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导读案例分析

2021-12-02 14:24王亚利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费孝通整本书

王亚利

一.整本书阅读背景

叶圣陶先生在《论国文课程的修订》一文中说到:“就学生方面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在中学阶段内虽然只能有限读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2017年新课标也把整本书阅读作为凝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作为新课改的一部分势在必行。但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完完全全落实这一趋势,恐怕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我们此次把整本书阅读分为六个步骤尝试进行,分别为阅读导读,阅读方法,阅读传承,阅读收获,阅读当下,阅读创造。本次尝试为阅读导读。

二.整本书阅读导读教学设计

作为整本书阅读的第一环节,本节课的重点是导读,通过本节课要让同学们了解在整本书阅读之前需要了解作家其人;需要知道版本差异,并选取适合自己阅读的版本;需要知道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的详略处理;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圈画最终能够有所收获。

而能够让同学们顺利进入整本书阅读,如何激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几经思虑我决定以身边大家都能感知到的社会现象作为切口——中国人惊人的“民族天分”到哪都种菜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运高峰两个身边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作为导入既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以电影《秋菊打官司》秋菊的行为与心理变化及鲁迅先生《祝福》祥林嫂之死背后的真凶探寻让学生看到无论是影视还是文学,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乡土中国”要素的呈现。进而认识到学习《乡土中国》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接下来我设置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为何四川人爱吃辣,山西人爱吃醋,喜欢吃的和你身体需要吃的会一致吗等问题,并提示在《乡土中国》特定章节可以找到答案,引导学生阅读。等到学生阅读并从中找到了答案,我们激趣部分基本完成。

导读部分首先知人论世,然后在了解作者基础上通过序言对整本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着按部就班地进行教材分析,让学生明白作为中学生我们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急迫性,然后了解版本的差异,介绍具体阅读的方法如符号法、批注法、思维导图法等等,最后对学生阅读提出具体要求,并适当展示之前学生阅读成果作为样例。

三.整本书阅读导读过程

(一)导入

由身边事激趣导入

(二)知人论世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命题,其主旨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出版有《江村经济》《行行重行行》《乡土中国》等著作。

(三)乡土中国现实意义

从“文字下乡”到“文学下乡”——谈历史视野下的脱贫攻坚与新乡村书写(光明日报)

对日新月异的中国来说,乡土中国书写依然是新鲜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论述“文字下乡”的问题时说:“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显然,当下的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费孝通先生笔下20世纪40年代的那个“乡土中国”早已成为历史。文字不仅早已下乡,城乡差距正在努力缩小,乡土中国正阔步迈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新时代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文字下乡”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如何从历史的视野完成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可谓是“文学下乡”的问题。我们的“文学下乡”能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你若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绝不是虚构的隐喻所能遮蔽和表达的,也不是口口声声以“救赎自己”来为新乡村唱挽歌。当然,对于新乡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正视,就像需要正视阳光下的阴影一样。因此,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应该像费孝通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就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四)乡土中国课程分析版本差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

1.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

2.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

3.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

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五)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引

符号法 批注法 思维导图法

(六)课后作业及阅读要求

1.分条或者以表格形式列出自己在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运用批注法对文章概念及需要加强记忆或者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

3.运用思维导图对《乡土中国》全书结构进行宏观把握,了解各个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

4.就自己感興趣的篇章可以尝试牵引,(联想身边之事,与父母或者是爷爷奶奶了解他们那个年代的社会现象,风土人情等),努力把薄书读厚。

5.以读后感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及感受。

6.开学以后各班尝试进行小组活动,讨论交流《乡土中国》

三.整本书阅读导读反思

本次整本书阅读导读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整本书阅读阅读应该具备的的大格局,高境界!既要有大方向的引导又要有具体方法的指点:培根铸魂。教师得先做一个读书的人。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深入了解整本书阅读真谛,语文教学的天地无比广阔,如果我们光眼盯着一本书远远不够,思维要开阔要发散,观念要改变;整本书阅读重点是“整”“本”两字,决定着阅读方向,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关注学情,分析学生问题,无需深究的内容一句话带过,需思考的要加以引导;阅读最重要落在纸上,方法多种多样—梗概提要笔记等等等等!

当然书的类型不同读法就不同。《乡土中国》所要求我们的,主要是非专业性读法,旨在初步接触社会科学论著,扩展知识面,因此标准不宜定得太高。而针对具体篇目,我们要进行“精读”,要“抓概念”即抓观点、抓重点、抓关键。

我们是描绘黎明之人!可能因为没有见过而无从下手,但是我们会把自己期待的色彩都描摹在画卷上!一如《红岩》中小萝卜头的黎明。气势很大,蓝色红色金黄和翠绿挤满了画面,把一张纸装的满满的,因为这代表着我们强烈的渴望!当那元年的黎明终于来临,那盛世可能真如我们所愿!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费孝通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吴文藻从不“顺便”
吴文藻从不“顺便”
吴文藻从不“顺便”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