建立,对于社会科学的规划、组织和管理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加强理论的宣传,加强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彻底唯物研究方法、社会实践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开放的方法论体系。它是在批判继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基础上,客服以往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依据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客观实际而形成起来的。它开启了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新时代。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变革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诞生以前,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最终使得我们不可能给社会历史在总体上以真正科学的说明。19世纪中叶,由于剥削阶级的压迫,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发展趋势,吸收人类几千年思想文化中的积极成果,最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批判性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还有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它克服了历史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起来。开创了人类认识社会和研究社会的新时代。

(二)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原则,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上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辦法,马克思主义都予以借鉴和吸收。它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客观性原则。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第二,主体性原则。我们要从主体的角度上观察社会,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坚持群众史观。第三,整体性原则。我们要树立全局意识,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第四,具体性原则。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第五,发展性原则。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三)功能

列宁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毛泽东曾经也说过:“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因此,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进而帮助人们正确分析、选择和运用各种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科学方法论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我们把这七条简要的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

(一)实践基础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概括总结了实践经验。邓小平说:“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因此,社会科学研究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失败的经验;既要重视总结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更要重视总结自己的经验、现实的经验 ;既要超越经验主义,也要超越理0性主义。这样只有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才能对人类的历史发展作出正确的解释,才能达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才有真正的社会科学。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方法论的基础一环。所谓研究,就是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找出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形成科学的理论。科学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的进行。理论在与实践相互摩擦的过程中也是实践不断地接受理论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自觉接受实践的考察,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理论。

(二)辩证思维

辩证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首先,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看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马克思曾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段话对这个社会复杂的系统还有其构成要素的研究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指出社会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研究社会必须研究构成社会的诸种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系统的历史演变,这为我们正确评价社会进步提供了客观标准,从而为反对形形色色的历史唯心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其次,社会是作为矛盾而存在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事物特殊的本质。毛泽东说:“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因此我们要坚持矛盾的分析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我们要注重不同领域的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过程和阶段的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具有特殊性。因此,我们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原理,把对立统一的观点贯穿于一切社会领域和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注重各种社会矛盾的特殊性。

最后,社会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存在的。恩格斯说:“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因此,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东西,最终都要在历史上消亡。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正是这种有限的有始有终的不断产生又不断灭亡的具体事物,构成了无限的无始无终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所以我们在研究事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历史过程是连续性与非联系性的统一;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三)主体活动

社会历史,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活动的历史。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把“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深刻理解人的活动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深刻理解人的发展、社会共同体的演进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马克思指出:“当思辨在其他一切场合谈到人的时候,它指的都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抽象的东西,即观念、精神等。”马克思主义坚持从社会生活本身出发理解人,从现实社会出发理解人,把人理解为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人”。历史主体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人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从社会发展的总体看,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我们要坚持群众史观。而所谓“现实的人”,就是处于一定现实的社会关系中的人,从事一定物质生产实践的人,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都在歷史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每一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既有大小之分、也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区别。按照对历史发展作用的的大小,可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按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被分为正面历史人物和反面历史人物。而正面历史人物就是杰出人物。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对历史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和活动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与要求。我们既要认清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也要防止历史虚无主义和英雄史观。

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的活动,既包括认知活动,又包括价值活动,是追求真理和追求价值的统一,所以研究社会历史必须重视研究社会认知与社会评价方法。社会认知同“自然”认知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同人们的利益相关,因而我们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才能够做到对科学认知的实事求是。社会评价是指对社会现象、社会活动的意义评估,因此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进行的进行科学评估,这种评估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力标准,最高标准是人民利益标准。

(四)世界眼光

马克思运用他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和研究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运动及其社会发展的趋势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它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近代以来,历史实现了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在当代,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对外开放成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以开阔的世界眼光观察社会及其历史发展,正确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和“全球性风险”。因此,我们要学习和把握世界历史理论,全面研究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并立、相互制约、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把握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趋势。我们要始终明白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但是无论其发展道路多么曲折多样,我们终会迎来自己的胜利。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的学习,重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并得出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最鲜活生动的马克思主义。贯穿这一重要思想的灵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引擎,是保持先进性、增强自我净化和自我革命能力、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方法武器,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历史思维。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活学活用,而且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发扬光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灵活运用创造性地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我们对这几个创新性的发展做一简要的叙述。

第一,强化战略思维。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在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第二,坚持辩证思维。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这样才能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做出最为有利的战略选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三,善用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用好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以创新促进步,以创新强国家,以创新谋繁荣,不断推进党和国家的事业向前发展。这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创造性发展。

第四,培养法治思维。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维,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充分贯彻和彰显。

第五,筑牢底线思维。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就是要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继承发展和科学运用。

第六,掌握历史思维。历史思维就是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史视野和发展规律中思考分析问题、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中华民族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宏观史的宏大历史格局中认识和把握,为我们运用历史思维看问题树立了光辉典范。只有运用好历史思维,才能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才能认清历史趋势,扎实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二)运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提高治国理政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定而灵活地运用于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使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党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都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取得的重大成果。

五、小结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成果。我们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更要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以更加奋发有为的激情和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殷登祥、张永谦主编:《科学家论方法》第一辑〔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99-128.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68-96.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9-89.

[4]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501-562.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63-92.

[6]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298-325.

[7]毛泽东:《矛盾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68-79.

作者简介

邱泽艳(1996-)女,河南洛阳人,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黄琴(1969-)女,湖南湘潭人,历史学博士,湖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意义
社会科学总论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也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紧紧抓住机遇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