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翻译理论视角下汉语谚语英译分析

2021-12-02 14:24郝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摘要:根据互文性的定义,翻译也是一种互文。而谚语作为文化背景十分浓厚的特殊文本,其翻译过程值得仔细推敲。以哈蒂姆和梅森的互文性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汉语谚语的英译,旨在理清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源流关系,由此可知互文性翻译对于谚语翻译研究的重要性,为谚语翻译研究找到新的视角。

关键词:互文性翻译,互文链,谚语翻译

一.引言

(一)互文性与翻译

互文性翻译理论是对互文性理论的运用和延申,也是互文性理论发展成熟的表现,互文性理论萌芽于Bakhtin的对话理论,Kristeva在对“文本对话”理论充分阐释的基础上于1966年在 《词、对话、小说》 中正式创造和定义了“互文性”这一术语,提出了互文性这一概念,她认为每个语篇都是在吸收和转化其他语篇的基础上形成的。

Hatim & Mason (1990 )首次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领域。他们开启了互文性翻译理论研究的先河,也为互文性翻译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在著作《语篇与译者》(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中将互文性翻译理论从语境三维度、互文指涉、互文链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本文主要从互文链的角度进行谚语英译的分析。哈蒂姆和梅森认为在将某一互文性符号回溯至其前语篇时,路径所经过之处会形成互文性空间,而构成互文空间的语篇链会形成一个互文链。互文链不仅可以理清楚汉语谚语本身的文化源流,也清楚的展现出在英译过程中的方法和策略。

互文链:互文链 前语篇→(引用与)→源语主体语篇(包容改写)→(被取代与)→目标语主题语篇。

(二)諺语与互文性翻译

谚语,即在习俗上已变得难以忘记的格言。(哈蒂姆和梅森,2001,132)谚语是语言的精华,是蕴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语言符号;映照着民族历史和文化,是由古至今世代流传的各民族生产、生活智慧的沉淀与结晶。由此可知,谚语的特点即:1) 民族智慧的结晶;2)揭示普遍真理;3)言简意赅,多用修辞。谚语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种来源于普罗大众生活经验的总结,凝结了普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另一种来源于一些古典名著中发人深省的经典名句。

谚语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部高度浓缩的百科全书。但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所依附的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两种语言之间会有难以逾越的文化鸿沟。因此对谚语的翻译不应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更应传达其所包含着的深刻哲理和文化背景,同时尽可能保留其中大量的修辞手法及和谐的音韵等。谚语翻译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跨文化的交流。

本文通过建构互文链探索谚语原文与译文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其英译过程,以此为谚语翻译开拓新的研究视角。

二.谚语翻译中的互文链的建构

(一)生活经验谚语

Example 1:

Source 1:“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Translation1:“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some like apples and some like onions.”

分析:译文采用了英国本土谚语与原文对应,意思都是比喻人的追求与志趣各不相同,不能强求一致。不同的风俗使谚语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在中国,萝卜、白菜是人们常见的两种蔬菜。而英国人日常食物则更偏好洋葱、苹果等。

互文链:前语篇:“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引用与)→源语主体语篇:Source 1→(被取代与)→目标语主题语篇:Source 1(英国本土谚语)

Example 2:

Source2:瑞雪兆丰年

Translation2:A heavy snow promise a good harvest

分析:“瑞雪兆丰年”是一句流传比较广的农谚,意思是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译文与原文是完全对应的,这是因为人类文化的共同根基大于每种文化的个体特征。虽然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们的具体生活方式各异,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生活和思考的基本方式是一样的,自然环境的类似也反映到了谚语里 。

互文链:中国民间农谚→前语篇:曲波《桥隆飙》十九:“俗语道:‘瑞雪兆丰年’,明年的小麦一定收成好。”→(引用与)→源语主体语篇:Source2→(被取代与)→目标语主题语篇:Translation2(英国本土俗语)

由于这类来自于生活经验方面的谚语,难以寻其根源,因此在互文链的建立过程中,源文本的来源和目标文本的来源都尽量扎根在各自的文化中。这样的翻译方式保存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谚语本身的语言风格和谚语原语中承载的文化以及历史信息。而互文链的建立将原文和译文之间的互文关系清晰明了的展现了出来。

(二)古典名著谚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加深,一些不朽的神话、寓言及文学作品被创造出来。这些经典中所蕴含的哲理也被作为谚语代代传承下来。

Example 3:

Source3:英雄所见略同

Translation3:Great minds think alike

分析:此例意思是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

互文链:前语篇:《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引用与)→源语主体语篇:Source3→(被取代与)→目标语主题语篇:Translation3(美国本土俗语)

Example 4:

Source4:君子不念旧恶。

Translation4: A gentleman does not bear grudges.(W.J.F. Jenner,2015)

分析:此谚语出自《西游记》第二十六回,黑熊精对孙悟空说的话,意思是让孙悟空忘记他之前犯的错,不跟他计较。此例中,原文的文体难以传达,不过詹纳尔采取直译的方式,将原文信息精准传达。

互文链:前语篇→:《西游记》第二十六回“君子不念旧恶”→(引用与)→源语主体语篇:Source4→(被取代与)→目标语主题语篇:Translation4(詹纳尔版本译文)

三.总结

由此可知谚语翻译的最佳方法是在保持原文谚语的特色词语、句式结构不变的基础上,保留原文谚语的风格,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如果两者只能取其一,可以结合语境进行取舍,注重谚语本身的内在含义,传达出原文本的文化信息,难以逾越的障碍可以通过注解加以说明。本研究较好地说明了“互文性”对于谚语翻译的重要性,而互文链的构建理清了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源流关系,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这一特点在谚语翻译中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Hatim,B. & Mason,I.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M]. Longman,1990.

[2]Julia Kristeva.“Word.Dialogue and Novel”.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 Ltd,1986:36.

[3]张继萍,揣琼.英语谚语翻译中会话含义的推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04):117-119.

[4]赵莉.从英汉谚语的文化特点看其翻译策略[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1):72-74.

[5]武飞龙.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西游记》中谚语翻译对比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6]罗选民 ,余胁斌 .外语、翻译、文化 [M ]. 湖南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7.

作者简介

郝薇(1997-),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河北省定州市,学历:在读研究生,学校:长春理工大学,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